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4 05:00
(来源:金科之家网)
2024年10月,美国大选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华盛顿的政客们激烈辩论时,远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小型科技公司办公室里,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正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波动——那是他们用真金白银押注“谁将赢得总统选举”的实时赔率。
这个平台叫 Polymarket。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彩网站,也不是新闻媒体的民意调查平台。它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预测市场平台(Prediction Market),允许用户用加密货币对现实世界的事件结果下注。
它的核心逻辑很简单:你相信某件事发生的概率,就买入对应的“是”合约;你不信,就买“否”。价格在0到1美元之间浮动,越接近1,代表市场共识越强。如果结果成真,你持有的合约价值变为1美元;反之归零。
这听起来像赌博。但对它的支持者来说,这是一种信息聚合机制,一种用金钱投票的“现实模拟器”。
一、Polymarket 创业历程
预测市场的想法并不新鲜。早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罗宾·汉森(Robin Hanson)就提出,用市场机制聚合分散信息,能比专家或民调更准确地预测未来。
Polymarket 的创始人是 1998 年出生的 Shayne Coplan,他由在纽约大学任教的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年少时便对加密货币产生浓厚兴趣,16 岁时用 150 美元参与以太坊预售,这笔投资后来成为他早期创业的基础。
Coplan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从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辍学后,他曾两次创业失败,最终受经济学家罗宾・汉森的论文启发,于 2020 年在公寓浴室里搭建出 Polymarket 的初代网站。
这位年轻创始人兼具韧性与策略性,面对 FBI 突袭等监管挑战时从容回应,2025 年带领平台获得洲际交易所 20 亿美元投资,使公司估值达约 90 亿美元,自己也跻身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行列。
项目最初名为 “Predictions Market”,后改名为 Polymarket,寓意“多元预测”。团队于2020年初在旧金山成立,核心成员来自 ConsenSys、Chainalysis 和 Bloomberg 的数据部门。
技术上,他们选择 Polygon 区块链(当时称 Matic Network),因为其交易费用极低,适合高频小额交易。第一版产品于2020年7月上线,仅支持5个市场,包括美国大选、疫情死亡人数等。
早期用户极少,日均交易量不足1万美元。许多交易由创始团队自己完成,用于测试系统稳定性。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10月。美国总统大选临近,主流民调普遍预测拜登将轻松获胜。但 Polymarket 上,“特朗普获胜”合约价格稳定在0.30左右,远高于部分模型预测的概率。
一些独立博主注意到这一差异并撰文分析,文章在 Reddit 和 Twitter 上广泛传播,带来第一批真实用户增长。
到选举日当天,平台日交易量突破500万美元,创下纪录。
2021年,Polymarket 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Blockchain Capital、Framework Ventures 和知名天使投资人 Naval Ravikant。资金用于扩大团队、优化产品体验。
2022年,平台推出“创建市场”功能,允许用户发起新预测事件,经社区投票后上线,进一步增强去中心化属性。
同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对其展开调查。最终达成和解:Polymarket 支付140万美元罚款,承诺屏蔽美国IP地址,并聘请合规官。
此后,公司将运营结构分散化,注册地设在开曼群岛,团队分布于加拿大、葡萄牙、阿根廷等地,形成典型的“全球分布式运营”模式。
2025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母公司洲际交易所(ICE)向Polymarket抛出约20亿美元战略投资橄榄枝,将其估值推至约90亿美元。
二、Polymarket平台运作情况
1.平台运作机制
在 Polymarket 上,每个“市场”(Market)就是一个待预测的事件。
比如:“Donald Trump 将赢得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吗?”这个市场会发行两种代币:“是”和“否”。初始价格可能各为0.50美元,代表50%概率。
如果大量用户买入“是”,价格可能涨到0.70,意味着市场认为特朗普有70%胜率。反之,如果抛售,价格下跌。
这些价格变化是实时的,且由算法自动调节。它不像股票市场有庄家操纵,而是基于一种叫“恒定乘积做市商”(Constant Product Market Maker)的机制,类似于 Uniswap 这类去中心化交易所。
这意味着,只要你愿意承担风险,就可以随时买卖,流动性由算法保证。
更重要的是,这些价格不是“情绪指标”,而是真实资金驱动的信念表达。用户不是在“点赞”或“转发”,而是在押上自己的钱。
2.为什么它开始受到关注?
