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6 22:41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企观国资)
10月24日—2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下称中企研)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园召开。本次活动以“全链创新领航 绿色变革未来”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激发中国企业ESG创新行动,推动中国特色ESG体系建设。
来自中央企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陈得信;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家生;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苟护生;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殷长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高璞;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刘艳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丁宏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小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杜乐;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张杰;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军。
来自地方国资国企系统的领导和嘉宾有: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波;辽宁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吴世民;吉林省国资委主任吴倩;黑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凤文;海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马咏华;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副主任张东;辽宁省国资委副主任宋旭涤;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施航;黑龙江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建华;大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杨德泉;长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孙立彬;青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孝芝;呼和浩特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刘照江;安徽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阚立军;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朱国森;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育海;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党委常委、副行长韩建红;中农联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周士林;海南省金城安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禄;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峥嵘;中农联集团有限公司中农联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静;北京京能热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付强;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副总裁王韬。
来自相关机构的专家代表包括: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亚太区总代表刘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责任云研究院院长、教授钟宏武;责任云评价院院长、教授张蒽。
来自头部民企和在华外企的代表嘉宾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健;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项煌妹;京东集团ESG总监李怡;通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小平;首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米亚林;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浩鲸科技董事、云智能总裁杨名;山东蓝想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清华;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芳;北京凯荣金服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龙;香港新程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胥德云;晶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海泉;联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ESG与可持续发展总监,联想中国平台社会价值委员会秘书长王旋;英才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姜苏鹏;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商务运营服务副总裁邓坚。
本次活动采用“1+15+1”的架构,即一个主论坛、十五场平行会议、一个ESG国际博览会,兼顾了核心议题的高度聚焦和细分领域的深度覆盖。
在主办方致欢迎词环节,彭华岗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践行ESG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次活动发布的《2025年度ESG行动报告》《中国ESG大模型2.0》《供应链微光计划》《2025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等系列成果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开拓了新路径。同期举办的十五场平行会议与首届ESG国际博览会会聚了国企、民企、外企与国际组织等ESG实践参与者,展示了低碳技术研发、循环经济模式、乡村振兴实践、ESG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为实现全产业链ESG创新成果的展示与全球绿色变革力量的融合提供了强劲助力。他表示,ESG中国平台将继续促进更多区域、行业、企业拥抱ESG理念,让ESG成为各类企业的行动共识与价值共识。
赵民革表示,2023年以来,首钢园已经连续三年举办“ESG中国·创新年会”。在中企研的大力支持下,年会已于2024年永久落户首钢园。他表示,本届年会聚焦“全链创新领航 绿色变革未来”主题,主动关联国企职责使命和国家“双碳”战略,与首钢集团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长期以来,首钢集团积极推进ESG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领导及嘉宾致辞环节,翁杰明表示,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加快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度关注并深入践行ESG理念,将ESG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引擎,融入经营战略的全过程。面对国内外的新变化,中国企业亟须与时俱进,在新的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立足企业资源禀赋,更加科学、全面地深入推进ESG建设,切实以高质量负责任的ESG创新实践推动各领域企业加快低碳绿色转型,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效率效能。
