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许正宇:今年以来香港金融市场“质”与“量”均展现良好势头

2025-10-27 15:38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7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发布网志指出,今年以来,香港金融市场在“质”与“量”上均展现出令人振奋的良好发展势头。首三季,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达2564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26倍。首次公开招股(IPO)市场集资总额达1829亿港元,增幅高达2.29倍。

许正宇指出,“量”的提升催生“质”的转变,国际投资者视香港为投资内地尖端科技的桥头堡,及地缘政治动荡下的避风港,纷纷加码配置香港市场。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续居全球第三、亚太区首位,与前两名市场的分数差距逐渐缩小,彰显国际金融界对香港的信心。

继多家大型机构宣布计划迁册来港后,上周首宗公司迁册申请获批准,助力企业优化架构及提升营运效率,享受香港简明税制与优质专业服务。市场反应踊跃,申请及查询频繁,许正宇相信更多优质企业将陆续迁册,立足香港作决策及管理中心,扩展业务规模。

《施政报告》积极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利用香港作为“出海”平台,创造商机与经济效益。最近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许正宇表示,香港可以就此发挥独有优势,协助国企“出海”及拓展国际业务。其中,公司注册处已特设专责人员统筹国企在港注册申请,并整合相关文件要求,简化流程,加快审批。内地企业落户后,重点提升跨境结算、汇款与融资服务,财资中心将成为主要平台。香港政府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优化税务宽减措施研究,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

另外,《施政报告》提出优化结构性产品上市规则,香港联交所已发出咨询文件,旨在提升市场竞争力与效率,同时加强投资者保障。香港结构性产品市场表现出色,连续17年居全球成交额首位,最近的日均成交额突破200亿港元。优化建议如调低衍生权证最低发行价、调整ETF作为标的证券市值门槛,将增强发行商灵活度,促进ETF与结构性产品生态圈良性互动,推动市场持续发展。

许正宇称,香港作为亚洲国际债券安排发行枢纽,占比近三成,且过去十年九次名列区内首位。香港证监会与香港金管局上月联合发布了《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发展路线图》,订明十项倡议,进一步吸引发行人以香港作为集资枢纽、为发行人及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及流动性管理工具,并推动提升离岸人民币使用规模和流动性及新一代金融基建等革新。

中国人民银行亦宣布了多项支持措施,包括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内地债券市场开展回购业务,提升“互换通”每日交易限额超过一倍至450亿元人民币,加快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为香港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许正宇还提到,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与市场波动下,黄金继续成为重要避险资产。2025年第二季全球总需求按价值计同比上升45%,达1320亿美元。黄金ETF持仓量由年初约2600吨跃升至近3000吨,投资者需求强劲。香港政府正推动加快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扩展仓储设施,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并支持成立黄金行业协会。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亦日益完善,伦敦金属交易所认可的交割仓库由8家增至12家,巩固香港金融、航运及贸易中心地位。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将持续举办国际金融盛事,如下个月初举行的第十届香港金融科技周、明年一月底的亚洲金融论坛,以及三月下旬的“裕泽香江”高峰论坛,汇聚全球金融领袖与创新企业,探讨合作与创新机遇,提升香港国际影响力,促进投资与业务扩展。

展望未来,香港财库局将持续高效推动《施政报告》各项措施,借政策创新与资源投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结合有为政府与高效市场,开拓金融新兴领域,为香港经济注入源源不绝的增长动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