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雷军回应“小字”争议,全网破防了!

2025-10-27 16:52

汽车之家10月公布的冬季续航测试数据,为小米YU7镀上了一层硬核光环。

在北京3-13℃的五环通勤场景中,这款CLTC续航835公里的车型,实测跑出687公里续航,以83.6%的达成率力压特斯拉ModelY(81.9%)与理想i6(82%),拿下续航里程与达成率双料第一。

图源:汽车之家

测试条件的公开性消解了基础质疑:三车均采用最高动能回收模式,空调设定23℃自动风量,搭载3名成年人的负载状态完全复刻日常通勤场景。

更关键的是数据计算方式——将“实测标准续航+安全冗余续航”纳入统计,终结了“跑干电量才算数”的争议。

但争议点集中在“冬测”的定义上。网友调侃“10℃叫深秋”,对比极氪、蔚来在-20℃的极限测试,小米的成绩更像“准冬测”。

对此汽车之家解释称“覆盖多数地区冬季温度”,雷军则补充“10-32℃是电动车续航最优区间”,暗指数据更贴近普遍用户需求。

搞笑的是,“有没有小字?”面对网友的灵魂拷问,雷军在庆功微博下甩出8个狗头表情,用幽默回避了直接解释。

这一回应背后,是小米近月深陷的“小字信任危机”——此前YU7宣传“2200MPa超强钢”时,以小字标注“指材质项目名称”,被质疑“大字吹性能,小字藏身份”。

罗永浩的发声戳破行业潜规则:“小字当许愿池是普遍陋习,非小米独创”,但这并未平息质疑——用户真正反感的是“关键信息隐性化”的沟通姿态。

如今雷军的表情包回应堪称公关妙手:既不否认行业现状,又以自嘲化解对立,避免陷入“解释即输”的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冬测热度未消,小米10月24日抛出的购置税补贴方案2025年11月30日前锁单用户,若车辆延期至2026年交付,可享受最高1.5万元的跨年购置税差额补贴,覆盖SU7、YU7全系车型,预计总投入超20亿元。

图源:微博

这一政策精准命中用户痛点。

随着2014年起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进入倒计时,明年提车用户需支付部分购置税

对比行业,小米的补贴力度堪称标杆。

现在看,补贴既能刺激年末冲量,也能避免用户因政策变动退单,实属一石二鸟之举。

还有,就在YU7鏖战续航赛道时,雷军已率高管团队在昆仑山脚下布局下一步棋。

代号“昆仑”的小米第三款车型YU9谍照曝光,测试车队现身帕米尔高原海拔4000米区域,印证其进入研发冲刺阶段,预计2026年上市。

谍照与行业爆料勾勒出清晰轮廓:YU9定位全尺寸SUV,其设计风格与小米前两款车型不同,采用路虎揽胜式方正线条,车长超5.2米,轴距达3.1米,提供6/7座布局。

图源:微博

作为小米首款增程车型,其尾部排气管与80度大电池形成“无焦虑组合”——纯电续航400公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突破1500公里,直接对标理想L9(1315公里)与问界M9(1400公里)。

技术细节更显针对性:后轮转向系统将转弯半径压缩至5.5米,解决大型SUV操控痛点;标配激光雷达与800V快充,延续“堆料”传统。

YU9被业内视为小米汽车的“战略分水岭”,其意义远超单一车型。从产品矩阵看,它填补了小米在增程领域的空白,形成“纯电轿跑(SU7)+主流SUV(YU7)+高端增程旗舰(YU9)”的三维布局,覆盖20万-50万元核心市场。

从行业竞争看,这是小米首次正面冲击理想、华为主导的高端家庭市场。

更关键的是盈利考验。小米汽车前两款车型依赖性价比打开市场,但毛利率始终承压。YU9通过规模效应与供应链优势,有望实现更高盈利水平

可以说,YU7的冬测夺冠与YU9的谍照曝光,共同勾勒出小米汽车的扩张野心。

但从“小字争议”到交付周期,品牌仍面临信任考验。雷军的8个狗头表情能化解一时质疑,却无法掩盖行业普遍存在的宣传乱象

当小米从“新势力黑马”成长为“行业玩家”,用户的期待已从“性价比”转向“确定性”——确定的续航、透明的宣传、可控的交付。

YU9即将打响的高端价格战,或许能赢下市场份额,但真正决定小米汽车最终高度的,是能否在速度与信任之间找到平衡。

参考消息:

中国商报:《最高补贴15000元!小米汽车推出全系购置税补贴方案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