钱智民表示,能源变革是绿色变革的根本。在过去20年中,中国的新能源装机从82万千瓦增长到超过16亿千瓦,电力装机的比重从20年前的0.2%增长到2024年年底的42%。从全球比例看,中国从全球新能源占比的1%增长到2024年年底超40%以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面向未来,坚持全链创新领航,2035年的“36亿千瓦新能源装机”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主题演讲环节,陈得信表示,中国五矿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国有企业,经过75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集资源设计建设、开发运营、冶炼加工、贸易物流、科技产业、金融资本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优势。近年来,中国五矿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持续提高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展望“十五五”,中国五矿将积极构建国际化的ESG支撑体系,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五矿方案。
廖家生表示,作为唯一以“节能环保”为第一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零碳、无废、绿色”的发展理念,把ESG深度融入企业经营的全业务、全流程,为建设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产业集团持续注入绿色动能。多年来,中国节能将ESG实践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强化ESG治理、深耕ESG产业、传播ESG理念。
杨仁树介绍,北京科技大学为国而生、与国共行,始终坚定钢铁强国、科教兴邦的报国理念。近年来,围绕行业发展之需,北京科技大学大力打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成果转化链条,以高素质人才供给、高水平科技创新赋能行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
刘艳红表示,东风汽车将绿色低碳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石,东风汽车正在战略性推进绿色东风2025和科技跃迁行动,全面布局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制造等领域。东风汽车在践行ESG理念的道路上坚持做实实在在的行动派。
马咏华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海南目前正在按照党中央要求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低碳生态港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践行绿色转型,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海南省属企业坚持聚焦“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与节能减排。
王孝芝表示,青岛市始终坚持将ESG理念贯穿于国企改革发展的全过程。青岛市国资国企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逐步走出了一条“蓝色引领、创新驱动”的ESG建设之路,海信、青啤等一批市属企业成功跻身全国ESG建设排头兵。
项煌妹介绍,阿里巴巴在2025年实施了双轮驱动战略,一是全力投入人工智能(All in AI),二是对整个阿里巴巴消费平台进行升级,打造新型服务业平台。2025年,阿里巴巴ESG重点工作有四方面:一是优化公司治理,二是探索创新合伙人制度,三是优化面向消费者的工作,四是强化诚信建设。目前,阿里巴巴所有的新建园区使用的都是清洁能源,数据中心以清洁能源的使用为主。
沈小平介绍了以“全链思维”推动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他表示,在链上攻坚方面,通鼎集团依托“棒纤缆一体化”与“光—储—充—防”闭环布局,突破低功耗通信与新型储能技术,构建“四网融合”产业生态;在链上协同方面,联合国企、高校打造创新共同体,推进5G全链接工厂、储能项目与碳足迹认证,将ESG融入管理与考核体系;在链上担当方面,通过系列公益项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米亚林表示,首衡集团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运营全流程,聚焦全链条减碳,通过发展分布式光伏和新能源运输等手段,在全国探索打造“低碳园区”。在产业链上游,首衡集团积极倡导绿色种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从生产源头构建绿色农业生态。首衡集团不断完善现代治理体系,确保ESG要求全面嵌入运营闭环;搭建数字化治理平台,让ESG治理更精准、更智慧、更可持续。
刘明忠在主论坛下半场致欢迎词。他表示,本届年会聚焦ESG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前沿趋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广大企业要以“理念引领”筑牢ESG发展的思想根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ESG融入企业战略、治理架构与文化基因之中。
周国平表示,本届年会不仅精准把握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脉搏,而且深刻呼应了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发展质效的更高要求。ESG是时代命题,也是发展机遇,其本质是关于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深刻价值回归,实践ESG理念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也会积累生态财富,增进社会福祉。他认为,ESG治理必须突破企业边界,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构建协同共治的绿色生态。
刘萌认为,ESG不是负担,而是做减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员工的克扣,减少不应当的获取。ESG理念并非舶来品,在《道德经》中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语。ESG是中国智慧和哲学的一个缩影。ESG是契约,具体而言是三种契约:企业与人的契约、企业与社会的契约、企业与地球的契约。
张政伟表示,ISSB准则注重反映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本关系——投资人与被投资企业。这有助于中国的企业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ISSB准则注重全产业链参与,力求共同提高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质量。这有助于中国企业充分彰显我国完整产业体系的优势。他认为,中企研搭建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和首届ESG国际博览会是非常重要的平台,将极大地提高中国企业的ESG工作水平。
在下半场主题演讲环节,于军介绍,在追求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始终将ESG管理能力作为企业长期价值的核心支撑,科学构建起包括“1套战略体系、3大管理抓手、4条管理原则、8项实施举措、4线贯通目标”的五维多元ESG管理体系。他表示,构建中国特色ESG管理实践、推动中国企业ESG国际化发展,是今日能源人的使命。
李怡表示,京东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持续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走出一条具有技术特色的绿色供应链之路。在构建低碳运输网络、推动绿色包装、建设数智化碳管理平台、倡导绿色消费等方面,京东集团深入实践,并期待可以和更多合作伙伴在绿色供应链上实现深度协同,共同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邓坚表示,在进入中国的36年中,美敦力始终坚持本土化战略,同时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和“双碳”目标,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经营。在环境层面,美敦力聚焦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供应链;在企业社会责任层面,美敦力立足“赋能患者、赋能医者、赋能社区、开展实践”的理念,发起了美敦力大中华区志愿者协会;在公司治理层面,美敦力始终以合规经营和道德实践为基石,已建立起完整的治理体系。
