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安康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绿富双赢

2025-10-24 18:28

(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陕西省安康市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受惠地区群众每喝10杯水,就有6.5杯来自安康。

近年来,安康市积极保障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让受惠地区参与到水源涵养地的保护中,也让保护地区得到了实惠,印证了生态本身就是价值。


汉江晚霞。朱立荣摄


每年环保投入占财政支出17%以上

安康市镇坪县地处陕西、湖北、重庆三省市交界处,是陕西最南端的一个县,有“巴山秘境”美誉。这里环境优美,生态功能突出,既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秦巴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珍稀物种珙桐在这里有分布。

为了保障汉江“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镇坪县在水源保护上不遗余力,汉江支流南江河出境断面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2024年以来达到I类标准。同时,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实施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8%以上,生物多样性稳中有增。

位于安康市镇坪县与平利县交界处的化龙山亚高山草甸。张博摄


生态价值突出,意味着镇坪县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我们做了一些不容易的决定。一方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负面清单制度,牺牲了一些短期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我们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投入到环保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中,每年环保投入占财政支出17%以上。”安康市镇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宁国良表示。

获得多项生态补偿资金

为了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原则,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应运而生。镇坪县正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


被群山环抱的镇坪县县城,汉江支流南江河穿城而过。张博摄


2019年,镇坪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每年获得200万元奖励。2023年,镇坪县又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每年获得500万元奖励。此外,在生态功能区考核方面,镇坪县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考核排名前十,每年获得500万元奖励。在津陕协作方面,天津市每年给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陕西供水县区800万元,镇坪县获得了部分资金。

对于来之不易的补偿资金,安康市生态环境局镇坪分局局长唐军介绍:“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五个领域,分别是重点污染源治理,如农村污水收集、处理,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治理、生态修复,大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宣传,环保民生实事。”

唐军强调,对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期盼的民生事项,只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补偿资金使用要求,镇坪生态环境分局均会根据轻重缓急予以解决,确保补偿资金高效使用。

补偿资金筑牢生态安全,托起绿色发展

中心村是镇坪县一个位于巴山深处的村子,景色优美,不过因为靠近河道,经常面临洪水威胁。2021年夏天,连续两次罕见的特大洪水,冲毁了村子的部分河堤,造成道路受损、庄稼被毁,更有部分房屋被山洪冲坏,损失严重。

生态补偿资金犹如雪中送炭,帮助村子及时修好了被冲毁的河堤。站在新修的带有护栏的河堤,唐军向记者介绍:“这里是我们中心村的生态护岸项目,这边是生态护岸,按照2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主要起防洪的作用。这边是生态步道,这边是我们的生态缓冲带。”


镇坪县中心村新修的生态护岸,部分资金来源为生态补偿资金。张博摄


据悉,这条400多米长的生态护岸有效保护了沿河农田,同时降低了化肥等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如今,绿水青山成了中心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优势,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村子甚至还成了小有名气的写生基地。

“这种景色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能够描绘出非常丰富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同时也能欣赏到这种美,所以我就画了一幅山水。”旅居画家宋安平表示。

对于在原先废弃猪圈上开办农家乐的郭俊江而言,绿水青山让他收获了看得见的红利。“今年的客人多了三倍,还都是回头客。”郭俊江笑谈。

在镇坪县,享受到生态补偿红利的案例还有很多。新华村新建的防浪墙,有效提高了村子应对洪水冲击的能力;友谊村滑坡点的综合治理,保障了村民出行和生产安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保障了人们的饮水安全意识;受损污水管网的修复与护坎建设,杜绝了污水入河的风险。

生态补偿:实现保护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生态补偿机制还巧妙解开了“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难题。

安康市镇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宁国良说:“这一机制既破解了‘无钱治污’困境,也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形成‘保护者受益、绿色发展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通过不断探索,目前陕西省已建立多领域全覆盖的省内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对获得国家级生态荣誉的县区,每年最高予以700万专项补偿。建立市、县、区间生态补偿机制,每年给予50万元专项补偿。对考核排名靠前的生态功能区予以百万奖励。同时,进一步完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补偿机制,引导市县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稳步推进省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目前,陕西分别与湖北、河南签署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保护责任共担、流域上下游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李英杰说:“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环境优良,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相应地,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只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把握好、处理好,就可以既加快发展,又能守好生态环境。”

李英杰认为,生态补偿模式带来的启示在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这种模式公平合理兼顾了不同利益诉求,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有利于促进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这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路径。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