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新一轮疫苗降价潮来临,企业何去何从?

2025-10-24 14:39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9月1日,北京市政府采购网公布了《2025年流感疫苗招标采购项目(免疫)中标公告》。公告显示,华兰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三家公司中标。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招采中,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三价流感疫苗中标单价降至5.5元/支,创下历史新低。

  对于此次降价,有业内人士评价称,2025年流感季刚开始,流感疫苗价格便触及历史低点,预示着今年秋冬季的“价格战”仍将持续,且可能更加激烈。疫苗企业如何才能避免价格战?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流感疫苗陷入低价竞争

  事实上,此次降价是2024年5月以来流感疫苗行业价格战的延续。在此之前,国内流感疫苗市场尚维持稳定格局,四价疫苗采购价约128元/支,三价疫苗普遍在60元/支左右。

  2024年5月下旬,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调整部分疫苗供应价格的通知,国药集团旗下三家生物制品研究所率先将四价流感疫苗价格从128元/支调整至88元/支,打响了流感疫苗价格战第一枪。

  随后,华兰生物、北京科兴等企业迅速跟进,其中北京科兴的四价疫苗价格进一步降至78元/支。

  到此,四价流感疫苗降价的浪潮并未停歇。同年10月,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四价流感疫苗,在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医护人员流感疫苗项目中,中标单价已低至38元/支。短短半年,四价流感疫苗的价格从百元以上,进入了低价区间。

  与此同时,三价流感疫苗价格也出现大幅下降。

  2024年9月,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群体性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省级)项目中以9.4元/支中标,三价流感疫苗的价格首次跌破10元/支大关。

  进入2025年,降价趋势持续加剧。5月,复星医药集团旗下的复星雅立峰的三价流感疫苗在深圳市在校中小学生流感疫苗免费接种项目中以8元/支中标;6月,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更是以单支6元的价格,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群体性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省级)项目中中标。

  直至此次北京采购的5.5元/支中标价,三价流感疫苗价格底线被再次刷新。

  由此可见,我国流感疫苗的价格在近两年来“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这种降价潮对企业而言实则不利。以行业龙头华兰疫苗为例,其在2025年半年报中明确提及,2024年行业内多家企业下调非免疫规划疫苗价格,“增大了疫苗产品的价格竞争压力”,可能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虽实现营收68.77%的增长,净利润却下滑17.71%,出现“增收不增利”。金迪克在报告中指出,因应竞争对手调价,公司自2024年6月起亦下调四价流感疫苗价格,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微增7.18%,净利润亏损达3965.31万元。这些数据清晰地反映出,价格战使得行业集体承压。

  降价的背后是产能过剩

  根据各上市疫苗企业年报,疫苗制品营业成本包含直接材料、人工及其他直接费用。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由此计算的话,疫苗单支营业成本在6元到20元之间。这一数据与当前低至5.5元/支的中标价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企业为何要选择主动降价?西南证券医药生物行业首席分析师杜向阳指出,企业定价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战略定价,如新产品上市,没有存量包袱,通过低价策略快速切入市场。另一种是生存定价,即已有存量业务的产品被迫降价,这对企业利润有直接的冲击。

  对于流感疫苗市场来说,选择降价主要是出于第二种考虑。

  事实上,国内流感疫苗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过于求。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统计,截至目前,境内拥有流感疫苗(不含多联疫苗)批准文号的企业多达17家,批准文号共计59个。除了华兰疫苗、科兴生物等传统流感疫苗龙头企业,智飞生物百克生物等后来者也在积极布局。

  华荣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王玉明解释,随着疫苗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技术路线已被众多企业掌握,疫苗研发的难度和成本门槛相对降低,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且技术路线相近、防护效果相似,疫苗产品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现象。

  与供给端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流感疫苗市场需求增长乏力。

  一位疫苗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流感疫苗本身具有效期短、毒株每年可能更新的特点,产品若在接种季内未能售出则面临销毁,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于是,“降价”成了“后来者”最简单、最直接抢占市场的手段。

  但企业之所以选择“降至成本价以下”销售,还有其他原因。

  王玉明表示,“亏本赚吆喝”的核心在于疫苗是个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企业投入巨资建成的厂房、设备,无论生产与否,其固定资产折旧都在持续发生。因此,即便低价销售可能无法完全覆盖综合成本,但维持生产至少能分摊这部分固定折旧,并保住市场份额。一旦选择停产,企业不仅无法挽回折旧损失,还将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等更大损失。

  创新与出海成为破局关键

  记者发现,类似的降价趋势正在向其他疫苗领域快速蔓延。HPV疫苗市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曾几何时,默沙东的九价HPV疫苗一针难求。但2025年初,其代理商智飞生物在多个省市推出“打一针送一针”活动,变相将单针价格从1300元降至约900元。今年7月,万泰生物直接将新上市的九价HPV疫苗定价为499元/支,远低于市场预期。此外,沃森生物康乐卫士等企业的九价HPV疫苗均已进入三期临床。可以预见,HPV疫苗市场将来也会是一场血战。

  除了流感和HPV两大品类外,近两年来,包括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多个品种都出现了价格下行趋势。

  王玉明认为,降价在短期内是一个增加市场份额的办法,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只有加大研发投入,加速能满足前瞻性需求、技术创新有差异化的新产品研发和上市,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才能使自己摆脱价格战的泥沼。

  记者也看到,部分疫苗企业正在积极调整战略方向,打造差异化产品。

  一方面是紧抓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布局成人疫苗市场。带状疱疹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多价肺炎球菌疫苗等适合中老年群体的品种,正成为企业重点发力的赛道。例如,康泰生物在2025年半年报中明确表示,将“持续加大成人疫苗的研发与推广”,推动业务从儿童疫苗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延伸。

  另一方面也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市场独占性,以避开传统疫苗领域的价格混战。例如,康希诺研发的MCV4结合疫苗,作为国内首款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成功填补了市场空白,其半年报显示,该疫苗在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约3.82亿元,同比增长26%。欧林生物的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据其半年报,该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暂无同类产品上市销售,展现了未来的市场潜力。

  与此同时,部分疫苗企业也已选择了出海。万泰生物在九价HPV疫苗获批上市的基础上,正全力推进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依托其二价HPV疫苗的国际化基础,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成大生物则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及新兴市场,推动其人用狂犬病疫苗出口,加强与埃及、泰国等进口国经销商的合作力度,进一步推进、拓展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市场。

  不过杜向阳表示,出海的确是国内疫苗企业破解“内卷”的一个方向,但并非快速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捷径”。“出海实际上是对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国际注册实力和全球化营销能力的综合考验。国内企业仍需苦练内功,将出海视为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系统性工程,通过稳步夯实基础,最终破解国内市场的增长困局,成功融入全球市场。”杜向阳说。(薛静文)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