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3年蛰伏终爆发!楚江新材三季报大增20倍! 不止C919独供,高铁+海外双赛道再拓千亿空间

2025-10-27 18:07

(来源:淘金ETF)

一、业绩报亮点:规模与盈利双轮爆发

2024年三季报及后续业绩预告、2025年三季报数据共同印证公司规模扩张与盈利爆发的强劲态势,核心利好信息凸显成长韧性与价值潜力。

2024年三季报核心亮点

① 营收规模持续扩张: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0.07亿元,同比增长15.15%,展现业务体量稳步增长的坚实基础。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41.88亿元,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至15.32%,环比亦实现1.18%的增长,印证业务增长的连续性。

② 高毛利板块根基稳固:子公司顶立科技实现营收6.48亿元,同比增长0.5%,在市场调整期仍保持稳定增长;天鸟高新作为国内碳纤维预制体龙头,持续承担“天宫一号”“神舟飞船”等国家重大工程配套任务,技术壁垒与市场地位无可替代,为后续业绩释放蓄力 。

③ 四季度复苏信号明确:公司业绩预告显示,四季度以来下游需求明显好转,基础材料板块恢复态势显著,为全年业绩奠定向好基础,预计2024年全年扣非后净利润盈利1.8亿元至2.1亿元,实现全年盈利目标。

2025年业绩爆发式增长亮点

① 盈利实现量级突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亿元至3.8亿元,较上年同期激增2057.62%至2242.5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2亿元至3.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盈利增长幅度远超市场预期。

② 营收与利润增长协同:前三季度累计营收达441.91亿元,同比增长13.29%,规模扩张与盈利提升形成良性共振。分季度看,增长韧性持续显现,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幅达168.41%,即使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环比略有调整,同比高增态势仍稳固。

③ 增长动力源于结构升级:高毛利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及高端热工装备业务产能持续释放,成为盈利核心驱动力。同时,产品升级与技术改造项目有序投产,推动产销规模扩大,叠加精细化管理成效显现,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④ 业务布局打开成长空间:天鸟高新在飞机碳刹车预制体基础上,已研发出汽车及高铁碳刹车预制体,成功布局汽车与轨道交通轻量化市场;顶立科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技术与产品获得国际认可,为长期增长开辟新路径 。

二、多赛道卡位高端领域

公司构建起“先进铜基材料+军工碳材料+高端装备”的三维热点体系,深度绑定国家战略与新兴产业赛道:

① 军工航天:子公司天鸟高新是国内军品碳纤维预制体绝对龙头,承担国内几乎所有飞机碳刹车单位的供应任务,产品配套“天宫一号”“神舟飞船”“长征系列火箭”等国家重大工程,在火箭军核心装备部件领域占据垄断地位,无主要竞品 。

② 航空制造: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碳刹车预制体的唯一供应商,随着C919量产进程加速,将形成稳定长期订单,同时积极布局450时速高铁碳碳刹车领域,民用航空航天市场空间全面打开 。

③ 第三代半导体:顶立科技突破碳化钽(TaC)和碳化硅(SiC)涂层制备技术,产品纯度达99.9999%以上,已在国内头部半导体企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同时与华锦新材、芯科新材达成战略合作,合力打造高端石墨材料矩阵 。

④ 新能源与算力:铜基材料精准切入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高倍率电池极耳领域,超细铜导体适配AI数据中心服务器屏蔽线需求,顶立科技则布局固态电池电解质粉末体制备,形成全产业链渗透 。

机器人与核聚变:高精密铜合金线材批量供应头部线束企业,适配人形机器人电子信号传输需求;顶立科技向核聚变相关单位提供钨合金超高温烧结装备,技术实力服务国之重器。

三、行业需求透视:高端化与国产化双驱动

①铜基材料:结构性机会凸显

传统领域需求稳中有升,而高端应用成为增长核心引擎。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高压快充技术普及,单车铜用量从45公斤提升至80公斤,带动高压线束用高精铜带需求激增;数据中心领域,AI算力提升推动服务器密度增加,超细铜导体需求年增速超25%。行业加工费呈现明显结构性分化,高端产品溢价空间较传统品类高出30%-50%,为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创造红利窗口期 。

政策层面,“双碳”目标推动再生铜利用技术加速渗透,行业再生铜平均利用率约40%,而高端产能供给缺口持续存在,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可抢占增量市场,楚江新材60%-70%的再生铜利用率形成显著成本优势 。

