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7 22:50
■金融投资报记者 林珂
随着2025年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的集中披露,近日,四川上市公司交出了一批喜忧参半的成绩单。整体来看,以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公司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而部分传统周期行业公司则继续承压,业绩分化格局显著。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一条清晰的主线已然浮现: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公司,正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开辟出广阔的成长空间,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而仍受制于传统周期波动、未能及时转型的企业,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结构性分化,也为投资者指明了未来的价值方向。
1
久远银海
净利润猛增151%
延续上半年的高增态势,久远银海(002777.SZ)前三季度业绩再超市场预期。
10月26日,久远银海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归母净利润4278.91万元,同比增长151.66%;实现扣非净利润3146.67万元,同比增长492.73%。
在AI+持续赋能的背景下,久远银海经营质量明显改善。在医疗医保领域,公司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上发布了“久问”医疗智能体解决方案。“久问”是久远银海推进智能化医疗战略以来,其打造的“AI+医疗”核心产品矩阵,包括智能问诊、智能问药、智能问方、智能问研、智能问质、智能问健、智能问办、智能问策、智能问数等九大医疗场景应用。同时,久远银海签约加入“蚂蚁医疗大模型生态伙伴合作计划”,双方围绕“技术+场景+生态”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在医疗领域共用AI、共塑场景、共筑生态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数字政务作为久远银海另一大收入来源,AI也在深度赋能。具体来看,公司研发了业务经办AI员工、就业服务智能体、政务服务AI客服、执法办案AI助手、数据决策AI助手等AI应用产品,部分产品已在广东、四川、云南等地落地应用,显著提升了客户业务效能。在智能中枢方面,公司持续提升城市智能中枢(一网统管)领域解决方案与产品创新,打造城市运行和治理“大综合一体化”标杆。基于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系统,带动数据聚集、资源汇聚、能力集成,加速释放大数据乘数效应,通过构建数据仓,支撑AI感知预警、AI决策处置、AI监督评价、AI复盘改进等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提升超大城市的城市治理工作效率。
2
瑞迪智驱
单季营收1.63亿元
自上市以来,瑞迪智驱(301596. SZ)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速有所加快。
从瑞迪智驱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来看,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8.57%;实现净利润7929.55万元,同比增长8.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518.30万元,同比增长6.88%;基本每股收益1.27元。
分季度来看,瑞迪智驱在第三季度增长开始明显加速。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1.03%;净利润2828.64万元,同比增长23.33%。
盈利能力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瑞迪智驱毛利率为30.83%,同比下降1.8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7.13%,同比上升0.24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2.37%,同比上升1.1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8.23%,同比上升2.2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23个百分点。
瑞迪智驱在多个行业提前布局,形成行业先发优势。
在机器人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用极薄和超薄伺服制动器,具有结构小、扭矩大的特点,解决了协作机器人超薄结构、耐高温和长寿命问题。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永磁制动器和迷你型谐波减速机,以及正处于研发测试环节的行星滚柱丝杠,可适配应用于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
在电梯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电磁制动器成为中国的主流制动器品牌之一。
在高空作业平台车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电磁制动器,已成功突破长期由国外品牌占据的高空作业平台车市场,开始批量供货。
在风电领域,公司研制的风电制动器,解决了风电偏航与变桨机组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扭矩稳定性和长寿命耐磨损等问题。
在上述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为瑞迪智驱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在智能辅助驾驶电动门领域,为解决汽车电动门在实际应用工况中出现噪音、振动等问题,瑞迪智驱基于失电制动器相通的技术原理,自主研制的得电制动器可大幅减少电动门运行噪音,提高车辆使用舒适度,实现轿车电动侧门智能开闭、避障悬停、远程控制等功能。随着电动侧门安全及舒适度等高配要求的普及,公司生产的得电制动器在汽车领域的市场需求将实现快速增长。
3
西菱动力
业绩实现翻番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西菱动力(300733.SZ)交出了一份令市场满意的成绩单。
10月26日,西菱动力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同比上升14.7%;实现归母净利润 7576 万元,同比上升10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831万元,同比上升118%。
业绩大幅增长和西菱动力各项主营收入齐升不无关系。分业务来看,前三季度,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涡轮增压器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0,256.72万元,同比增长8.05%,凸轮轴总成、连杆总成及曲轴减振器产品销售量逐步增长,合计实现收入45,183.39万元,同比增长19.84%;民用航空业务持续增长,军品业务景气度同比回升,军品航空零部件实现营业收入12,097.77万元,同比增长52.50%。
