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4 14:39
【特别提示】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均取自于光大证券已正式外发研究报告,由光大证券海外研究团队(TMT/消费/医药/制造等)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动态的宣传。研究报告有时效性,任何研究报告内容仅代表报告外发时特定时点的研究信息汇总,任何关于研究报告、研究观点的解读,请联系对口销售或具体研究员。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发布信息
报告标题:《“立讯系”线缆互联方案供应商,高密度光纤产品β与α并存——汇聚科技(1729.HK)投资者日点评》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分析师:付天姿,CFA,FRM(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7040002)
分析师:王贇(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2120001)
联系人:沈昱恒
要点
事件:2025年10月23日,汇聚科技举办投资者日活动,活动环节包括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铜线及光纤园区的产线参观以及管理层交流。1)铜线类产品生产基地(建筑面积约41000平方米,员工数约1800人),包含通讯电线组件、医疗电线组件等铜线产品产线;2)光纤类产品生产基地(建筑面积约43000平方米,员工数约1800人),包含MPO跳线、光纤镀膜产品等光纤产品产线。
25H1业绩回顾:受益于AI算力高景气度,营收&净利高速增长。
25H1总营收48.54亿港元,同比增长82.1%,营收高速增长主要系下游AI算力高景气度推动公司数据中心电线组件与服务器组装收入高速增长。毛利润6.43亿港元,同比增长30.4%,毛利率13.2%,同比下降5.3pct,毛利率下降主要系低毛利服务器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净利润3.14亿港元,同比增长47.1%。
分业务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分为三大板块:电线组件、数字电线、服务器(图1)。1)电线组件业务:包括数据中心、电信、医疗设备、工业设备及汽车。25H1收入为17.19亿港元,同比增长29.6%,占总收入比重35.4%。2)数字电线业务:包括网络电线和特种线,25H1收入为5.71亿港元,同比下降21.4%,占总收入比重11.8%。3)服务器业务:25H1收入为25.64亿港元,同比增长318.1%,占总收入比重52.8%。
数据中心相关业务:市场较为关心公司数据中心电线组件(如MPO等产品)业务进展,我们认为公司已具备行业领先的高密度光纤连接产品精密加工制造能力,海外产能有序扩张,产线自动化率有望持续提升。
数据中心电线组件、服务器等AI相关业务营收25H1高速增长。25H1数据中心电线组件收入为9.41亿港元,同比增长66.8%,占总收入比重19.4%。参考表1,公司电线组件产品分为SFP、CXP等铜质电线组件,以及LC、MPO等光纤组件。目前市场较为关心公司MPO业务进展。
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市场空间广阔。以MPO为例,MPO(Multi-fiber Push On)连接器是一种多芯光纤连接器,具有高密度连接(可容纳8/12/24芯等多芯光纤)、高速传输(支持400G/800G甚至更高速网络传输需求)、模块化可插拔设计等特性,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和交换机等设备间的高速互联,在CPO连接、CPO交换机内部连接场景也有应用。伴随数据中心传输速率的升级,800G、1.6T 高速光模块用量大幅提升,配套 16/24 芯 MPO、32/48 芯 MPO 用量增长。相较于 8/12 芯 MPO,高芯数 MPO 单价提升。随着数据中心行业升级发展、光模块用量大幅提升,全球MPO光纤连接器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
光纤连接产品具备定制化、产品型号多、制造工序复杂等特点。公司在前工序处理、排纤、研磨、组装、测试等多个核心环节具备行业领先的精密加工制造能力、技术know-how,满足高精度、高一致性等要求。光纤连接产品由LC向着高密度的MPO、SNMT产品持续迭代。
管理层表示公司MPO等高密度光纤连接产品向北美大客户及国内大型数据中心客户稳定供货,1152芯线束已经实现量产,性能指标行业领先。未来光纤连接器产品将朝着“更高芯数、更高密度”的趋势持续演进(LC——MPO——SNMT),产品附加值将持续提升。
海外产能逐步释放,产线自动化率持续提升。当前惠州工厂光纤连接器产能充足,如遇订单增长可由单班制切换至双班制以迅速提升产能。另外公司新生产车间即将落成,预计产能将提升20%。海外布局方面,墨西哥新产线已启动,欧洲计划借助Leoni现有厂房进行部分产能导入,将布局更高自动化率的产线以提升生产效率。管理层预计2026年整体产能同比提升约80%,能够满足AI数据中心和高密度布线需求增长。公司光纤自动穿分线器设备、光纤自动穿配件设备等光纤自动化设备,以及超声波金属焊接机等铜线自动化设备在产线中广泛应用,生产效率较高,自动化率持续提升。
