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8 09:54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上上千
朴朴超市又有新动向了。
据可靠消息,两周后(11月初)泉州将再开一家朴朴超市门店,就开在泉州东湖公园边上,目前已在高德地图上更新了店铺名称,此次开业后,朴朴在泉州的门店数量将增至7家。与此同时,厦门朴朴启动餐饮主管招聘,预示着“朴朴厨房”业务可能从福州向厦门推广。
朴朴超市的新动向背后,隐藏着区域型前置仓企业的共同困境。这些动作发生在朴朴超市宣布实现年度盈利之后,看似顺理成章的业务扩张,实则反映出这家区域巨头对增长路径的焦虑探索。
一、区域深耕的瓶颈:密集布仓与增长天花板
朴朴超市的“区域聚焦”战略正面临严峻考验。在已进入的9个城市中,朴朴试图通过密集布仓构建竞争壁垒,但这种策略的局限性已经开始显现。
与叮咚买菜从全国扩张转向战略收缩的路径不同,朴朴始终将业务集中在少数几个省份。在福州、厦门等核心市场,高密度布仓确实带来了运营效率的提升,但也导致了区域市场饱和的隐忧。
朴朴采用的800-1000平方米大仓模式,配合6000-8000个SKU的商品规模,确实形成了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将生鲜占比控制在30%左右,重点发力高毛利日用百货,这一选择在避免价格战的同时,也限制了其在生鲜这个高频消费领域的竞争力。
竞争对手的多元化发展路径,让朴朴的处境更加被动。叮咚买菜深耕生鲜供应链,美团小象超市依托平台生态拓展业务边界,这些差异化打法都在蚕食朴朴的市场空间。其中,叮咚买菜在预制菜领域已布局多年,其与李锦记合作的“蔡长青”预制菜更是拿下了华东18%的市场份额,实现了规模化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型巨头正在重新定义游戏规则。美团闪购、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等凭借流量与资本优势,将即时零售的竞争推向新的维度。在这场生态战中,朴朴的区域密度优势能否持续发挥作用,还需要市场验证。
朴朴面临的核心难题是:继续深化区域渗透,可能遭遇增长天花板;贸然开拓新市场,又将面临效率稀释的风险。这个两难选择,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
二、餐饮化探索,朴朴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餐饮化被朴朴视为突破增长瓶颈的重要路径,但这条道路同样布满荆棘。
从今年9月份福州试点的“朴朴厨房”到如今计划落地的厦门项目,朴朴试图通过业务边界拓展寻找新的增长点。这种探索本质上是对前置仓商业模式的重构,目的是通过更高利润空间的业务改善盈利结构。
朴朴厨房作为全自营业务,主打“干净外卖”概念,目前提供包括咖啡奶茶、炒菜炖罐、现制熟食等上百种SKU,多数产品定价在10-20元区间。它选择切入白领工作餐市场,确实抓住了现有的客群特征。
利用现有的供应链和配送网络,朴朴希望在餐饮领域复制其在零售方面的成功。然而,餐饮与零售在运营逻辑上存在本质区别,简单的资源复用可能难以产生预期效果。
供应链协同是朴朴进军餐饮的理论优势,但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生鲜采购与餐饮原料的需求差异、库存管理的复杂性增加、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等问题,都将考验朴朴的运营能力。
数据显示,2024年朴朴的履约成本占营收17.5%,这在零售业务中已属可观。目前,有关朴朴厨房的运行数据官方未曾公布,但是加入餐饮业务后,随着运营复杂度提升,朴朴的履约成本指标可能进一步承压。
行业的整体趋势确实指向了业务多元化的方向。目前,众多参与者还在做多种尝试,比如叮咚买菜开了社区折扣店叮咚奥莱,积极布局线下;小象超市开展果切业务,细化消费场景。这些都是在探索前置仓的更多可能性,但目前都处于试水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朴朴餐饮化尝试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实现零售与餐饮的业务融合。简单的业态叠加难以产生协同效应,只有打通两个业务的内在逻辑,形成闭环体验,才能创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个过程需要持续的资源投入和耐心,短期内的成效可能有限。
三、朴朴的进化困境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朴朴超市面临的不仅是业务层面的选择,更是企业整体战略方向的抉择。
区域战略的平衡是朴朴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业务仅覆盖9个城市,收入高度依赖福建和广东两省,这种结构虽然带来了运营效率,但也限制了企业的成长空间。在现有城市中寻求进一步渗透,难度正在不断加大。
差异化竞争力的构建进展缓慢。虽然自有品牌已覆盖750个SKU,但在品类深度和特色方面仍有明显不足。与行业领先者相比,朴朴在商品独特性方面的差距,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和用户黏性。
技术能力的短板也开始显现。随着业务复杂度提升,朴朴在智能选品、库存管理、配送优化等环节的技术投入相对不足。行业领先企业已经通过数字化手段显著提升运营效率,这种技术差距可能成为未来的关键竞争要素。
在生态定位上,朴朴超市呈现出谨慎开放的特征。据雷峰网消息,过去几年间,其曾与京东、美团等多家互联网大厂洽谈收购事宜,最终均未达成交易,反映出其对独立发展的犹豫不决。
另一方面,朴朴也在主动探索外部协同:2025年起,其商品陆续出现在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等平台,以“代买”服务形式合作。
这种开放虽能借助平台流量触达增量用户,却也暗藏挑战——用户可能因平台混杂的商品而稀释对朴朴的品牌认知,同时需向平台开放部分销售数据,或影响其私域运营策略。
朴朴面临的诸多困境,反映了区域型前置仓企业的共同挑战:在巨头环伺的市场中,如何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企业的每一个战略选择,都关系到其在行业格局中的最终位置。
四、前置仓行业的集体困境
朴朴的探索是整个前置仓行业发展的缩影,其所面临的挑战也是行业性的难题。
行业的价值定位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从满足应急需求到试图成为日常消费主渠道,这种定位升级要求企业重构自身的价值主张。然而,高频次、低毛利的生鲜消费与高履约成本之间的矛盾,始终是行业难以逾越的障碍。
供应链整合被寄予厚望,但实际操作难度巨大。从源头采购到终端配送的全链条效率优化,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长期的积累。对于朴朴这样的区域型企业,这种投入带来的边际效益可能有限。
消费场景的拓展看似美好,实则风险重重。餐饮化只是开始,更多即时服务领域的延伸都在计划之中。然而,业务复杂度的提升可能带来运营效率的下降,这种权衡考验着企业的管理能力。
技术驱动被认为是破局的关键,但技术投入的效益需要规模支撑。前置仓企业普遍面临的盈利压力,限制了其在技术方面的投入能力。这种恶性循环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平台型企业的差距。
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经过初期的快速扩张后,企业需要证明商业模式的长期可行性。朴朴虽然实现了年度盈利,但这种盈利的可持续性仍需时间检验。
据中信证券研究显示,预计2027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万亿元,即时零售在线下商品零售的渗透率达到3.8%,其中前置仓在即时零售大盘的占比有望提升至约40%。对于朴朴这样的企业,如何在行业变革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将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生存。
写在最后
前置仓战场从未平静,但竞争的本质已经改变。在泉州新店与朴朴厨房的背后,是朴朴超市对生存路径的深层探索。
行业竞争已从初期的速度与规模比拼,升级为供应链能力、运营效率、差异化价值的全方位较量。在这个过程中,朴朴们要做的不仅是在现有格局中寻找生存空间,更是要通过持续创新证明自身模式的长期价值。
在巨头定义的游戏规则下,区域型企业的生存之道或许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在特定领域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朴朴的进退抉择,将成为观察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