2020年美国大选,Polymarket 首次引起主流注意。当时,主流民调普遍预测拜登将轻松获胜,但 Polymarket 显示特朗普仍有30%以上胜率——这个数字更接近最终结果(特朗普在关键摇摆州几乎翻盘)。
2022年,它准确预测了英国多位首相的上任与下台,时间甚至精确到周。
2023年,它提前数周预示了硅谷银行(SVB)的倒闭。当时一个市场“SVB 是否会在3月15日前被接管”价格从0.20快速升至0.90,而主流媒体仍在报道“流动性紧张”。
2024年大选周期中,Polymarket 的日均交易量已超过1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小型证券交易所。
3.谁在使用它?
用户画像很清晰:25-40岁的科技从业者、量化交易员、加密货币投资者、独立研究员,以及一小部分政治顾问。
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把 Polymarket 当作“赚钱工具”,而是“信息过滤器”。
比如,一位在旧金山做AI投资的分析师告诉我:“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Polymarket上关于AI监管、芯片出口限制的市场走势。它比新闻快,比专家判断更去中心化。”
也有纯粹的交易者。有人靠精准判断美联储利率走向,在一年内将1万美元变成200万美元。这类故事在加密圈流传,但极少被主流媒体报道。
4.合规问题:它到底合不合法?
这是最敏感的问题。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认为,预测市场属于“事件衍生品”,应受监管。2022年,CFTC 对 Polymarket 开出140万美元罚款,原因是其未注册为受监管平台,并允许美国用户参与未经批准的交易。
作为和解条件,Polymarket 同意关闭美国用户访问,并支付罚款。
但现实是,通过虚拟私人网络(VPN)和加密钱包,美国用户依然可以轻松进入。
平台方并未采取强实名制,也没有银行账户绑定,监管难以真正切断。
其他国家的态度更模糊。欧盟尚未明确立法;英国将其视为“信息市场”而非赌博;新加坡则要求所有平台必须持牌。
Polymarket 目前主要用户来自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部分亚洲地区。
但据第三方数据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的估算,至少30%的交易流量仍来自美国IP。
三、"预测市场"平台的社会效应分析
1.信息效率 vs. 市场操纵
支持者认为,预测市场是“群体智慧”的体现。每个人都有动机去挖掘真实信息,因为金钱在押注。
但批评者指出,它可能被操纵。
2023年曾发生一起事件:一个关于“某国央行是否加息”的市场,在结果公布前一小时,价格从0.40突然拉升至0.90。事后发现,一名大户用20万美元集中买入,人为推高价格,吸引跟风者,随后在高位卖出。
虽然单次操纵成本高、收益有限,但确实存在漏洞。
Polymarket 的回应是:长期来看,操纵成本远高于收益,市场会自我纠正。而且,所有交易记录在区块链上公开可查,增加了作恶成本。
2.与传统民调的对比:谁更准?
这是 Polymarket 最被称道的一点。
多项研究对比了预测市场与传统民调的准确性。
2020年大选,FiveThirtyEight 的民调模型预测拜登获胜概率为89%,而 Polymarket 给出的概率是65%。实际结果是拜登赢,但普选票差距比预期小,选举人票分布更接近 Polymarket 的判断。
2022年英国保守党 leadership contest,YouGov 民调显示 Rishi Sunak 领先15个百分点,但 Polymarket 始终认为竞争更激烈。最终 Sunak 虽胜出,但得票率仅微弱优势。
学术界对此有共识:当事件具有明确结果、时间点清晰、信息可验证时,预测市场的准确性往往优于传统调查。
原因在于,民调反映的是“当前态度”,而预测市场反映的是“对未来结果的信念”,且参与者有真金白银的激励去获取真实信息。
3.对社会的潜在影响
Polymarket 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传感器”。
一些智库和研究机构开始将其数据作为参考。比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用它来监测地缘政治风险;斯坦福大学的AI治理项目用它评估技术发展时间表。
企业也开始关注。一家跨国制药公司内部设立了“预测市场小组”,让员工对新药审批时间、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匿名下注,结果显示其预测准确率比管理层会议高出22%。
这印证了罗宾·汉森最初的设想:用市场机制聚合分散知识,可能比层级决策更高效。
但这也带来伦理问题:如果一个平台能影响公众预期,甚至影响政策走向,它该承担什么责任?
