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于关键时刻重启:从会谈细节中捕捉新一轮贸易谈判的微妙信号

2025-10-27 13:30

新一轮会谈以及之后很可能的高层会晤透露的最大信号是什么?撇开众所周知的关税、稀土、大豆等具体问题,其实最大的信号意义是把“脱轨”的门槛给提高了,降低了未来一段时间发生波动的概率。不过对于具体的贸易问题,要彻底解决可能还没有那么快。

本轮会谈,双方的表态无疑是积极的。中方的表态一如既往的“平稳”——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美方透露的信号则更加丰富,我们总结成3个关键词:

“全面”:涉及关税,稀土,农产品贸易等广泛的问题;

“框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但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磋商;

“高层会晤”:审阅协议并决定是否签字;协议内容足够“富有成果”。

我们觉得这背后透露着如下微妙的信号:

首先是“框架性协议”。更像早些时候欧美之间达成的协议(缺乏细节),而非此前的第一阶段协议。

框架协议的意义在于理清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顺序”。此前双方推进双边关系,最基本的障碍是解决问题和筹码交换的先后顺序不清晰

比如,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前提是美国至少降低芬太尼关税(此前中国曾因为美国芬太尼关税,对美国进口的大豆加征了10%的关税),后者又依赖于双方就芬太尼管控达成一致,而在这些问题上双方并没有进行过有效一致的沟通。

本轮双方磋商最大的“建设性”可能就在此。除了关税暂停再次延期外,进一步理顺的内容可能包括:中国大豆进口VS美国芬太尼关税下调;用稀土管制的暂缓,交换美方额外关税的取消和软件出口管制、甚至股权穿透监管的暂缓;继续推进tiktok交易,以及船舶费用对等调整或取消等。

方向和顺序之后,才是细节和落实。这将是月底高层会晤之后,双方继续谈判的主要内容。我们倾向于认为至少会保持每个月一次的贸易磋商频率。

而最终,双方类似2019年第一阶段协议的“全面贸易协议”可能将是特朗普明年年初访华计划落地的重要前提。

因此,综合而言,本轮会谈和高层会晤为10月双方阶段性摩擦画上句号,同时也是下一轮磋商和谈判的起点。

 

 

风险提示:美国经贸政策大幅变动;关税扩散超预期,导致全球经济超预期放缓、市场调整幅度加大。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