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7 17:20
(来源:盐财经)
作者 | 闰然
视觉 | 诺言
消费医疗行业,曾被视作中国最暴利也最混乱的生意之一,受到无数中产女性的追捧,行业内也一度出现了“牙茅”“医美茅”“疫苗茅”等知名企业。
不过受到行业竞争、消费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四年过去,医美板块仍未走出结构性调整的阴霾。曾经的高光时刻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全行业的生存焦虑。
如今,这些企业正在遭遇滑铁卢。且不说小企业,许多头部企业也陷入了窘境。它们业绩缩水,股价也随之应声下跌。
以“医美茅台”爱美客为例,其动态市盈率已从2021年巅峰时的300多倍,大幅回落至30倍左右。截至10月27日,爱美客总市值约500亿元,虽然仍位居A股美容护理板块市值TOP1,但较巅峰时期跌去约1200亿元。落差之大,令人咋舌。
10月27日,爱美客股价
或许是急于寻找新增长点,爱美客近期频繁跨界,不仅在9月底宣布切入“毛发医疗”领域推出米诺地尔,还在10月获得首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试图在红海之外另辟蹊径。
然而,真正牵动市场神经的,并非这些尚在孵化中的业务,而是一场围绕“童颜针”艾塑菲(AestheFill)独家代理权的争夺战——对手江苏吴中手握童颜针这棵“摇钱树”,爱美客岂能坐视不理?即便被指“翻脸不认人”,在真金白银的利益面前,声誉似乎已变得无足轻重。
这事听起来也就是一则普通的仲裁纠纷,但细看下来,两家上市公司以公告为剑,隔空对峙,实则折射出了整个医美行业在增长失速下的集体彷徨。
盯上最肥的那块蛋糕
两家上市公司,拿着盖着公章的公告隔空互撕。
前几个月,先是濒临退市带星的*ST苏吴(维权),也就是江苏吴中发公告喊冤,说自家控股孙公司达透医疗收到了爱美客那边单方面发来的“分手信”——来自爱美客旗下韩国子公司REGEN的一封《解约函》,上来就要把达透医疗手里艾塑菲的中国大陆独家代理权给撕了。
没多久,爱美客就拎着证据链,直指对方“先不地道”:解约这件事,就是因为达透医疗搞“违约转让独家经销业务”,将独家经销业务实际转让给其控股股东吴中美学违反了协议约定。
原告江苏吴中、达透医疗与被告爱美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一案,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9月10日立案。
原告江苏吴中、达透医疗与被告爱美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一案仲裁结果
与此同时,9月23日,韩国REGEN收到深圳国际仲裁院下发的《反请求受理通知》,深国仲对REGEN就其与达透医疗之间的经销合同纠纷事宜提出的反请求予以受理。
只要看一眼童颜针艾塑菲的含金量,就知道这战火为啥烧得这么旺。
艾塑菲,单支能卖2万。江苏吴中年报披露,2024年艾塑菲在中国销售额达3.26亿元,2025年一季度为1.13亿元。
而对业绩增速放缓、急缺新增长点的爱美客来说,这块肥肉要是能拿到手,自家的“童颜针”濡白天使既能少个劲敌,又能啃下一块高利润市场。
最肥的那块蛋糕,没有人想放手。
先说说艾塑菲。这是韩国REGEN搞出来的一款产品,已经在韩国上市超过十年了,是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医美注射类填充剂。
2024年1月,作为一款成熟的产品,艾塑菲拿到了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证,直接成了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独家进口,极具吸引力。
2021年,江苏吴中带有前瞻性地,掏出了1.66亿把达透医疗的控股权给买了。第二年,达透医疗就跟韩国REGEN签了协议,把艾塑菲的中国独家代理权揣进了兜里,有效期直接给到2032年8月——这架势,本来是想安安稳稳赚十年钱的。
艾塑菲
结果今年7月,剧情突然反转。江苏吴中突然发公告“哭惨”,说自家孙公司达透医疗收到了韩国REGEN的《解约函》,对方要单方面撕毁独家经销协议。
说好的十年合作,怎么说黄就黄了?
