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美国车企拆完小米SU7承认做得不错,却点破中国电动车不可复制:零资本成本+低人力 【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2025-10-24 17:05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过去只有中国工程师拆Model S,如今风水轮流转,美国新势力也开始向中国电车“取经”。

据《商业内幕》报道,近日,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的CEO斯卡林奇(RJ Scaringe)把一台小米SU7拆了个“底朝天”。这桩大洋彼岸的“反向拆解”迅速在硅谷和深圳两地同时登上科技头条。

斯卡林奇在拆解后坦言,这是一套执行得很到位、垂直整合程度很高的技术平台,确实做得不错。如果自己住在中国,小米SU7会是他考虑买的车之一,但前提是Rivian不在中国开卖。

但他也直言,拆解没带来惊喜,“我们能看出他们的成本结构,拆解没有带来什么新的发现。” 他把这种差距归因于宏观条件,例如更低的人工成本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把资本成本降到接近零甚至为负,再加上非常低的劳动力成本 —— 把这些数字放到表格里就能算清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电池、电机到电控系统,已形成强大的配套能力。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实现了1500种部品的覆盖,形成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出行服务的全产业链闭环。这种体系化优势在成本端体现得尤为明显。正如,斯卡林奇指出,中国车企通过"接近零的资本成本+极低劳动力成本"的组合拳,实现了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的双重突破。

中国的汽车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大到强的发展阶段。根据第7次人口普查显示的数据, 2020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大约是225辆,美国等国家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才达到千人汽车保有量200辆的程度,而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纯电动车占比超73%。

更值得关注的是,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均价已跌破16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7.2万元下降超8%,电池成本较2022年下降15%。价格门槛的降低,让新能源汽车进一步走进大众消费视野。

价格下探的背后,是产业链成熟度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分摊效应显著,比亚迪为例,其垂直整合模式使电池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20%。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持续推出的消费补贴、免购置税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这种"技术降本+政策让利"的组合策略,让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走进大众消费市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助理教授李波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参与国际竞争,有着供应链完整度强、产业聚集度高、充分的市场竞争、超大市场规模快速促进技术迭代的优势。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