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7 21:2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岳致呈
“网吧干不下去倒闭了!9千多的包间顶配主机,今天直播间1799元捡漏,宝子们抓紧抢!”在某音平台检索“倒闭网吧电脑出售”,十余个标注不同地址、场景不一的直播间正同步上演类似戏码。齐鲁晚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号称“倒闭甩卖”的直播间背后,藏着一套“场景造假+配置虚标”的连环套路,所谓“高配主机”实则是由淘汰矿卡、服务器拆机件组装的“洋垃圾”。
同一网店多场景演戏,所谓“高配”参数藏猫腻
在某音平台,记者随机进入一间标注“昆明某网吧倒闭清仓”的直播间,镜头聚焦于杂乱堆放的电脑主机,线束堆积一地。几名被称作“网管”的人员不时搬运设备,背景里能听到键盘敲击声,颇有“现场清货”的真实感。
“这是包厢顶配机型,12核24线程、8G独显、全固态大硬盘,玩吃鸡、LOL绝对流畅!”主播反复强调,购物车显示该机型售价1799元,但详细配置清单仅标注部分参数,未提及具体品牌和型号。
在另一间标注“西安某网吧倒闭”的直播间,主播的推销话术更有吸引力:“一号链接整机的AMD Radeon 8G高阶显卡,性能对标4070!”记者查询得知,所谓的4070显卡市场价约3200元,已远超该直播间整机售价。值得注意的是,所谓“AMD Radeon 8G”仅标明显存容量,未标注具体型号——而这正是硬件销售中常见的“参数模糊术”。
随着进入多个倒闭网吧直播间,记者发现,有4个标注不同地址、场景不一的“倒闭网吧直播间”,竟全部挂载同一店铺——某创电竞“整机1799元”的商品链接。尽管主播宣称的“倒闭原因”各不相同,但推销话术和产品定价如出一辙。
“不同场景卖同一批货,所谓‘网吧倒闭’就是剧本,这种内容更符合平台用户调性,”直播电商从业者李先生向齐鲁晚报记者透露,这种场景搭建能提升用户停留时长,付费流直播账号靠此提高成交率。
“1799元‘高配机’成本不足千元,全是‘矿渣+洋垃圾’”
随后,齐鲁晚报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客服,获取到一份详细配置清单,其中包含:AMD Radeon 8G显存独立显卡、NVIDIA CMP 30HX 6GB、英特尔E5 2673 V3处理器......“这些全是老配件,根本不是网吧正常使用的设备。”从事电脑装配行业15年的贾先生看完清单后直言,这就是典型的“矿渣+洋垃圾”组装机。
贾先生逐一拆解配置猫腻:英特尔E5 2673 V3是服务器拆机件,属于淘汰的“洋垃圾”,市场回收价仅十几元,虽标注“12核24线程”,但架构老旧,实际性能远不如千元级主流CPU;所谓“AMD Radeon 8G高阶显卡”实为RX 580矿卡,是虚拟货币挖矿热潮后退役的淘汰品,使用寿命已严重损耗,市场价仅300余元;NVIDIA CMP 30HX 6GB更是专业矿卡,他直言“正常是不能在台式机上用的,没想到被‘魔改’到这个配置里,勉强兼容稳定性差。”
“按照这个配置,个人零售选配成本不会超过1000元,商家每台至少赚700元。”贾先生补充道,正规网吧淘汰设备会通过线下渠道批量处理,极少通过直播间零售,且不会使用如此老旧的配件。
“倒闭营销”套路翻新,多品类沦为重灾区
记者调查发现,“网吧倒闭清仓”只是“倒闭营销”的冰山一角。在某音、某书等平台,曾有打着“山姆倒闭清仓”“宜家店面到期”的个人账号,通过绿幕技术伪造商场场景,违规销售第三方日用百货;部分美妆品牌以“品牌倒闭”为由清仓护肤品,相关笔记在某书达6万篇,某“清仓链接”连续数月售卖3858单。
更隐蔽的套路正在出现:部分商家使用数字人循环播放“倒闭清仓”录播视频,降低运营成本;还有商家形成“倒闭矩阵”,注册多个账号同步推广,规避平台监管。
“没有悲情故事,谁会看单纯的配件销售?”直播电商从业者李先生坦言,场景化营销迎合了平台算法偏好,但部分商家剑走偏锋,将“卖惨”转化为流量密码。
平台:已将“倒闭甩卖”列为违规行为,律师:或涉商业欺诈甚至刑事犯罪
记者了解到,某音已于2025年5月修订《违规营销:虚假促销玩法细则》,明确将“虚假清仓”“倒闭甩卖”列为违规行为,最高可冻结15%成交额、永久关闭商品分享权限。
然而,实际监管中是否存在漏洞?4间“倒闭甩卖”直播间挂同一链接的现象,是否印证存在“监管滞后于造假手段”的问题?记者就此类直播间审查机制致电某音官方客服,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这种营销模式已涉嫌商业欺诈。”山东诚信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副主任律师赵光绪指出,商家虚构“网吧倒闭”事实,隐瞒配件真实来源和损耗情况,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其利用客单价低、消费者分散的特点,导致群体维权难以形成,事后维权难度较高。
赵光绪认为,若商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批量实施此类欺诈行为,涉案金额达到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可能触犯《刑法》中的诈骗罪。“平台应强化资质审核,比如要求二手电子产品卖家提交质检报告、营业执照;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大抽查力度,形成监管合力。”
消费提醒:如何避开“倒闭陷阱”
曾几何时,在不少商业街上,有店铺开店之初贴上大幅白纸潦草写上“倒闭”、“撤店”红蓝大字。更有甚者一边是撤店横幅,一边是招聘广告。现如今,“倒闭”式销售直播间内,情绪浓烈的话术、断货式的逼单促销和“赔了100多万今天不留了全出掉”的措辞也在不断刺激着用户的购买欲望。
不少消费者表示:看见倒闭清仓就想点进去,加上价格便宜,就想买来试试。还有网友吐槽,在“网吧倒闭清仓”直播间发言问详细配置就被拉黑了。
在消费心理学中,倒闭甩卖式的营销符合“稀缺性效应”。人们把“物以稀为贵”而引起的购买行为提高的变化现象,称之为“稀缺效应”。当消费者被置于“错过就没有”的语境中,下单冲动自然被放大。从线下商铺“开业即倒闭”到线上直播间“演戏清仓”,套路虽翻新,但本质都是利用“稀缺性效应”刺激冲动消费。
针对此类套路,贾先生和赵光绪共同给出消费建议:一是查资质,要求商家提供营业执照、配件质检报告和库存清单,拒绝“参数模糊”的产品;二是比价格,通过京东、淘宝等平台查询同型号全新及二手配件价格,警惕“远超常理的低价”;三是留证据,购买时保存直播录屏、聊天记录,发现虚假宣传可通过12315热线投诉。
面对“倒闭清仓”“最后一天”等话术,消费者需保持理性,避免为“悲情故事”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