因为爱美客直接砸钱把艾塑菲的“亲妈”韩国REGEN给收了——2025年3月,爱美客大手一挥,甩出1.9亿美元(13.86亿元)拿下韩国REGEN85%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最终持有标的公司股权比例59.5%。
自此,艾塑菲从“韩国进口货”,变成了“爱美客旗下的进口货”。江苏吴中手里的独家代理权,突然就变得岌岌可危。
爱美客称,达透医疗早就把艾塑菲的独家经销业务偷偷转给了吴中美学,这明显是违反协议的操作。
他们顺带还补了一刀,说吴中美学的股东江苏吴中的高管之前因为违反证券法被处罚,把品牌声誉都搞臭了,这锅必须江苏吴中背。
2025年江苏吴中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这里得插一句,江苏吴中那事儿确实不光彩。
今年7月证监会直接通报,说它搞财务造假、隐瞒资金占用,妥妥的“财务骗子”操作,最后不仅被挂上了退市风险警示,董事长钱群山还被处罚,十年不准进入证券市场。
但江苏吴中不同意这一说法,说达透医疗根本没转让过代理权,纯属子虚乌有,还拿出协议当证据,说里面从来没约定过“关联方被处罚就能解约”,直指“爱美客与REGEN趁人之危、背信弃义”。
协议条款沦为商战武器,是非曲直尚待司法裁决,但利益驱动下的博弈逻辑已昭然若揭。爱美客方面称,针对REGEN公司与达透公司之间的经销合同纠纷案件,公司和REGEN公司高度重视,已聘请专业律师团队积极应诉。
医美茅台,狂飙时代
爱美客在国内医美圈本就是“大佬级”的存在。
早在2004年,医美还没像现在这样全民狂欢,大多数人对“打针变美”的认知还停留在“听说过但不敢试”的阶段,爱美客的前身“北京英之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已经悄悄入场了。
一年后公司改名“爱美客”。这个名字直白到毫不掩饰野心,也为后来二十多年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爱美客一早就知道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2009年,爱美客推出了首个自主研发的医美产品“逸美”,是国内首款拿到Ⅲ类医疗器械证的玻尿酸。在此之前,国内高端医美市场基本被进口品牌垄断,大家想打支靠谱的玻尿酸,要么花大价钱找进口货,要么就得赌小品牌的运气。逸美一出来,立刻成为国内医美行业国产替代的重要产品。
逸美是国内首款拿到Ⅲ类医疗器械证的玻尿酸
从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是爱美客的“开挂期”,“宝尼达”“爱芙莱”“嗨体”等,每一个产品都颇受欢迎,毛利率均在90%以上。
在这十年里,爱美客的业绩也跟着飞涨——2016年营收才1.41亿,2019年就冲到了5.58亿,年复合增长率在百分之四十以上。
2020年9月,爱美客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收获了“医美茅台”的称号。
有了资本加持,爱美客的步子迈得更大了,2021年推出“濡白天使”,又是一个“全球首款”,主打“再生”,宣传称打了之后能刺激自身胶原蛋白生长,相当于“让皮肤自己变饱满”,直接把医美从“填充时代”往“再生时代”推了一把。
爱美客在2021年推出“濡白天使”
到2023年,公司总资产飙到68.52亿,对比上市前,说是“跨越式增长”都显得保守了。透明质酸填充剂、肉毒素这些领域,它也早就站稳了脚跟,家底殷实。
爱美客在再生针剂领域早就开始排兵布阵。收购REGEN,对爱美客来说,一方面,REGEN在聚乳酸再生材料领域的技术,刚好能让爱美客在长效再生类填充剂上的产品矩阵更全。另一方面,REGEN的全球分销网络,相当于给爱美客打开了“出海”的大门。
中产女性“掉链子”了?
但这位老大哥,最近也有钱紧的烦恼。
今年一季度,爱美客营收6.63亿元,同比降了17.9%;归母净利润约4.44亿元,同比减少了15.87%。爱美客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为近5年来首降。半年报显示,其实现营收12.99亿元,同比下降21.59%;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降29.57%。
爱美客2025年年中报告
这哪是业绩波动,分明是踩了刹车。要知道,以前的爱美客,随便一个季度的增速都能让同行羡慕半天。
其实爱美客的营收增速早在2024年就露出了疲态,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2%,对比一下2023年47.08%的增速,就知道这“增长”有多勉强。溶液类和凝胶类注射产品的增速全都跌到了个位数。
医美市场的竞争已经卷到白热化。医美行业观察发布的《2025医美行业上半年机构运营调研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63%的医美机构营收出现下滑,实现增长的机构比例仅为14%。在第二季度,有58%的机构业绩下滑,其中31%的下滑幅度超过20%。
医美在国内的渗透率本来就没多高,主力消费群还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中产女性。可偏偏这几年,大城市以及中产女性的消费力肉眼可见地往下掉,以前大家咬咬牙就能冲的医美项目,现在都得先算笔账。
新产品想靠渠道红利冲一波销量,结果发现路早被堵死了。这边渠道没了增量,那边价格战还打得头破血流。
以前靠几款爆品就能躺着赚钱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各路玩家都在抢市场,你家玻尿酸降价30%,我家瘦脸针就买一送一。爱美客就算是老大哥,也架不住群狼环伺,业绩增速自然就慢了下来。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股颓势根本不是短期波动,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业寒冬。当全行业都在求增长而不得,当利润越来越薄,当转型看不到希望,艾塑菲这种能造血的产品,就成了大家眼里的救命稻草。
按照江苏吴中的说法,当初爱美客收购的时候,可不是这么一副“抢食”的嘴脸。
2025年3月收购官宣时,爱美客还公开承诺“现阶段不会在中国市场自行销售艾塑菲”,明明白白给达透医疗吃了颗定心丸,确认了人家独家经销权的稳定性。但江苏吴中表示,收购完成后就被“卡脖子”了,韩国REGEN迟延向达透公司供货,导致艾塑菲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缺货。
韩国REGEN医美门店
面对江苏吴中的指控,爱美客则称,“最后一批给达透供货是在7月中旬,不存在故意断货”,还把锅甩给了“产能”:REGEN现在就两座工厂,其中一座还是2025年第二季度才投产的,实在是没货可发。
在收购完成后就“产能紧张”,时机之巧,难以不让人质疑:之前承诺不自行销售,是否是为了顺利完成收购的缓兵之计?
商战里从来没有永远的承诺,只有永远的利益——当自家业绩亮起“黄灯”,甚至“红灯”,像艾塑菲这样能扛住营收、撑起利润的产品,自然就成了非抢不可的目标。
至于当初签的协议、许下的承诺,在生存压力和利益诱惑面前,早就不算什么了。随着法律程序的推进,这场童颜针背后的代理权拉锯战,或将进一步揭示中国医美市场在转型期的残酷与真实。
封面来源《北京女子图鉴之整容大师》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