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4 11:3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
金风渐染,硕果缀秋。每一份客户的信任与支持,都在润泽浙商研究精耕不辍的动力源泉。值此硕果初成、心意渐浓之际,我们满怀感恩,以“秋实礼赞系列”为约,倾心呈现感恩“研”续礼包:三季度前瞻、四季度策略的市场洞见,重大推荐、重点推荐的个股聚焦、高质量研究的价值传递,线下沙龙、实地调研的面对面交流。以研究为礼,以服务为桥,携手看万山红遍,并肩待层林尽染。
01 机械
周期反转、成长崛起、自主可控
二十年高端制造投研经历,多次获新财富、水晶球、金牛第一名。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机械行业9年上榜,其中2年第1名,5年前3名。
核心观点
1、周期反转:工程机械/工业气体/价值红利。
1)工程机械:海外市占率提升,国内更新周期逐步启动;持续聚焦行业龙头,重点推荐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山推股份、恒立液压、杭叉集团、中联重科、柳工、安徽合力、中力股份。
2)工业气体:液氧连续16周同比增长,煤化工项目拉动设备需求。
3)价值红利:推荐中国中车、中国船舶、华测检测等。
2、成长崛起:科技引领,持续推荐人形机器人、可控核聚变、锂电设备。
1)AI引领未来十年:泛特斯拉产业链、泛华为产业链。
2)人形机器人: 四季度有望密集催化。三大必要条件(管理层决心、过去业绩验证、未来有场景)下寻找势差,买小、买新、买低、买龙头;推荐关注高壁垒、高价值量环节,国产化降本空间大;持续推荐浙江荣泰、上海沿浦、涛涛车业、恒立液压、新时达、杭叉集团、华翔股份等。
3)可控核聚变:从实现“聚变反应”向“工程化”转化,聚变路径清晰,重点关注受益ITER项目交付及国内新实验堆建设的核心设备供应商。
4)锂电设备:周期向上,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已至,“科技牛”延续,板块估值持续提升,推荐先导智能等。
3、自主可控:贸易战硝烟再起,重视自主可控、低估值标的;持续推荐出海链。
1)半导体设备及EDA: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市场扩容叠加格局优化,推荐北方华创、华大九天。
2)出口出海:全球要素全球配置,中国基因跨国公司。降息周期启动,减税接力复苏,期待进一步经贸磋商进展,重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出海型企业,推荐杰瑞股份、巨星科技、春风动力、涛涛车业、拓邦股份、中际联合等。
风险提示
基建及地产投资低于预期;海外贸易摩擦加剧风险;技术更新放缓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02 国防
内需军贸,有望共振
二十年高端制造投研经历,多次获新财富、水晶球、金牛第一名。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机械行业9年上榜,其中2年第1名,5年前3名。
核心观点
1、2025上半年复盘:2025H1国防军工板块营收增速9%,盈利增速同比回升。
1)业绩:国防军工(申万)2025H1营收2545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下降1%(2024H1为-21%)。
2)军工指数和估值:截止2025年10月17日,2025年国防军工(申万)上涨13%,位列申万一级行业第16位,较上证指数超额-1.3%。
2、2025四季度前瞻:我们预计2025Q3业绩增速或超预期,内需装备加速现代化,军贸引领价值重估。
1)内需: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93大阅兵展出多款先进设备+福建舰成功弹射三型舰载机,国防装备现代化建设将步入加速期。此外随着扰动因素逐步消除、订单落地预期增强。叠加2024Q3/Q4部分企业业绩基数较低,我们预计2025Q3业绩增速有望超预期。
2)外贸:2025年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我国军贸出口装备在海外冲突中得到实战检验。我们认为在军贸领域引领下,我国军工企业价值有望得到重估。
3、2025四季度:重视军贸、新域新质、重组三大主线。
1)军贸方向:军贸是军工企业打开业绩天花板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变化影响下,全球军贸供需格局将发生变化。
2)新域新质:军品领域包括无人机、远程火箭弹、水下装备等新质战斗力方向,民品领域包括大飞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等。
