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6 11:22
资本金是金融机构开拓业务、抵御风险的基石。在金融租赁行业普遍面临资本补充压力、传统融资渠道收紧的当下,具备较强资本实力的金融租赁公司正优先选择增资扩股。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8月14日获监管批复增资后,10月22日,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金租”)正式完成工商变更手续,注册资本由180亿元增至330亿元,成为融资租赁行业首家注册资本超过300亿元的金融租赁公司。
此次增资幅度超过83%,不仅使工银金租的资本实力跃居行业首位,更为其后续拓展航空、船舶、高端装备等特色租赁业务,持续深化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工银金租此前披露,截至2025年6月末,工银金租总资产已超过4400亿元。
此前,其他金融租赁公司也完成了类似的增资动作,形成了年内金 租 行业集中增资的态势。
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2025年至今,除工银金租外,江苏金租、中信金租、华夏金租、前海兴邦金租先后获批并完成增资。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深圳、云南、 江苏金融监管局 公告信息,江苏金租注册资本由42.45亿元增至57.93亿元,股权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江苏交通控股、南京银行分别持股21.53%和21.19%。中信金租今年的增资也堪称大手笔,注册资本由40亿元增长至100亿元,其中,以现金方式增加30亿元,以未分配利润转增方式增加30亿元。华夏金租同样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方式增加30亿元注册资本,由100亿元变更为130亿元。此外,前海兴邦金租也完成了2017年开业以来的首次增资,注册资本由15亿元升至20亿元。
金融租赁公司增资方式的选择尤为值得关注,与往年相比,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这一增资路径被更多使用。《金融时报》记者发现,2024年,在9家完成增资的金融租赁公司中,仅苏银金租以未分配利润20亿元转增注册资本。
为何今年更多的金融租赁公司选择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这样的增资方式?
有市场分析指出,这一选择是金融租赁在监管要求、市场环境与自身经营逻辑多重因素叠加下的决策。从监管层面看,《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不仅明确了更高的最低注册资本标准,还将主要发起人持股比例下限提升至51%。因此,部分公司需要通过增资满足持股比例合规要求,而未分配利润转增可在不引入外部股东的前提下快速补充资本,避免股权结构稀释。从市场环境维度考量,当前传统融资渠道持续收紧,现金注资对股东资金压力较大,而未分配利润转增无需股东额外投入资金,却能直接增厚资本金、优化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也可避免因外部融资延迟自身转型发展节奏,对金融租赁公司更具吸引力。特别是对于经营稳健、盈利充足的公司而言,这一方式可以直接将历年经营积累转化为资本“硬实力”。
不过,未分配利润转增并非无门槛的“选项”,它更考验金融租赁公司长期盈利留存与可持续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