4.造富效应:真实存在的“年轻富豪”
确实有人在 Polymarket 上快速积累财富。
2023年,一位化名“0xZeno”的用户,通过系统性交易地缘政治事件,在18个月内将初始资金从5万美元增至超过800万美元。他的策略是:只交易高不确定性、低流动性的市场,利用信息差套利。
另一位用户“CryptoOracle”,专注于科技行业预测,如“苹果是否会在2024年发布AR眼镜”,“OpenAI 是否会在Q2发布GPT-5”。他在多个市场中提前布局,累计收益超300万美元。
这些不是孤例。Polymarket 公开的“顶级交易者排行榜”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有超过40名用户的未实现+已实现收益超过100万美元。
但必须强调:高收益伴随高风险。平台上同样有大量用户亏损。一个市场一旦判断错误,投入的资金将全部归零。这不是“稳健投资”,而是高风险博弈。
5.平台局限性:
尽管有优势,Polymarket 并非完美。
首先,流动性不足的市场容易失真。一个小众事件,如果只有少数人交易,价格可能被个别大户左右,无法代表广泛共识。
其次,它只能预测“是否”,不能解释“为什么”。你知道市场认为AI监管会收紧,但不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
第三,存在“反身性”风险。如果足够多人相信 Polymarket 的价格是“真实概率”,他们的行为可能反过来影响现实。比如,如果市场显示某候选人胜率暴跌,可能导致其筹款困难,从而真的输掉选举。
最后,它无法处理模糊事件。像“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这类定义不清的问题,容易引发争议,导致结算纠纷。
四、Polymarket平台的未来发展
1.合规攻坚:从 “曲线突围” 到主流准入
合规将仍是 Polymarket 未来 1-2 年的核心命题。通过 1.12 亿美元收购 CFTC 许可的 QCX 交易所,平台已搭建起美国市场的合规骨架,叠加洲际交易所(ICE)20 亿美元投资带来的公信力背书,其 “监管友好型” 形象逐渐清晰。
但挑战仍存,州级博彩监管机构对预测市场的定性争议未决,且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法律盲区尚未填补,这意味着其合规化进程将是长期拉锯战。
2.产品升级:分层运营撬动用户增量
产品迭代将聚焦 “专业与大众” 双轨并行。年底前上线的 “Pro” 版本,通过高级分析工具、极速交易执行等功能,精准瞄准机构与高交易量交易者,有望填补专业用户服务空白。
同时,平台正强化基础体验,依托 Polygon 网络的低 Gas 费优势,持续简化开户与交易流程,配合与 X(原 Twitter)的官方合作,让预测赔率嵌入社交场景,进一步降低普通用户参与门槛。
这种分层策略已初见成效,目前 130 万注册用户中,每日活跃用户已从 2 万跃升至近 5.8 万。
3.生态扩张:代币与场景的双向赋能
原生代币 POLY 的推出将成为生态扩张的关键引擎。尽管 2025 年发布概率仅 18.5%,但业界普遍预期 2026 年落地的代币将承载治理投票、质押风控、费用折扣等功能,形成 “用户 - 平台 - 生态” 的激励闭环。
场景端,体育领域已成为增长核心,通过与美国国家冰球联盟合作、承接 DraftKings 清算业务,平台正从政治、加密等传统优势领域,向体育赛事等高频场景渗透,8 月体育类交易已推动月度交易额突破 10 亿美元。
4.竞争格局:巨头环伺下的差异化博弈
行业竞争已进入 “合规与规模” 双维度比拼。竞争对手 Kalshi 凭借与 Robinhood 的整合占据美国体育市场优势,9 月交易量达 13 亿美元,但 Polymarket 以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交易量占比,在加密、宏观经济等领域保持领先。
未来竞争焦点将集中在机构合作与生态资源上:Polymarket 依托 ICE 的传统金融资源拓展 B 端业务,Kalshi 则深耕零售渠道,而新兴平台如 Manifold 等正以小众场景分流用户,市场份额争夺将更趋激烈。
5.风险隐忧: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考验
发展路上仍需警惕技术和市场两类风险。
技术层面,依赖 UMA 预言机的结果裁决机制曾出现 “巨鲸操控” 事件,700 万美元市场被强行裁决的案例暴露了去中心化信任体系的漏洞。
市场层面,代币发行后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若代币经济学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早期用户抛售,冲击生态稳定。
此外,估值四个月暴涨 10 倍至 120-150 亿美元的背后,已隐含过高市场预期,一旦交易量增速不及预期,可能面临估值回调压力。
免责声明:自媒体内容仅用于记录和分享,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所有内容来自于网络,或由人工智能服务生成。如有文字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本人观点,亦不代表本人所在机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