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八马茶业历经12年成功登录港股 加盟店增长放缓业绩疲软局面待解

2025-10-28 09:56

在资本的潮汐中,茶叶向来是那块最难以被驯服的礁石,而八马茶业这艘承载着三百年制茶世家荣耀的巨轮,历经十二载沉浮,终于在港交所的主板上岸,股票代码定为6980.HK,公司在2025年10月28日正式挂牌,‌值得一提的是,公司10月23日‌招股结束,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达1920倍,认购金额864亿港元,创港股茶企新股纪录‌。

但对于八马来说,上市不过是公司发展新征程的第一步,未来依旧任重道远。

资本化征程的十二年煎熬

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是一部写满了坎坷与坚持的历史。早在2013年,公司便初次尝试冲击深交所中小板,但未能如愿。随后在2015年11月,公司以“铁观音第一股”的身份短暂登陆新三板,却又于两年多后的2018年4月主动摘牌,理由是“长期战略规划调整”。

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其A股“三进三出”的曲折。2021年4月,八马茶业申报深交所创业板,但因研发投入占比极低、研发人员稀少等问题,遭受监管层多轮问询,最终在2022年5月主动撤回申请。仅仅三个月后,公司转道深交所主板,然而在2023年9月,这次冲击也以撤回告终。在主板审核期间,中国证监会曾发布长达近2万字的反馈意见,提出了46个具体问题,直指公司治理、关联交易等核心领域。在A股屡屡受挫后,八马茶业转战港股,首次递表于2025年1月,但因未能在规定时限内通过聆讯而自动失效。直到2025年8月再次递表,最终在10月12日成功通过聆讯。

茶企的资本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不易,源于行业本身的特性和资本市场的审慎。业界普遍认为“资本不爱茶”。茶叶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品质极易受到原料、工艺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化的产品线。加之中国茶企数量庞大(超过160万家),市场高度分散,“万家茶企无巨头”,前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仅约5.6%。这种低集中度、高波动性以及农业合规方面的挑战,使得企业在财务规范、原料溯源及盈利稳定性的给出持续增长模型方面面临巨大困难。即便少数成功上市的茶企如澜沧古茶,也面临上市后业绩困境、股价大幅下跌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市场对整个茶行业的观望情绪。

尽管上市路途崎岖,但八马茶业凭借其规模优势,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算,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乌龙茶和红茶市场均排名第一。截至2025年6月30日,八马茶业共拥有3585家线下门店,是中国最大的茶叶供应商之一。

加盟店增长放缓业绩疲软

八马茶业的经营模式依赖于“全渠道连锁+数字化”体系,产品覆盖乌龙茶、红茶、绿茶等全品类茶叶。但在渠道构成上,公司呈现出“直营为标、加盟为本”的典型特征。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八马茶业线下门店总数超过3633家,其中加盟店占比高达93%以上。向加盟商销售产生的收入一直占据公司总收入的半壁江山,2024年占总收入的50.9%。

近年来,尽管八马茶业整体收入保持增长,但增速已显著放缓。公司营收增速从2023年的16.8%急剧降至2024年的1.0%。更为严峻的是,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出现了明显的疲软。营业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1.1亿元降至10.63亿元,同比下降了4.2%。同期净利润降幅更为剧烈,由1.46亿元减少至1.20亿元,同比下滑17.8%。

公司将业绩下滑归因于线下门店减少导致茶叶销售收入下降,同时行政开支增加所致。但深入剖析可见,核心问题在于其高度依赖的加盟模式正在承压。数据显示,加盟商的数量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流失现象,自2022年至今,累计流失的加盟商已超过300名。此外,单店的盈利效率也正在衰减。线下直营店的会员平均年度购买金额在2020年至2024年间下降了13.6%,显示核心客户的消费能力正在下滑。在主营产品线上,乌龙茶中的铁观音和黑茶中的普洱收入在2024年均出现了波动或下滑。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茶叶作为礼品销售在企业中的占比较高,近年来市场下行,礼品茶的销售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对于加盟店和八马茶业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业绩因素。

在经营特征上,八马茶业为维持其“高端茶”的品牌形象,采取了“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累计超过20亿元,占营收比例始终在32%以上。相比之下,同期的研发成本合计仅约3634.6万元,不足营销总开支的2%。同时,除了铁观音为自产外,公司超过半数的成品茶依赖第三方制造商代工生产,这种代工模式在快速扩展产品线的同时,也增加了品控的难度和风险。

家族治理姻亲网络的管理隐忧

八马茶业的股权结构和管理体系具有典型的闽系家族企业特征。公司由王文彬、王文礼、王文超三兄弟于1997年创立。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王氏三兄弟及其配偶陈雅静、吴小宁,以及姊妹王小萍构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或控制行使公司55.90%的投票权,形成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

这种控制力渗透至管理层的几乎每一个核心职位。管理层核心成员几乎全部由控股股东及其近亲属担任,例如王文礼担任董事长,王文彬和王文超为执行董事,王氏三兄弟的表兄弟、堂弟以及王文彬的儿子均在公司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或联席总经理等重要职务。

家族一股独大和对核心职位的把控,虽然在企业发展初期凝聚了力量,但也带来了诸多隐忧。专家指出,这种治理结构容易导致决策的封闭性、人才的断层风险,以及对公司运营独立性与稳定性的质疑。一旦战略方向出现偏差,外部董事和中小股东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纠偏。

更受市场和监管关注的是八马茶业通过联姻与福建乃至更广阔商界构建的复杂网络,形成了所谓的“泉州富豪圈”。王文彬的女儿王佳琳嫁给了七匹狼实际控制人之子周士渊,七匹狼及其关联方随后通过旗下主体持有八马茶业股份。王文彬的儿子王焜恒则与安踏集团董事会主席丁世忠之女联姻,安踏系企业与八马茶业之间存在茶叶采购、场地租赁等关联交易。此外,王文彬的另一女儿王佳佳与江苏高力控股集团的继承人高力联姻。

这种错综复杂的联姻网络和关联交易,在为八马茶业带来强大商业资源和资本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监管层对其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公司业务独立性和治理透明度等方面的严格问询。在八马茶业多次冲击A股的过程中,这些姻亲关联交易一直是监管关注的焦点和其上市进程中的绊脚石。尽管公司已获得监管备案通知书并最终通过港股聆讯,但如何确保上市后公司运营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避免潜在的利益输送风险,仍将是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核心议题。

如今,八马茶业终叩响资本市场大门,开启新的篇章,然而在光环之下,其所面临的传统茶企困境、加盟模式的脆弱性以及家族治理的挑战,仍然如影随形,等待着市场的长期检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