②军工碳材料: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国防装备升级带动军品需求放量,天鸟高新产能利用率长期维持100%,现有480吨产能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2025年8月启动的3亿元扩产项目正是应对这一缺口。民用市场迎来爆发前夜,C919进入量产阶段后,单机碳刹车预制体需求约1吨,若年产量达100架则形成100吨增量需求,加上高铁碳陶刹车、新能源汽车改装市场的开拓,民用领域年需求有望突破500吨 。

③高端装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单晶生长对高性能涂层材料需求迫切,国内高端热工装备进口依赖度超60%,顶立科技的化学气相沉积炉、高温烧结炉等产品实现自主可控,打破海外垄断。固废处理装备市场同样景气,退役锂电池、光伏板回收需求年增速超40%,公司智能环保热工装备已在头部企业批量应用,海外市场亦取得突破,俄罗斯区域订单达2-3亿元 。

四、核心竞争力:技术与规模构筑双重护城河

①技术壁垒:专利与标准话语权引领行业

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680项,其中发明专利237项,主导或参与50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形成覆盖材料研发、工艺创新、装备制造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天鸟高新的三维立体编织工艺独步行业,可生产复杂异形预制体,适配航天装备特殊需求;顶立科技突破超高温、超大型热工装备技术,其研制的设备支撑核聚变材料制造,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

在材料创新领域,顶立科技的高纯碳粉纯度达99.9999%以上,碳化钽涂层实现大尺寸、细晶均匀制备,解决第三代半导体“卡脖子”问题;铜基材料领域掌握双强铜带、高导铜合金等核心工艺,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②成本与规模:行业领先的运营效率

铜基材料板块形成显著规模优势,2024年精密铜带销量35万吨稳居国内第一,全球前三;铜导体材料国内高端细线市占率17%,行业第一。通过“三率100%”(产能利用率、产销率、资金回笼率)运营模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稳定在22-23天,远低于行业平均的45天,资金使用效率行业领先 。

再生铜技术构建独特成本优势,与电解铜相比每吨成本低1000-1500元,按2024年84万吨产量测算,年成本节约超8亿元。这一优势在铜价波动周期中尤为关键,能够有效缓冲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保障盈利稳定性 。

③协同效应:“材料+装备”闭环生态

顶立科技的热工装备为天鸟高新预制体生产提供定制化工艺支撑,而天鸟高新的产能扩张又同步带动顶立科技装备需求增长,形成“装备研发-材料生产-工艺优化”的内部闭环。这种协同模式不仅降低研发成本,更缩短技术转化周期,例如顶立科技的真空碳化设备与天鸟高新的预制体工艺适配性达100%,较外购设备生产效率提升30% 。

五、发展硬支撑:产能与研发夯实增长基础

①产能规划:梯次释放保障规模增长

铜基材料板块按“十四五”规划稳步推进,2025年目标产能突破100万吨,较2024年增长67%。其中,年产5万吨高精铜合金带箔材、2万吨高精密铜合金线材等项目2025年逐步投产,聚焦算力、机器人等高端领域,预计每年新增10万吨产能对应1亿元利润增量。30万吨绿色智能制造高精高导铜基材料项目(一期)已全量投产,成为高端产能主力 。

军工碳材料板块产能翻倍在即,天鸟高新3亿元扩产项目新增3条生产线,2026年达产后产能从480吨提升至780吨,年产值新增6亿元,足以覆盖C919量产及军品增量需求。顶立科技浏阳工厂产能翻倍计划同步推进,新材料业务占比将提升至40% 。

②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前沿领域

2021-2024年累计研发费用达44.23亿元,2024年单年投入11.49亿元,占营收比例2.14%,在铜加工行业处于较高水平。2025年重点投入方向明确:铜基材料聚焦超细、高导、高强度品种;碳基材料加码高纯碳粉产业化;装备领域攻关更大尺寸、更高精度热工设备,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 。

③财务与政策:双重保障发展稳健性

财务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一季度资产总计达205.1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7.66%,有息负债随产能释放逐步优化,资金链保持稳健。铜基材料板块“快周转”模式保障现金流充裕,四季度回款集中特性进一步增强资金韧性 。

政策红利持续赋能,再生铜技术契合“双碳”目标,享受税收优惠;军工与大飞机业务受益于国产化政策,获得研发补贴与订单倾斜;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纳入国家专项支持,多重政策叠加为发展保驾护航 。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