我们认为,AI大模型训练与云计算需求将持续驱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升级,预计将拉动公司MPO等高速连接组件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精密制造能力、高效率自动化产线,叠加海外产能有望逐步释放,数据中心高速连接电线组件出货有望高速增长。
服务器组装:25H1营收占比超50%,管理层预计服务器组装业务26年仍将保持较好增长动能。
2022年4月,公司将业务拓展至服务器组装领域,成立全资子公司汇聚服务器科技,采用JDM/ODM模式深度定制数据中心产品,包括AI智能服务器、算力服务器、边缘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智能网卡、GPU卡及整机柜等。在控股股东立讯精密支持下,近年来该业务迅速成长,FY2024营收31.9亿港元,同比增长42.9%,占公司总营收的43.1%。25H1收入为25.64亿港元,同比增长318.1%,占总收入比重52.8%。
管理层预计明年服务器组装业务仍将受益于AI算力高景气度,保持较好增长动能。我们认为,公司精准卡位AI服务器组装高增长赛道,叠加深度定制能力与JDM/ODM模式,预计未来服务器组装业务将持续作为重要收入增长引擎。
非数据中心相关业务:市场较为关心Leoni K利润改善情况以及德晋昌收购情况。管理层预计Leoni K 26年有望达成2%-3%净利润率水平,德晋昌有望于25年底前完成收购。
Leoni K利润持续改善。目前莱尼汽车电缆解决方案业务部(Leoni K)已在公司领导下开展运营。Leoni K 2023年营收约为14.64亿欧元,净亏损0.13亿欧元;2024年Q1营收约3.63亿欧元,并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达658万欧元,后续将通过产能优化与成本管控等措施,全面改善经营状况。管理层预计Leoni K 26年有望达成2%-3%净利润率水平。另一方面,公司结合莱尼在线束研发经验、优质海外客户与全球产能布局方面的深厚优势,有望强化在智能汽车核心供应链上的全球竞争力。Leoni K已经在汇聚科技集团的领导下开展业务,且Leoni K与公司汽车线束业务相似度较高,管理层表示公司与Leoni K的整合将持续推进,我们预计26年下半年公司将实现Leoni K并表。
德晋昌投资有限公司的收购事项:已签订股权购买协议,有望于2025年底之前完成交割。
德晋昌公司主要从事铜线产品的制造及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设备、电器、电脑、汽车等产品,拥有三处位于惠州、南通及泰国的自有生产设施及三处位于南通、吉安、越南的租赁生产设施。2024年收入为33.50亿人民币,净利润为0.31亿人民币;25H1收入为15.41亿人民币,净利润为0.42亿人民币。
公司于2025年8月就收购德晋昌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签订协议,兑价为4.6亿港元,将以现金支付1.3亿港元,另外3.3亿港元将通过发行股份支付。此外,根据协议,公司须促致目标集团偿还金额不超过1.9亿港元的股东债务。
管理层预计将于2025年底之前完成该笔收购的交割。预计收购完成后,德晋昌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财务报表将进行并表处理。
投资建议:考虑到Leoni K并表时间未定,暂不调整盈利预测。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8亿、11.12亿、14.12亿港元的预测,对应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6.0%、68.9%、26.9%。按照2025年10月23日股价,对应2025-2027年42x、25x、20x PE,基于:1)AI算力维持景气度,AI相关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带动公司数据中心电线组件、特种线缆、服务器ODM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汽车智能化趋势推动汽车线缆需求高速增长,叠加控股股东立讯精密收购德国线束厂Leoni AG,后续Leoni AG旗下Leoni K汽车线缆业务和公司相关业务有望持续发挥渠道、技术等协同效应,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AI算力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海外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XX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海外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