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CBI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球可持续债务市场报告》

2025-10-24 09:12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 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文章来源: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

  近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全球可持续债务市场报告》,报告显示GSS+债券市场稳健增长,季度和半年度发行量创新高。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符合CBI定义的绿色、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统称“GSS+债券”)的累计发行总量达6.2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万亿元)。

  2025年上半年发行的符合CBI定义的GSS+债券总额达到5558亿美元,与2021年以来的半年度平均发行量(4749亿美元)相比高出17%,在历年的半年度发行量中排名第三,仅次于2024年上半年(5763亿美元)和2021年上半年(5573亿美元)。

  2025年第二季度(2861亿美元)表现亮眼,创下了史上第二高的单季度GSS+发行量,仅次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3165亿美元。

  绿色债券依旧是可持续债券市场的主流产品,2025年上半年占符合CBI定义的GSS+债券总发行量的61%,这一数字在2025年第二季度达到了67%。

  累计GSS+发行量概览

  在6.2万亿美元的GSS+累计发行量中,超主权发行人以9261亿美元位居第一,其次是美国(8598亿美元)、法国(6286亿美元)和中国(6114亿美元)。

  从主题来看,绿色债券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占符合CBI定义的累计发行量62%,社会责任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分别占19%和18%,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仅占1%。

符合CBI定义的各主题GSS+债券发行量一览(2025年上半年度和累计) 符合CBI定义的各主题GSS+债券发行量一览(2025年上半年度和累计)

  从货币来看,上半年发行的GSS+债券共涉及71种货币。大部分符合CBI定义的GSS+交易以欧元(40%)或美元(30%)计价,人民币为第三大币种(8%)。

  从发行人看,以下四类发行人符合CBI定义的GSS+累计发行量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政府支持的实体(1.6万亿美元)、金融机构(1.3万亿美元)、非金融机构(1.2万亿美元)以及开发性银行(1.0万亿美元)。

  绿色债券仍占主导,欧洲和中国表现突出

  2025年上半年,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达3413亿美元。

  从国家来看,发行人包括超国家机构和50个国家,中国发行人共计发行161笔(483亿美元)位居发行量第一;其次是德国,2025年第二季度创下季度绿色债券发行量新高(264亿美元),上半年累计81笔(423亿美元)。美国发行人最为活跃,共发行652笔,总额位列第三(365亿美元)。

  从币种来看,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以32种货币计价,其货币分布大致与累计发行量的构成一致,以欧元为主(51%),其次为美元(17%)和人民币(13%)。

符合CBI的绿色债券计价货币占比 符合CBI的绿色债券计价货币占比

  在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中,欧洲投资银行(EIB)是包括主权与非主权发行人在内的最大发行人,上半年共发行190亿美元,涉及10笔交易,其中四笔以欧元计价的绿色债券总额达到170亿欧元(183亿美元)。

  德国开发银行(KfW)作为第二大非主权发行人,将其2025年上半年98亿美元绿色债券中的75亿美元以欧元计价,用于其绿色债券框架的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清洁交通、生物多样性以及企业气候减排投资。得益于这半年的活跃,其绿债的累计发行量也已突破一千亿美元。

  中国农业银行于2025年2月发行了一笔由两部分组成、总额600亿元人民币(82.4亿美元)的境内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55个预先确定的绿色项目,涵盖大型水电发电、客运铁路运输及核能领域。

  其中的三年期、500亿元人民币(68.4亿美元)债券是迄今为止全球发行人(除主权债券和欧盟发行以外)完成的单笔规模最大的绿色债券,体现了中国境内绿色融资的强大流动性潜力。在此之前的最大单笔规模来自于欧洲投资银行(EIB)在2024年初发行的10年期60亿欧元(65.6亿美元)气候意识债券(Climate Awareness Bond)。

  社会责任债券延续增长趋势,美韩贡献最大

  2025年上半年发行的符合CBI定义的社会债券总额为984亿美元,延续了近期的增长势头,成为自2021年以来的半年度最高纪录。交易来自27个国家和超主权发行人,以25种货币计价。

