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4 16:37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王进
□ 游玲
青衣江畔秋风劲,产业发展势正酣。日前,本报记者一行深入四川雅安,围绕“抓项目促投资、产业建圈强链”主题调研采访,解码大数据中心“永不断电”的硬核科技实力、文旅融合场景下的民生温度、资源型城市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实践路径。
作为我国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雅安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近年来,该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特色和枢纽优势,深化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算力为特色标识、以项目攻坚为发展支撑、以产业协同为核心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色算力筑底
投促双轮驱动
调研座谈会上,雅安市相关部门围绕产业根基、项目推进、招商成效展开深度交流,绿色能源与算力优势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线索,折射出雅安立足资源禀赋、锚定产业赛道的战略定力。
从资源优势到产业胜势,绿色算力的转化路径清晰可见。依托青衣江、大渡河流域丰富的水电资源,雅安为AI算力中心、数据存储基地提供了低成本、高稳定的能源支撑,水电消纳优势直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成为吸引数字经济项目落地的关键砝码。
目前,算力已突破传统领域边界,深度融入文旅、工业、交通、农业、城市政务、应急防控六大核心场景,以“算力支撑+场景落地”模式,持续释放数字经济价值。
项目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雅安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9月,全市3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9.6亿元,年计划投资完成率达99.3%,超序时进度24.3个百分点;35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6.8亿元,超序时进度9.9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截至目前,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2个,总投资313.53亿元;重点在谈项目135个,总投资659.67亿元,涵盖数字经济、新型工业、文旅康养等核心赛道。
值得关注的是,雅安各部门直面发展挑战,“以机制创新破题、以要素保障护航”成为共识,用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注入信心。全市创新设立5000万元市级工业发展资金、10亿元工业产业投资引导母基金,通过数字化转型补贴、“龙头企业”培育、研发投入激励等政策,持续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
机制创新破堵点
项目建设提效能
“以前推进项目像走流程,遇到土地、资金等问题要层层上报等回复;现在‘点长’每月盯着进度,‘专员’每周到现场办公,多数难题在一线就能解决。”雅安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礼杰在访谈中,道出了“点长+专员”机制对项目推进的变革性作用。
据介绍,作为雅安破解项目建设“要素制约、流程冗长、责任分散”等痛点的创新举措,这一机制构建起“高位统筹、一线推进、闭环管理”的三级责任体系,成为项目建设的加速键。
从机制设计看,“点长+专员”实现了“责任到人、服务到岗”。36名“点长”由市领导担任,每月调度项目进展,聚焦土地、资金、审批等核心要素协调;42个市级“专员”单位负责人每周驻点项目现场,收集问题、对接需求,形成“问题不过周”的响应机制。同时,配套“周督导、月调度、季协调、半年报告”的闭环管理流程,并通过“四色图”(红、黄、绿、蓝)公示项目进度,将结果纳入考核,形成比学赶超的倒逼效应。
从实践成效看,机制创新直接转化为项目建设“加速度”。“老鹰岩水电站、国道351夹金山隧道超前完工,汇龙超强刨花板项目提前投产,很多以往需层层上报的问题现在一线就能快速解决。”王礼杰表示,机制创新不仅加快了项目进度,更让干部“一线工作法”成为常态,形成“拼效率、争进度”的干事氛围。
硬核科技与民生温度的双向奔赴
如果说机制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那么场景落地则是发展成效的“直观体现”。
调研中记者发现,位于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雅安大数据产业园的硬核科技与天全县的G318旅行博物馆的文旅温度,形成了绿色算力赋能产业的生动样本。
在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永不断电”的供电保障系统彰显算力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园区负责人介绍,数据中心采用双路供电与国网变电站连接,配备6924节铅酸蓄电池,断电时可支撑大楼满负荷运行15分钟;同时设置11台2000kW劳斯莱斯柴油发电机,确保60秒内启动并接管负载,通过“蓄电池+柴油发电机”的双重备份,实现算力运行“零中断”。
“我们不仅是承接基础存储需求的‘算力仓库’,更要做链接成渝、辐射西部,能提供智能计算、场景赋能的‘算智枢纽’。”雅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朱雅琴表示,依托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布局,以及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四川)核心承载区的定位,园区正从算力供给端向价值创造端升级。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31.3亿元。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培育行业大模型、AI数字人、游戏渲染、智慧工业等新业态,完善数字经济产业链生态。
位于天全县的G318旅行博物馆展现了绿色算力赋能文旅的“民生温度”。据天全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唯一“大熊猫与大鲟鱼”双主题开放式服务区,G318旅行博物馆串联起了“养殖科普-产品消费-景区导流”的产业链与“非遗传承-文创转化-研学消费”的文化链。
更具特色的是,馆内设置了AI互动屏,游客可通过VR设备沉浸式体验318国道风光,借助数字技术解读熊猫文化与茶文化,实现“算力+文旅”的深度融合。“既能看鲟鱼、尝鱼子酱,又能戴VR眼镜体验一遍318国道风光!”来自成都的游客王先生说,这样独具特色的沉浸式文旅融合体验场景,更容易吸引人、留住人,简直玩得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