3)重组方向:重点关注核心资产仍在体外的上市公司,以及资产证券化率较低的军工央企,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发集团等。
4、重点推荐:中航西飞、洪都航空、中航沈飞、中国船舶、中国海防、航发动力、航天彩虹、中兵红箭、北方导航、内蒙一机、光电股份、联创光电、铂力特。
风险提示
重组和军贸不及预期风险;重大事故导致的交付不及预期风险;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等。
03 电新
格局优化,边际改善
二十年高端制造投研经历,多次获新财富、水晶球、金牛第一名。
5年二级从业经验,专注新兴产业研究,覆盖锂电、低空经济、电力设备等板块。
5年电新行业研究经验,覆盖风电、光伏、储能等板块。
核心观点
1、风电行业核心观点:风电招标量价齐升,出海打开增长空间。
1)全球:全球风电中长期需求保持稳健增长,中国、欧洲、美洲是主要装机区域。根据GWEC预测,2025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38GW,同比增长17.9%;预计到203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94GW,2024-2030年CAGR为8.8%,其中陆上风电160GW,CAGR为6.6%,海上风电34GW,CAGR为27.2%。
2)欧洲:各国制定远期规划,海风发展空间广阔。根据GWEC预测,2025-2034年,欧洲新增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合计有望达到126GW,年均新增装机12.6GW。英国、德国、丹麦、荷兰、法国是传统装机区域,波兰、爱尔兰、挪威等加大海风规划力度。根据GWEC统计,2030年欧洲各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目标合计将达到111GW,2050年有望达到317GW。
3)国内:①量价:国内陆风招标价格走出低谷,招标量维持高位。 根据每日风电及风电头条数据,2024年陆上风机(含塔筒)月度中标均价最低值为4月份的1553元/kW,陆上风机(不含塔筒)月度中标均价最低值为6月份的1133元/kW,2025年陆上风机(含塔筒)、陆上风机(不含塔筒)月度中标均价均值分别回升至2103元/kW、1543元/kw。根据金风科技公告,2025Q1、2025Q2国内风电招标量分别为28.6GW、43.3GW,同比分别增长22.7%、1.2%。在2024年高基数情况下,2025年风电招标量仍维持增长。②招标价格回升叠加出口规模扩大推动风电整机毛利率重回上行通道。风机环节从中标到确收通常需要4-8季度,今年Q3-Q4是观察盈利回升的重要窗口期。同时伴随整机企业出口容量快速提升,有望进一步增厚盈利能力。根据CWEA统计,2024年,中国风电机组新增出口904台,容量为5193.7MW,同比增长41.7%。
2、储能行业核心观点:国内大储商业模式改善,海外需求景气度向上。
1)需求端:①国内市场:新能源全面入市推动峰谷电价差拉大,同时多省相继推出容量电价政策,大储盈利模式逐步明晰并优化,储能需求开始由政策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国内储能招标数据表现强劲,今年1-9月国内储能招标规模达到92GW/305GWh,同比增长118%/178%,预计2025年国内储能装机有望达到150GWh。②美国市场:大而美法案对原材料本土化比例设定要求,导致2025年内出现抢装需求。美国储能终端需求刚性较强,预计保守场景下2025年美国储能新增装机功率规模将达到18.1GW,同比增长47%。③欧洲市场:大储需求爆发,户储去库完成,工商储开始放量。预计2029年欧洲储能新增装机将达到118GWh,2025-2029年CAGR 41%。④澳洲市场:电力市场波动较大,储能能量套利空间大,2025上半年共有1.835GW/5.776GWh储能电池储能系统达到财务承诺,后续有望在容量投资计划的推动下加速发展储能。
2)供给端:①出海:国内储能系统集成、电芯等众多企业陆续布局海外,今年1-9月,中国企业海外储能合作累计超19.6GW/208.09GWh,主要集中在中东、澳洲、欧洲等地区。1-8月,国内逆变器出口总金额为60.46亿美元,同比增长6.96%。国内头部企业竞争优势突出,预计后续将持续获取海外高毛利订单。②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独立储能快速发展,将更加注重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表现情况,对储能系统设备硬件能力、交易运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归价值本质,硬件+软件能力更强、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更强的系统集成商将有望胜出。
3、光伏行业核心观点: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供需再平衡加速。