王韬表示,延锋公司从2019年开展碳减排工作,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的近零排放,到2050年实现范围三的近零排放。2022年,延锋公司上线了延锋碳排放跟踪系统,既用于内部监管,也作为信息披露报告的依据。截至目前,全球有130余家工厂已经接入该系统。2024年7月,延锋公司发布了2024年ESG报告,希望获得各相关方的监督、合作伙伴的支持以及行业内的交流与建议,力求让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圆桌论坛环节,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物资部党支部书记、主任郭自豪,深圳领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端木颖新,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集团风控及ESG负责人吴肖参与交流。本环节由张蒽主持。
郭自豪表示,最初加入“微光计划”时确实遇到了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高等问题,但通过这一计划,企业自身也获取了长期利益。例如,对供应商基础管理的情况和评级情况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结果也可以应用到后续的ESG供应链建设中。平高电气推进数字创新和穿透式管理,实现了端到端的全流程数字化贯通,把全流程管理从需求端传递到供应商操作端,进而减少了沟通的成本。
端木颖新介绍,领潮供应链公司从管理需求向共同行动转变,通过发起清流计划、绿色供应链低碳倡议,将ESG理念从甲方要求转化为联合行动。目前,已有113家合作伙伴响应并参与探索,从原材料、生产运输等环节落实减碳,逐步形成了可持续的绿色创新联盟。领潮供应链公司将供应商的ESG表现与采购份额、评级评优、金融支持、付款等实际效益挂钩,带领供应商完善ESG工作以实现正向循环。
吴肖表示,电力装备行业供应商的产业链较长,供应商分布较广,所以管理难度非常大。平高电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现状,因而在理念方面,为供应商制定差异化的ESG成长套餐,助力实现ESG的精准赋能;在具体操作层面,则是以加强技术协同和金融帮扶为主。
本届年会发布了多个ESG报告和行动计划。
年会发布了《2025年度ESG行动报告》。钟宏武在解读《报告》时表示,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水平已比肩国际,领先区占比达32.4%。此外,《报告》首次增设“央企先锋100”“国企先锋100”榜单,意在推动ESG评价体系更贴合本土企业发展实际。
由中企研、责任云研究院、浩鲸科技共同打造的“中国ESG大模型(鲸牛ESG)2.0”在年会上正式发布。杨名介绍,该模型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从数据和智能两方面提升模型底座能力,实现系统性跃迁,构建了ESG高质量数据集,提升了智能体能力。
由中企研与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联合打造的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微光计划”在年会上正式发布。该平台旨在推动供应链ESG管理从“理念共识”迈向“实践共行”,助力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
年会正式发布了《中国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5》。在《蓝皮书》解读环节,刘安栋表示,中国钢铁行业对社会责任的实践具有显著意义,是提升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与声誉的关键一环。
年会发布了《2025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中核集团、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华电、国家电投集团、中国移动、中国一汽、中粮集团、中国五矿、中国建筑、华润集团、中国节能、中国机械总院、中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36家企业入选《报告》。
年会发布了《供应链ESG行动报告(2025)》暨“供应链ESG先锋50(2025)”指数。这一成果系统梳理了中国企业供应链ESG建设特征与趋势,旨在推动供应链向安全、韧性、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年会发布了《企业供应链ESG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在解读环节,钟宏武介绍,该团体标准旨在打造接轨国际、符合国情的中国方案,助力企业规避国际贸易壁垒、提升ESG治理效能,并填补国内供应链ESG管理领域的标准空白。
在中国供应链ESG管理示范企业授牌环节,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东风汽车、鞍钢集团、中国建筑、华润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科、电网国际、南网储能、龙源电力、中国铜业、华润啤酒、华润饮料、华润三九、烽火通信、锦江酒店、云南能投集团、昆钢控股、海博思创20家企业获授。
在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发起单位授牌环节,鞍钢集团、东方电气、烽火通信、平高电气、华润建材科技、华润健康、华润电力、华润饮料、华润三九、兰石重装、卫岗乳业、爱联科技、四川长虹、首钢集团、天合光能和云南能投集团15家企业获授。
在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第二批试点单位表彰环节,天合光能、齐鲁安替、联环药业、黄山永新、金丽彩印5家企业获授。
本次活动的十五场平行会议主题分别为“知名企业 ESG可持续发展论坛”“专才赋能:ESG人才培训”“产融协同・新质引擎”“洞见价值:ESG影响力”“焕新动能:东北国企振兴”“智算驱动·绿动未来:数字基建与绿色能源革命”“全球对话:中国ESG行动”“品牌护航:ESG舆情管理”“城市、园区与工程建设项目ESG论坛”“链通未来:绿色金融新体系”“三年砺剑:ESG新突破”“规范披露:社会责任(ESG)信息披露与报告评级”“中企研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数字中国引领发展新格局,数智赋能激活转型新动能”“绿色征程:低碳同行”。平行会议采取“公开研讨+闭门交流”结合的形式,覆盖了ESG全链条细分议题。此外,每场平行会议均安排ESG国际博览会参观环节,让与会嘉宾在研讨前直观感受ESG前沿技术与案例,实现了“观展+研讨”的深度融合。
首届ESG国际博览会以“ESG实践成果的展示窗口、技术交流的对接平台”为立足点,共设“央企ESG实践区”“民企创新区”“国际技术区”“地方成果区”四个板块。博览会整体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主体多元。包括15家中央企业、14家地方国企、10家民营企业等70个主体参展,直观呈现了ESG实践成果,有力地助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与合作。二是类型全面。除各类企业外,还涵盖地方政府部门、9家国际组织和4家公益组织。三是国际化程度突出。博览会共吸引18家外资企业和9家国际组织参展,国际化参展主体占比达到37%。四是公益色彩浓厚。参展方不仅包括4家公益组织,还有4家企业将重点展示其公益、乡村振兴产品,共计8个参展主体深度聚焦公益价值。
据悉,本届年会之所以增设首届ESG国际博览会,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一是搭建协同发展平台,ESG国际博览会旨在通过汇聚行业标杆案例、前沿技术和高端智库研讨,搭建一个“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ESG协同发展平台”。二是促进全链创新与交流,希望通过博览会的形式,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够深入交流与互学互鉴,共同推动ESG领域的创新实践。三是提升社会认知与共识,通过公开展览和互动,提升全社会对ESG价值的认知与共识,从而共同助力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可持续性并重的新格局。
ESG中国·创新年会此前已举办两届。前两届年会累计吸引超1000家企业、500余位政企学研嘉宾参与,发布20余项ESG研究报告与标准,促成30余项产业链ESG合作。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