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7 08:30
近日,海昌新材(300885.SZ)披露2025年三季度成绩单。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3亿元,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6.74%和6.82%。
面对传统业务的市场挑战,海昌新材正加速推进业务多元化布局。公司近年来积极推进业务多元化,在保持传统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加速布局SMC软磁材料、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及卫星通信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能和战略前瞻性。
主业短期承压,资产结构依然稳健
2025年前三季度,海昌新材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均有所下滑,这一业绩表现主要受全球电动工具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
尽管主营业务短期业绩承压,但海昌新材的资产质量依然保持优异。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海昌新材总资产9.40亿元,净资产规模高达8.79亿元,两项数据相比2024年末均实现增长,展现出强劲的财务基础和抗风险能力。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海昌新材的成长性依然可观。2022-2024年间,公司营业收入从2.20亿元增长至2.97亿元,净利润从0.57亿元提升至0.83亿元,复合增长率显著。
海昌新材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其在粉末冶金领域二十余年的技术积淀。自2001年成立起,公司始终深耕粉末冶金行业,已建立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与客户壁垒。当前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各种齿轮、轴承、齿轮箱和结构件,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汽车、办公设备及家电等领域。
客户方面,海昌新材客户粘性极强,与多家核心客户拥有超过10年的合作历史,此外,公司已成功进入史丹利百得、博世、创科实业等全球顶级电动工具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并与其拥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公司的压舱石,根据海昌新材此前披露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其电动工具业务贡献了81.37%的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SMC与机器人业务取得实质性突破
海昌新材并不安于现状,在巩固电动工具基本盘的同时,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新业务,力求为长期发展培育新增长点。SMC(软磁材料)业务正是海昌新材重点投入的方向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SMC是一种新型软磁材料,是粉末冶金技术的高端应用,主要用于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定子及金属合金软磁磁粉芯,能够有效替代传统的硅钢片。相较于传统的硅钢片,SMC材料具有三维铁芯损耗低、涡流损耗小、设计自由度高等多重优势,适合高性能、高效率电机应用场景。
在2025年9月海昌新材发布的投资者关系记录中,其表示SMC目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预计2026年前后可实现量产,这一时间点恰逢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张与电机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于海昌新材来说,倘若实现替代,2026年其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收入占比有望实现大幅提升。
近期快速发展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同样在海昌新材的业务辐射范围。目前,海昌新材已与国内主流机器人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与多家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展开协同研发。
在产品层面,公司已开发出包括行星减速器齿轮、滚珠丝杆反相器、MIM部件等一批核心产品,并已完成送样测试。据海昌新材透露,保守估计其粉末冶金产品在单个人形机器人上的应用价值约在1000-2000元之间。随着机器人功能日益复杂化,这一价值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跨界并购信为通讯
除了上述业务,2025年9月,海昌新材宣布了一项重要并购决策,公司计划以2.55亿元现金收购信为通讯51%股权。公开资料显示,信为通讯主营业务为GNSS天线的研发与生产,其核心产品高精度卫星定位天线、北斗卫星通信天线等主要应用于无人机、智能割草机、测量测绘、无人驾驶等方向。
本次交易中,交易对方吴文平、卢林生给出了明确的业绩承诺,其承诺2025-2027三年信为通讯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若实际业绩低于承诺数85%,会对海昌新材方面进行补偿。
仅从经营层面考量,按1.2亿元净利润计算,倘若海昌新材成功完成收购,其每年按股权分配可获得的净利润将增长约2000万元,直接增厚公司利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并购,海昌新材有望与信为通讯在客户资源、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特别是在无人机、机器人等共同关注的高增长领域,加速公司业务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