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06900,退市!

2025-10-24 20:45

(来源:瞰华东)

苗野|发自上海

曾经开盘市值45亿港元的资本新星,如今以0.013港元的股价收场。

10月22日,香港交易所发布通告,宣布上坤地产(06900.HK)的上市地位将于2025年10月27日上午9时起正式取消,此刻距离其登陆港股市场还不到五年时间。

截至停牌前,上坤地产股价报0.013港元/股,总市值仅2694.82万港元,与其上市初期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2020年11月17日,上坤地产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当日开盘报2.28港元/股,总市值45.6亿港元。近五年时间,其市值蒸发超过99%。

上坤地产的退市始于一份未能按时发布的财务报告。

2024年4月2日,上坤地产因未能按时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公告和年报,被香港联交所暂停交易。

对于延期原因,上坤地产解释称:“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和财务部门员工的离职,以及审计材料准备不足,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进度。”

尽管联交所后续发出复牌指引及额外复牌指引,要求其公布所有未刊发的财务业绩、公布业务更新及复牌进展等,上坤地产仍未能达成相关条件,也未能披露2023年及2024年年报。

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规定,若公司未能于2025年10月1日或之前复牌,联交所可将其除牌。2025年10月10日,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上坤地产的上市地位。

从上海的区域“黑马”到港股上市房企,再到港交所一纸退市通告,上坤地产的兴衰轨迹浓缩了一批民营房企的坎坷命运。

扩张之路:从区域黑马到全国布局

上坤地产的崛起速度令人瞩目,2010年由建业地产原副总裁朱静创办于上海。“做不到上海30强,就决不全国化扩张。”这是成立之初朱静立下的目标。

最初5年,上坤地产坚守上海开发住宅项目,2016年首次进入苏州,开始布局长三角,同年入围上海楼市30强,销售额由2015年的17亿元暴涨至2016年的50亿元,其打造的新城·上坤樾山项目还夺下了2016年度上海松江区单盘销售总额TOP1。

在第二个五年,上坤地产开始调整战略布局,先后进入安徽、浙江、广东、湖北、河南等地,迅速实现全国化扩张。2018年,上坤地产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大关。2019年,上坤提出赴港IPO计划,同时发布了“三五发展战略”。

2020年11月,上坤地产顶着“新锐房企”光环成功上市。这一年上坤地产耗资超百亿元新增24个项目,跃居“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百强榜”第83位。

上市前后是上坤地产的高光时刻。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5.35亿元、81.9亿元和83.4亿元。销售额也在2021年达到顶峰约248.4亿元。

十年时间,上坤地产从零起步,布局全国七大核心区域,挺进百强房企,彼时的上坤地产被称为地产圈的“特长生”

危机显现:行业调整下的经营困境

伴随2022年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上坤地产经营急转直下。

2022年,上坤地产营收骤降至30.34亿元,同比下滑63.61%,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9.12亿元。销售额也从2021年的248.4亿元降至2022年的82.9亿元,2023年又降至30.1亿元。

利润方面,上坤地产从盈利迅速转为巨亏。2019年至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9亿元、3.56亿元、2.5亿元,到了2022年,上坤地产巨亏19.37亿元,2023年上半年再亏损3.54亿元。

债务问题也随之爆发。2022年11月,上坤地产因一笔美元票据交换要约未获足够持有人同意引发违约,进而导致2023年到期的13.5%优先票据交叉违约。2023年1月,因未能偿还1.602亿美元本金及利息,上坤地产债务正式违约。

截至2023年6月末,上坤地产未偿还借款总额约103.48亿元,现金及等价物约7.48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得上坤地产陷入严重的债务困境。

为应对危机,上坤地产开启了一系列“自救”措施。2022年先后出售郑州上坤置业60%股权及杭州上坤置业全部股权,回笼资金339.2万元和3345万元。又以1.26亿元出售慈溪星坤置业34%股权,以3.2亿元出售合肥佳坤置业全部股权。

尽管上坤地产在那个阶段还在积极应对保证经营,但这场债务危机还是蔓延至上坤地产多地项目。

在浙江温州,原上坤·云栖麓项目烂尾,最终于2025年3月以2.84亿元司法拍卖成交。69岁的浙商陈振江接手了这个“烂尾楼”,试图激活这个停滞近两年的问题楼盘。

在江西上饶,上坤都会四季项目被曝拖欠工程款。尽管当地住建部门介入协调,但问题仍未解决。据官方回复,截至2025年8月,当地经开区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局根据开发企业申请累计拨付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支付比例达90%,占已支付工程款比例的35.67%。

在安徽蚌埠,龙子湖区上坤云启都会二期出现逾期交房问题。该项目合同约定交房日期为2024年9月30日,直到2025年7月仍未交付。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局多次约谈开发企业,但逾期交房产生的违约金支付问题仍困扰着业主。

上坤地产从上市到退市的历程,成为民营中小房企在行业调整期生存困境的一个缩影,历经从高杠杆扩张到销售下滑,进而引发债务违约,导致资产冻结、项目停工,最终退市的典型路径

“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房地产行业深层次变革的集中体现,现金流枯竭与债务危机是最直接的导火索。”市场人士认为,对于已退市企业,这是“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旧时代商业模式的终结。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是一次不可避免的阵痛,能生存下来的企业必须放弃对规模的迷恋,转向以产品、运营和财务健康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

“在退市之外,行业的另一面是转型与分化。”一位房地产行业人士提到,轻重分离是当下大多数企业的“新活法”,剥离重资产开发业务,向轻资产的物业运营、管理和代建服务转型。未来的市场不再是普涨行情,资源会进一步向财务稳健、产品力强的头部企业和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企业集中,总之是一幅行业“破旧立新”的图景。

随着退市日期临近,上坤地产成为行业调整期中又一家从资本市场谢幕的房企,其退市后的债务重组及业务重整之路,仍充满不确定性。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