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十四五”看山东: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8.4%,5项国家大奖占全国半数

2025-10-24 11:16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10月2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海洋是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十四五”以来,山东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海洋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十四五”以来,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等7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培育建设威海、青岛蓝谷、日照3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71处、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布局13个省级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度达78%,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海洋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崂山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行,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大数据中心和深海标本样品馆“深海三大平台”落户山东。全省拥有“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与创新平台50个,全职住鲁海洋领域院士22人、占全国的1/3。攻克气动式波浪能转换发电等一批关键技术,“‘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4年,山东海洋领域有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的一半。

海洋港口建设领跑全国。深化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实现由“一群港”到“港口群”的蝶变升级。建成全球最大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集装箱码头、液化天然气码头和邮轮码头,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在日照港建成投用。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居全球沿海港口前十。

海洋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严格落实全海域生态红线制度,创新陆海协同治理机制,“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超60亿元,修复滨海湿地1.25万公顷、岸线66.89公里。动态完成2万余个入海排污口整治,40条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均值同比明显改善。累计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6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位。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3.6%,连续两年排在全国前列。成功举办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等重大国际交流活动,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户青岛,海洋开放合作不断拓展新空间。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