全球能源转型需求依然迫切,巴黎协定约定的各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持续推进,尽管短期行业面临供需关系失衡、国际贸易政策波动等因素影响,但随着供给侧政策不断出台,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行业共识。我们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4、锂电行业核心观点:新增长动能驱动周期上行,产销、价格、盈利有望持续改善。
1)产销:产销两旺,新增长动能驱动周期上行。2025年1-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销分别为1122GWh/1067GWh,累计同比增速分别+51%/+56%,产销两旺延续。结构上,其他电池累计销量达281GWh,累计同比增速高达+79%,主要系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累计销量786GWh,累计同比增速+49%,其中纯电动货车景气度极高,1-9月累计装车同比增速达+157%。传统金九银十旺季叠加国内外储能需求爆发,10月锂电排产继续高增。我们认为,锂电行业周期有望从产能去化向主动补库切换,有望逐步进入上行期。
2)价格:6F价格率先触底反弹,其他环节有望迎结构性涨价。6F率先供需扭转涨价,一方面系产能集中度极高,且龙头与二三线企业拉开成本差距;另一方面储能电池需求拉动下行业供需逆转,龙头产能利用率80%以上且库存水平较低,9月下旬起产品价格急涨。其他主材有望结构性上涨,LFP正极:高压实LFP正极在储能拉动下需求旺盛,龙头锁产能凸显景气度;电解液:6F等原材料成本提升但价格滞涨,后续有望顺价;隔膜:头部公司湿法隔膜产能紧张,10月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负极:石油焦下半年价格上涨,负极端有望顺价,同时头部负极厂商有望受益快充产品占比提升。
3)盈利:供需格局边际改善下,Q4盈利能力有望修复。2023到2025上半年锂电行业持续处于底部运行,各环节代表企业盈利能力走低;随着各环节资本开支的有效减少控制有效供给,以及储能、电动商用车等对需求端的大幅拉动,我们认为锂电各环节盈利能力底部已经初步显现,四季度有望随价格上涨和产能利用率提升迎来修复。
4)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收敛,关注中试线及上车验证进展。多家锂电产业链头部企业对固态电池给出明确积极的指引,技术路线收敛于硫化物,预计年内将有百MWh级中试线投产及固态电池上车验证,建议关注细分环节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
需求波动与市场竞争风险;全球化经营的管理风险;海外贸易政策保护风险。
04
汽车
重视机器人、客车出口
和智驾三大主线投资机会
4年汽车产业+5年行研工作经验,深耕电动车、电源系统和电力设备领域研究。
核心观点
1、机器人:海外及国产链共振,关注Q4大行情。
特斯拉:Optimus第三代原型计划年内发布、2026年量产。计划五年内生产1百万台。关注股东大会(2025年11月6日)第三代机器人相关进展。
国产厂商:关注独角兽(宇树、智元、矩阵超智等)、车企(赛力斯、小米、比亚迪等)、互联网(华为、字节、腾讯等)资本化进展、订单情况及供应链变化。
电子皮肤:高技术壁垒赛道、国产化持续推进。灵巧手承担了机器人所有精细操作的责任。马斯克认为,开发灵巧手的工程量占到整机开发工程的一半。全球已初步形成以欧美日企业为主导、国内厂商加速突破的格局。
2、商用车:中国客车出口持续性强,2025年前8月销量数据亮眼。
中国客车出口增长持续性强,新能源客车加速渗透。2022-2024年中国客车出口总量由4.8万增长至8.2万辆、CAGR 31%。2025年H1,中国客车出口总量4.7万辆,同比增长27%。
截至2025年8月,金龙汽车、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大中客出口分别实现9239、8377、4589辆,同比增长27%、5%、3%。
3、乘用车:关注华为赋能下鸿蒙智行系列销量趋势;及无人驾驶(交通、物流等)产业进展。
华为ADS 4.0:2025年4月,华为正式发布ADS 4.0最新智能驾驶版本,于2025年9月开始大规模推送。
无人驾驶:北汽蓝谷持续加强和小马智行和华为的合作,推动产品的升级和创新。
4、投资建议:我们认为,2025Q4持续关注汽车行业全球化、智能化、及技术奇点带来的投资机会;同时关注优质红利资产表现。
标的方面,建议关注:北汽蓝谷(华为智驾)、日盈电子(机器人电子皮肤)、金龙汽车(商用车)。
风险提示
自动驾驶进展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展不及预期;客车出口销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