西菱动力将机器人零部件产品设计及制造定位为未来最重要的新业务,在资金、研发、人才队伍建设、产线建设等全方面进行布局。2025年8月,公司携手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企业,重点开展机器人“大小脑”关键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与应用。未来,双方将合作推动智能机器人零部件配套和场景应用研究,打造“产研一体、零整协同”的产业新格局。
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为西菱动力打造新增长点。光大证券指出,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无人机作为未来航空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应用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西菱动力在航空零部件业务基础上积极拓展无人机装配业务,推动公司航空零部件业务升级。2025年3月,公司航空事业部首次无人机装配项目开铆仪式举行,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无人机装配领域,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4
吉峰科技
低空经济业务受关注
亏损同比大幅减少,吉峰科技(300022.SZ)积极发展的低空经济新业务被市场所期待。
根据吉峰科技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4亿元,同比增加3.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31.49万元,同比减亏69.6%。
有分析指出,在股份转让落地后,吉峰科技有望迎来新发展。可以看到,2025年4月16日,公司原控股股东四川特驱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四川五月花拓展服务有限公司与安徽澜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及汪辉武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协议约定五月花拓展将其持有的72,356,792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4.64%)依法转让给安徽澜石。同日,五月花拓展与湖北尚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代表其管理的“尚旌业问盈沣一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协议约定五月花拓展将其持有的24,761,443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01%)依法转让给盈沣一期。
根据公告,吉峰科技股权转让一事最终在三季度完成。在2025年7月9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本次股份转让事项过户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公司控股股东由特驱教育变更为安徽澜石,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汪辉武变更为田刚印。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安徽澜石表示,吉峰科技将在做好农机与三农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依托公司的服务推广优势,结合新的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在“低空经济”无人机业务领域的优势、多年技术沉淀与资源储备,融入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发展低空经济新业务。
5
泸天化
净利润出现断崖式下滑
利润大幅下滑并明显加速,前三季度营业收入高达34亿元的泸天化(000912.SZ),仅实现净利润183万元。
泸天化业绩负增长始于2022年。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67亿元,同比下滑17%;2023年,公司净利润腰斩至1.5亿元;2024年,净利润下滑至7625万元,下滑幅度再度接近腰斩。如果2025年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未能大幅释放,泸天化净利润将迎来连续第四年下滑。
从泸天化10月26日最新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23亿元,同比下降16.79%;实现归母净利润183.85万元,同比下降97.86%;实现扣非净利润亏损3904.48万元,上年同期实现盈利112.3万元。
单从三季度来看,泸天化实现营业收入10.44亿元,同比下滑23.51%;净利润亏损 4426.4 万元,同比增长17.25%。
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是泸天化业绩断崖式下滑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泸天化毛利率分别为17.74%、14.59%、9.77%。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8.38%。
6
钒钛股份
遭社保基金减持
在经过2023年、2024年业绩加速下滑后,钒钛股份(000629.SZ)净利润在2025年出现亏损。二级市场上,业绩表现不佳的钒钛股份股价在低位持续震荡,年内涨幅仅约4%,远远跑输同期大盘。
从10月26日钒钛股份披露的三季报来看,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32亿元,同比减少37.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8亿元,同比下降181.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1.53亿元,同比下降193.36%。对于业绩的大幅下滑,公司表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钒钛产品价格下降以及部分业务调整经营模式影响,利润下降主要是受钒产品、钛白粉价格下降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单季钒钛股份营业收入继续下滑的同时,净利润也开始实现盈利。具体来看,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8亿元,同比下降31.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 润 5064.85 万 元 ,同 比 增 长10.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751.19万元,同比增长31.40%。这是钒钛股份自2025年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钒钛股份业绩表现不佳,也让机构投资者萌生减持意愿。第三季度,全国社保基金五零三组合减持钒钛股份999.99万股。这已是2025年以来,社保基金第二个单季出现减持动作。此外,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也在第三季度减持了钒钛股份158.55万股。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