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长盛基金“成长陷阱”:7只基金成立以来跌超两成,成长龙头混合四年亏四成,谁在为业绩买单?

2025-10-23 23:51

在A股市场震荡反弹、主动管理型基金普遍回暖的当下,长盛基金却依然深陷业绩泥潭。旗下多只基金长期大幅跑输基准,其中“长盛成长龙头混合A”成立四年净值下跌超42%。

面对投资者长期回报持续受损,长盛基金的投研体系与管理责任,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

成长龙头混合四年跌四成,基金经理反思“配置错误”

2021年4月成立的长盛成长龙头混合A,原本定位于挖掘“具备竞争优势的成长龙头企业”,并以“超越业绩基准”为目标。然而,截至2025年10月21日,该基金年内净值仅上涨3.65%,跑输业绩比较基准逾27个百分点;自成立以来,净值累计下跌42.05%。

从中报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基金净值下跌0.97%,同样跑输基准6.53个百分点;A、C两类份额合计浮亏68.03万元,却依然收取了38.58万元的管理费。自成立以来,该产品累计亏损超过7400万元,管理费则累计超过650万元。

业绩持续低迷,主要源自配置方向与市场趋势的背离。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基金股票仓位高达90.99%,前十大重仓股占比43.08%。但持仓多集中于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中国中车等大盘价值股。截至10月21日收盘,京沪高铁、格力电器、中国中车分别下跌13.93%、4.50%、2.66%。

基金经理钱文礼在中报中坦言:“基金配置错误在于小盘成长股占比较低,大盘价值股占比较多,在4月份大盘下跌时跟随下跌,后续反弹中反弹较少。”然而,反思之外,投资者更关心的是:这样的错误,为何一再重演?

公开资料显示,钱文礼管理的三只基金重仓股高度重合,造成收益来源集中,难以分散风险,也使得整体业绩在同类产品中明显落后。

7只基金成立以来跌超20%,长盛基金的投研体系失灵

长盛基金并非仅有一只产品表现不佳。根据统计,截至2025年10月21日,该公司至少有7只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累计下跌超过20%。

其中,“长盛国企改革主题”今年以来净值上涨55.73%,但成立以来仍累计下跌40.20%;“长盛中证申万一带一路”年内上涨20.96%,成立十年多净值仍跌去39.35%。这意味着,即便短期反弹,投资者若长期持有,仍深度被套。

这背后,暴露的是长盛基金的结构性问题,产品设计高度重叠,基金经理持仓趋同,导致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不足;投研风格僵化,仍在坚持“大盘蓝筹+价值股”的传统配置,而忽视了市场周期的切换与成长板块的崛起;

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连续多年的投资回报惨淡,长盛基金鲜见高层公开反思或战略调整的迹象。基金经理的轮换节奏缓慢,产品结构更新乏力,仿佛陷入一种“慢性亏损”循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