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支教日记|朱巧娜:用陪伴叩响心门,让成长在爱里发芽

2025-10-27 16:47

(来源:台海网)

转自:台海网

从彼此陌生到打成一片,有时候只需要几天时间。这段短暂的支教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往往始于一份敞开的心、一种真诚的接纳、一次用心的陪伴。

还记得初见时,孩子们怯生生地站在门口,规规矩矩地说一声“支教老师好”。那份拘谨,像是初春未融的薄冰。但当我们一起做手工、尝试科学小实验、讲述历史故事、或是随心所欲地画画时,那层薄冰在不知不觉中消融了。他们开始主动靠近,眼睛里闪着光,问题天马行空,迫不及待地分享... ...我看到了孩子们内心那片辽阔而明亮的世界。

短短几天,称呼已经从生疏的“支教老师”变成了亲切的“朱老师”。清晨一到校,就有孩子从远处跑来,迫不及待地问:“朱老师,今天您是上哪节课?午托和课后延时还是您带我们吗?又准备了什么好玩的呀?”这样的转变,让我感到一种被信任的温暖。

当然,支教的日子并不轻松。每天早读、午托、课后延时,再加上随时待命的突发状况,时间被切分成无数碎片。楼上楼下奔波,日行万步是常态。一天下来,双腿沉重得几乎抬不起来,眼睛也困得快要睁不开。可即便如此,心里却始终是满的。孩子们那些七嘴八舌的问题、那些充满创意的想法,成了我每天最大的动力。

每当疲惫时,我总会想起“平安希望小学”这个名字。“平安”不只是期盼,“希望”也并不遥远。它更像是一种承诺——在我们用心陪伴的每一个当下,在他们被点亮、被看见的每一个瞬间。我们或许不能改变所有,但至少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不一样的风景照进来。

期待我们的陪伴,能在某个孩子的心中种下一粒种子。也许有一天,这颗种子会发芽,会开花,会在他们前行的路上,给予一份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支教的意义,从来不是短暂的奉献,而是长久的影响与传承。感谢中国平安为我们搭建起这座连接爱心与需求的桥梁,让每一份真诚的陪伴都能落地生根。愿更多人加入这场公益接力,以初心守护童真,以坚守浇灌希望,让中国平安的公益暖流持续涌动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让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心灵,都能在爱的滋养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