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平安人寿被罚!监管处罚背后,这些“坑”你踩过吗?

2025-10-27 07:59

撰文 | 金融研究员

整治保险销售误导,金融监管再次出手。

2025年10月24日,重庆金融监管局公开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披露,平安人寿在重庆的一家支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因涉及相关违法违规事实被监管部门处罚。

根据“巴南金管罚决字〔2025〕3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巴南中心支公司、平安人寿巴南中心支公司业务发展部业务直管室副主任牟科霖,涉及以下主要违法违规事实:

违规宣传保险产品

对于平安人寿巴南中心支公司及牟科霖上述违法违规事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巴南监管分局作出以下行政处罚决定:

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巴南中心支公司处以罚款人民币10万元

对牟科霖处以警告并处罚款人民币1万元

尽管监管部门上述罚单上写的只是“违规宣传”,但熟悉保险行业的人都知道,这背后往往指向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销售误导。

《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第五条、第六条、第九条、第十一条,条条都指向一个核心:

不得欺骗、隐瞒、误导、夸大。

平安人寿巴南中心支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员被罚,不由得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

他们是不是在产品说明、收益演示、保障范围等方面“动了手脚”,让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上了车”

平安人寿巴南中心支公司及其责任人员被处罚,只是平安人寿涉及法违违规行为的一个缩影。

根据金融监管部门的公开信息,仅今年下半年以来,平安人寿在国内的多个分支机构因涉及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处罚,比如:

平安人寿云南一家中心支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罚。

20251011日,云南金融监管分局公开《 曲靖金融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列表》披露,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曲靖中心支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涉及“利用产品说明会夸大保险产品收益;给予投保人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曲靖金融监管分局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曲靖中心支公司罚款28万元;对责任人贺树华、张丽英予以警告,并处罚款共计9万元。

平安人寿黑龙江一支公司员工欺骗投保人被罚。

20259月10日,黑龙江金融监管局公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送达公告(巴学影)》披露,巴学影在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道里支公司工作期间,存在欺骗投保人行为,根据相关规定,该局拟对其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

平安人寿山西分公司一营销服务部代理人伪造虚假保单被禁业。

2025826日,山西金融监管局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公告》披露,王晓燕在担任平安人寿山西分公司原迎宾营销服务部代理人期间,对伪造虚假保单的违规行为负有责任。根据相关规定,该局决定对其作出禁止进入保险业1年的行政处罚。

平安人寿浙江境内多家分支机构及相关责任人被罚。

2025年8月19日,浙江金融监管局公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披露: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嘉兴中心支公司楫川路营销服务部及相关责任人,涉及“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不到位。”的违法违规行为,浙江金融监管局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嘉兴中心支公司楫川路营销服务部警告并罚款1万元;对杨军晶警告并罚款1万元,对董敏超警告并罚款1万元。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支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涉及“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浙江金融监管局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支公司警告并罚款1万元;对施条成警告并罚款1万元,对严泽海警告并罚款1万元。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杭州石桥营销服务部及相关责任人,涉及“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不到位。”的违法违规行为,浙江金融监管局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杭州石桥营销服务部警告并罚款1万元;对陆琳艳警告并罚款1万元。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涉及“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的违法违规行为,浙江金融监管局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罚款25万元;对吴纲警告并罚款5万元。

这些只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平安人寿分支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因涉及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的少许案例,还有新疆、吉林、青海、山东、湖北、河北、内蒙古、河南、上海、湖南等地的平安人寿分支机构被金融监管部门处罚。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人身保险产品可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保险绳”。

由于少数保险公司和代理人在扭曲的业绩观面前,用看似“贴心”的话术,刻意淡化或扭曲对现金价值、分红不确定性、退保损失、保障限制等关键信息或明或暗地为保险消费者挖坑,进而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保险消费者对保险公司或保险产品产生的误解。

平安人寿重庆巴南中心支公司,以及平安人寿国内多家分支机构被罚,虽然行政处罚金融不算多,但释放的信号很强烈,处罚的象征意义远大于金额本身。

金融监管部门对平安人寿分支机构的行政处罚,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

监管对销售误导的容忍度正在降低,哪怕你是行业龙头,只要触碰红线,一样罚你没商量。

对于整个保险行业说,可能都需要重温这句话:

保险信任危机,不是一天形成的

保险本应是“保障”的代名词,大家应切实避免“人海战术+话术营销”逐渐变成“套路”的代名词。

大家更不应该让消费者

“我不是不想买保险,我是怕被忽悠。”

国内多地金融监管部门近年来也陆续发布了保险消费者风险提示,帮助消费者防范保险销售误导,总结起来大致有3条“避坑指南”

不贪“高收益”:保险的核心是保障,不是理财。凡是强调“收益率”的,请提高警惕。

看清合同条款:尤其是“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白纸黑字才是你的保障。

不轻信“即将停售”:这往往是制造焦虑的营销手段,理性判断是否真的适合你。

我们认为,平安这次被罚,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行业在净化,监管在收紧,消费者也在觉醒。

唯有真诚、透明、专业,才是保险行业守住信任的唯一路径。

你有被保险销售“误导”过的经历吗?欢迎在留言分享!

[《两江财经》声明:我们发布此研究成果是出于传递财经正能量之目的。若有文字、图片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