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三里河一區28號樓項目首吊,北京西城危舊樓改建邁入“模塊化建造”新階段

2025-10-24 19:30

10月24日上午,北京西城區三里河一區28號樓下,一台重型塔吊緩緩將項目第一個混凝土模塊化箱體吊裝至預定位置。這看似尋常的施工場景,正見證着北京市危舊樓改建邁入“模塊化建造”新階段。

△三里河28號樓項目首件混凝土模塊吊裝

五十年住房的“老齡化”困局

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三里河一區28號樓,是典型的老舊住宅樓,共有3個單元,分地上5層、半地下1層。樓內居民李女士回憶:“水管鏽蝕漏水是常事,冬天牆體透風,夏天電路跳閘,樓體還因年久失修出現裂縫。”2023年,因樓體及樓內設施嚴重老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缺少抗震加固和外牆保溫等突出問題,居民改建意願比較強烈,被納入西城區危舊樓改建範圍。

△三里河28號樓項目改建前樓體照片

西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王勇指出:“超大城市的城區空間資源緊張,‘原拆原建’成為平衡居民安置與城市更新的關鍵路徑,但傳統施工周期長、噪音揚塵擾民等問題亟待破解。”

模塊化建築技術從“試點”到“深化”

西城區於2023年啟動樺皮廠胡同8號樓改建項目,成為北京市首個採用混凝土模塊化技術的原拆原建試點,為危舊樓原拆原建改造提供了範本。如今,三里河28號樓作為西城區第二個模塊化原拆原建項目,標誌着這項技術從試點驗證走向成熟推廣。

△中建海龍標准化房屋智造工廠

項目將整棟建築科學劃分為156個預製模塊單元,包含6種戶型,其中90%的工序在專業工廠完成,工期相較於傳統建造方式可以縮短約75%。“這次我們創新採用了‘空心剪力牆+雙面牆模的模塊化技術體系’。”項目負責人裴江飛在現場向來訪者介紹,“外牆減少支模工作量,可有效提高模塊安裝效率;內牆採用雙面模殼剪力牆,可減少戶內面積佔用,還能整體提升綠色建造水平。”

此外,結合北京市最新發布的《混凝土模塊化建築技術導則》《北京市科技支撐建築領域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項目還對標綠色建築三星標準,室內戶型設計了動靜分區,融入保溫隔熱、無障礙電梯等適老設計,全面踐行“好房子”建設理念。

“由點及面”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徑

項目高效推進的背後,是政策機制的深度協同。北京市西城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委員會牽頭,協同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西城分局等相關部門,創新“極速審批”模式,讓三里河28號樓項目實現土地劃撥、規劃許可等四證單日辦結,創下“拿地即開工”的西城速度。

“我們為54戶居民分別量身提供‘一戶一策一方案’的精準服務,延續‘政府補助+居民出資’的資金共擔模式,100天完成從啟動到100%的簽約搬遷。”王勇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把試點項目的成功經驗,轉化為一片片可複製、可推廣的美好家園,讓政策紅利與技術優勢,最終都沉澱為市民家門口的幸福感。”

△三里河28號樓項目改建後效果圖

2025年,北京市先後發布《計劃報告》和《2025年北京市住房發展年度計劃》,提出要大力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實施50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啟動20萬平方米改造(騰退)任務等。在此背景下,原拆原建成為了北京市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工作的重要發力點,而模塊化建造技術若能在成本控制與產業配套上持續取得突破,將極大加速城鎮老舊小區的整體改造進程。

從“試點破題”到“片區推廣”,北京西城正系統性地將個案經驗轉化為可複製的城市更新模式。一場以“好房子”為核心的居住品質變革,正從圖紙走向現實,也為更多正在探索中的城市提供了清晰的“北京樣本”。

責編:瑞貝卡,關夷君校對:珺程審核:凱恩,裴坦,白建偉歡迎轉載並請註明來源!內容來源:中建國際投資
  往期回顧  北京市委書記調研樺皮廠胡同8號樓:要總結經驗模式,帶動更多改建項目實施上海市首個混凝土模塊化建造項目全面封頂主流媒體聚焦|全國首個模塊化建築容積率激勵項目完成首吊

(中国建筑国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