  2025年上半年,在由美国政府支持的抵押贷款公司积极发行驱动下 ,美元和美国分别成为符合CBI定义的社会债券的主要货币(409亿美元)和主要国家来源(294亿美元)。韩国以186亿美元成为第二大来源国,其中韩国住房金融公司(Korea Housing Finance Corporation)发行了总计140亿美元、以韩元计价的社会责任债券。

符合CBI定义的社会责任债券计价货币占比 符合CBI定义的社会责任债券计价货币占比

  从发行人类型来看,政府支持的实体机构占上半年度发行量的66%,开发性银行占13%,金融机构为12%。

符合CBI定义的社会责任债券计价货币占比 符合CBI定义的社会责任债券计价货币占比

  可持续发展债券稳步提升,开发性银行引领市场

  2025年上半年,可持续性主题发行量达到1064亿美元,也是该主题连续第三个半年度发行量超过1000亿美元。

  开发性银行仍是可持续性主题中最活跃的发行主体,占上半年发行量的58%。2025年第一季度创纪录的季度发行量,加上第二季度的强劲表现,使得开发性银行在上半年创下历史最高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量(符合CBI定义口径),其累计发行量占可持续贴标债券市场的45%。

符合CBI定义的SLB发行人类型占比 符合CBI定义的SLB发行人类型占比

  世界银行集团凭借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在2025年上半年发行的150笔451亿美元,在非主权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人中位居榜首。 

  在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机构活跃发行的支持下,超主权发行人成为可持续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发行人类别,上半年发行454亿美元。亚太地区和欧洲分别以240亿美元和224亿美元位列其后,也是几乎所有非金融企业可持续贴标债券的发行地区。

2021-2025年上半年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地区占比 2021-2025年上半年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地区占比

  SLB债券增长稳定,符合CBI定义交易占比创新高

  尽管与其他主题相比,符合CBI定义的SLB发行量仍然较低,但2025年上半年符合CBI定义的SLB发行量在历史上排行第三,达到97亿美元,仅次于2023年下半年(146亿美元)和2022年上半年(101亿美元)。

  此外,2025年上半年所有SLB交易中,有47%为符合CBI定义的交易,实现历史第二高的半年度符合率。而在CBI数据库记录的累计3447亿美元SLB交易中,仅有693亿美元(20%)符合气候债券SLB数据库方法学(SLBDB Methodology)的定义。

2021-2025年上半年发行的SLB中符合CBI定义和不符合的占比 2021-2025年上半年发行的SLB中符合CBI定义和不符合的占比

  主权债券以绿色为主,中国首次发行主权绿债

  截至2025年上半年,CBI共记录了来自70个主权国家的691笔符合CBI定义的GSS+主权债券,总额为7331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25%,共有23个主权国家发行了96笔符合CBI定义的GSS+债券,总额为750亿美元。

  GSS+主权债券市场中绿色债券也是最主流产品。2025年上半年,符合CBI定义的绿色主权债券发行量为642亿美元(占当期发行量的86%),累计发行量为5892亿美元(占累计总量的80%)。

  2025年上半年三大GSS+主权债券发行国分别为意大利(128亿美元)、德国(109亿美元)和英国(99亿美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德国累计符合CBI定义的GSS+主权债券总额924亿美元,超过法国的921亿美元,成为市场上累计发行量最大的主权债券发行国。英国以累计发行834亿美元位列第三。这三大主权发行人都仅发行了绿色债券。

  中国于2025年4月首次发行主权绿色债券,该笔离岸债券由两部分组成,总额60亿元人民币(8.24亿美元),获8倍认购,目前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交易。中国主权绿色债券框架获得联合绿色和DNV的独立第三方意见(SPO),募集资金可用于支持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防洪抗旱、回收及电子废弃物处理等活动。联合绿色为联合信用和联合赤道的子公司,而联合赤道是首家获得气候债券标准下实体认证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务融资工具认证资质授权的中国机构。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新浪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

责任编辑:李欣然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