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7 11:29
► 文 观察者网 张志峰
在河南某现代化养殖场内,数十个高清摄像头如“电子眼”般实时扫描猪舍每一个角落,传感器每5分钟采集一次温湿度、氨气浓度等数据,AI算法在后台自动分析猪群采食频率与体态变化——这些帮助养猪农户“安居平五路”的程序员便是新农业中的“赛博养猪人”。
10月16日,当中国团队带着这套AI猪舍系统登上2025世界粮食论坛的路演舞台,台下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与各国农业专家纷纷驻足询问。
多年来,拼多多坚持扎根中国农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场“程序员进猪舍”的技术亮相,不仅让中国数字农业实践从田间地头走向罗马的国际舞台,也进一步揭开了拼多多作为亚洲企业代表深度参与全球农业治理,并通过平台生态重新定义全球农业的序幕。
罗马舞台上的中国农业代言人
2025年10月13日至17日,被誉为“全球农业粮食体系风向标”的世界粮食论坛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如期举行。作为全球农业领域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国际盛会,本届论坛吸引了120余个国家的政府代表、300余家国际机构及跨国企业参与,聚焦“创新驱动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在这场全球农业盛会上,拼多多的双重身份格外引人注目:既是唯一受邀在科学与创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的亚洲企业代表,也是农业食品路演大赛的官方评委。这已是拼多多连续第二年获邀参与该论坛,其在农业创新领域的实践与成果,正获得国际社会的持续认可。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选择背后,是拼多多“腿上有泥”的农业基因与全球粮食安全目标的深度契合。
“我们从农产品起家,农业早已融入平台的核心战略。”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在演讲中表示。
正如本次论坛上引发热议的“赛博养猪”案例——【猪群实时守护“战”(Swine Herd Real - time Guard "Battle")】项目团队研发的AI视觉+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已实现料肉比降低0.35、均匀度提升20%、呼吸道疾病死亡率下降25%、千头猪年减排70%的显著成效,1元技术投入可产生7元经济回报。
这种“技术落地即见效”的实践模式,与粮农组织推动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高度一致,成为拼多多获得国际认可的关键密码。
千亿级投入打造中国电商农业的深耕之路
为何拼多多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的中国电商样本?其独创的“大赛+平台+市场”模式,又如何为全球农业创新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答案藏在其持续多年的农业投入与生态构建中。
以农业为核心战略的拼多多,早已将目光从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延伸到农研创新“最初一公里”。企业认为,支持大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就是在农业的“最初一公里”播下种子。
“我们通过大赛搭建一座桥,让全球农业青年的智慧能够流向农田落地生根,探索‘AI +农业’的落地路径,形成一个从想法到试验再到市场的闭环,推动农业的科技进步。”王海薇介绍称。
而要构建这条创新农业生态,离不开企业持续不断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举全平台之力的呵护与扶持。
2025年4月,拼多多正式推出“千亿扶持”计划,宣布未来三年内投入千亿资源深耕农业领域,全力构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对接”的共赢生态。在农产品领域,该计划通过“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重点加码水果、海鲜、蔬菜、肉类等品类扶持,深入全国数百个农特产区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加速农业产业新质转型。
这份投入绝非短期行为,而是贯穿始终的“长期主义”实践。
在流量扶持方面,拼多多通过“百亿精选”专项向品质农产品倾斜资源,仅2025年上半年,平台农产品销量便同比增长47%,其中时令水果销量增幅达51%,海鲜水产增长48%。
在降本减负方面,平台实施的“百亿减免”政策大幅降低了新农人创业门槛,使得00后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30%,优质农产品SKU增长54%。
大理科技小院的杨静正是这种生态培育下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名农业研究生,她毕业后选择留在乡村创业,整合了数十家科技小院的优质农货。随后借助拼多多的流量扶持与技术指导,将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推向全国。“平台不仅给了流量曝光,还帮我们对接冷链物流,现在每月销量能稳定在3万单以上。”
杨静的成长路径并非个例,在山东莱阳,30岁的秋月梨商家借助平台扶持,单月销量突破5000吨,还带动200余名农户实现日薪300-400元的增收;在贵州,曾经的“路边杂果”刺梨通过平台赋能成为网红饮品,带动当地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中国模式的示范效应与生态价值
“以大赛为桥链接创新力量,以人才为核激活产业活力,以平台为纽带实现技术与市场协同。”王海薇这番话精准拆解了拼多多助农的底层逻辑,而这一逻辑正形成可复制的“中国样本”。
通过“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国科技小院大赛”等赛事载体,拼多多已筛选出大批像“赛博养猪”“科技小院”这样的优质技术项目,再通过平台资源对接市场,成功打通“技术研发-田间应用-销售变现”的完整闭环。
这种模式正在加速全球资源整合。在国际合作层面,拼多多已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浙江大学等建立深度合作,其发起的全球农创客大赛已覆盖97个国家,收到519份创新方案。
通过这一平台,中国的沙漠农业技术、AI养殖方案等成功“走出去”,为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而类似美国团队的PlantPulse Patch叶片传感预警技术和匈牙利的高空气球遥感技术,能够为我国发展高附加值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提供新的技术路径和低成本解决方案,也已经“引进来”,落地中国田间地头发挥实效。
拼多多以平台为纽带,让新农人们当好技术和农户之间的“翻译官”和“连接器”。科学家和新农商他们看似一个在“实验室”,一个在“直播间”,但其实是其构建农业新生态不可或缺的“两极”,平台通过资源倾斜推动青年科学家与农产品商家形成创新合力,让技术研发与市场实践双向奔赴。
在这种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的推动下,示范效应持续显现:浙江舟山的海鲜商家通过平台指导开发出虾滑、蒲烧鳗鱼等深加工产品,在淡季实现可观营收;甘肃庄园牧场借助平台洞察开发的苦水玫瑰酸奶等特色产品,上线即获消费者热捧;湖南“辣条之乡”的老牌企业通过平台赋能,日销稳居零食类目前列。
结语:
“Hand in hand for better foods and a better future(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王海薇在演讲中引用了这句2025世界粮食论坛主题,在她看来,这同时也是拼多多的发展愿景及其参与全球农业治理的承诺。
从罗马论坛上的“赛博养猪”惊艳亮相,到千亿资源支撑的农业生态构建,再到覆盖近百国的全球创新协作,拼多多正在用实践证明:数字技术与青年力量的结合,能够为全球粮食安全挑战提供全新解法。
他表示,拼多多将继续联合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与科研机构,培育更多懂技术、接地气、更具数字视野的“新农人”,为中国及全球的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推动构建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