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险企执行新会计准则倒计时,怎么看?

2025-10-23 10:12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2025

作者:孙彬彬/孟万林/涂靖靖

重要提示

本微信号推送的内容仅面向财通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本微信号建设受限于难以设置访问权限,为避免不当使用所载内容可能带来的风险,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转载或使用本微信号的信息。

摘 要

上市险企已于 2023 年起实施新会计准则——新保险合同准则(IFRS 17)和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 9),其他非上市险企将于2026 年实施。如何看待?

2026年还有多少险企将执行新的会计准则?

据不完全统计,发债险企中,已经执行新准则的险企截至2024年末的金融投资科目合计18.6万亿元,占全部发债险企金融投资规模的比重为74.4%。此外考虑到有部分中小险企可能暂缓执行新准则,粗略估计2026年剩余险企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实际影响的险企金融资产重分类规模占比可能在20%左右。

新准则执行有何影响

新准则实施后,保险更多资产可能被划分至FVTPL类别,其市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当期利润,这可能使得保险公司的利润波动性增大。

主要因为保险对未通过SPPI而计入FVTPL的银行资本债配置更加审慎,而在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需求下,保险将不断加大超长债的配置力度(比如地方债和超长国债),二永债等未通过的品种投资可能会进一步减少。

2023年部分险企开始执行新规则以来,保险投资行为有何变化?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偿二代新规引导险企被动增配固收类资产,保险资金投向的债券占比在不断上升。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人身险过去3年每季度末到债券占比稳定增长1%左右,从41%升至52%,余额达16.9万亿元;财产险从21%升至40%,余额0.95万亿元。

2023年执行新准则后,保险持续增配20Y以上的利率债,并在2024年一季度后加大增持力度。从地方债托管规模净增长来看,今年截至8月末,保险增持地方债3776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而保险自去年3月以来连续减持商业银行债,从4000亿元上方减持至9月末的2437亿元。

总体来看,由于保险资金的负债结构较为稳定,一般不会成为债市波动的放大器,相反,由于其配置盘属性,更有可能是债市的稳定器。而对于二永债,保险本身占比就不高,影响相对有限。

报告核心图表(点击可查看大图,完整图表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或有遗漏,经济表现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发展超预期

报告目录

上市险企已于 2023 年起实施新会计准则——新保险合同准则(IFRS 17)和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 9),其他非上市险企将于2026 年实施,保险作为债市的重要参与机构,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对债市会有多大影响?

01

新会计准则逐步实施

什么是IFRS 9IFRS 17?新会计准则带来了哪些核心变化?

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 9

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 9)将金融资产分类由“四分类”调整为“三分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

由于更多资产可能被划分至FVTPL类别,例如基金、无法通过SPPI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大量权益资产,其市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当期利润,这可能使得保险公司的利润波动性增大。为平滑利润,保险公司有较强动力将更多资产配置到ACFVOCI类别,例如增配高股息股票(指定为FVOCI)和长期债券(分类为ACFVOCI)。

具体到资产重分类,以中国平安为例,2018年实施IFRS 9后,FVTPL占比从1.9%升至18.4%,并在此后稳定增加,2024年占比已达25.2%FVTPL类别资产的规模和占比都在增加,对ACFVOCI类别资产“稳利润”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保险合同准则(IFRS 17

在原有会计准则下,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以20年以内部分采用750日移动平均10年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基础,同时考虑税收、流动性、逆周期等综合溢价,折现率变动影响计入当期损益。

新保险合同准则IFRS17下,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变为以资产负债表日当期的无风险收益率为基础,同时考虑流动性溢价,折现率变动导致的准备金调整幅度更大。

但新准则下,保险公司可以使用OCI(其他综合收益科目)选择权来减少利润波动,将这部分影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非当期利润,最终容易使险企出现新旧准则下净利润的较大差异。

从当前已经提前实施新准则的保险公司经营数据来看,账面变化反映在净利润的提升和净资产的下降。

据华夏时报,交银人寿、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农银人寿5家提前执行新准则的银行系险企,2023年新准则下合计营收规模较旧准则减少76%,净资产减少16%2024年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约12倍,净资产较年初减少33%

新准则下,更多资产被归类为FVTPL类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直接体现在利润中。2025年一季度,股市虽然好于2024年同期,但债券市场出现一定波动。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也会反映到利润中,导致净利润波动加大。

还有多少险企没有执行新会计准则?

据不完全统计,发债险企中,已经执行新准则的险企截至2024年末的金融投资科目合计18.6万亿元,占全部发债险企金融投资规模的比重为74.4%。此外考虑到有部分中小险企可能暂缓执行新准则,粗略估计2026年剩余险企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实际影响的险企金融资产重分类规模占比可能在20%左右。

02

保险机构行为有何变化?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上市保险企业已率先于2023年实施了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我们进一步分析2023年后保险资产配置与二级交易行为。

2.1

保险资产配置观察

首先从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来看,人身险占比较大,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36.23万亿元,其中人身险公司余额32.60万亿元,占比90%,财产险公司余额2.35万亿元。

从资产配置角度,债券一直是人身险和财产险的最主要投向,且占比在不断上升。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人身险过去3年每季度末到债券占比稳定增长1%左右,从41%升至52%,余额达16.9万亿元;财产险从21%升至40%,余额0.95万亿元。人身险相比财产险更偏好债券和长期股权投资,占比分别为6%8%;财产险则偏好银行存款与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分别为17%8%

人身险和财产险对股票的投资占比相对稳定,分别为2.87万亿元和1955亿元,占比在8%附近,但去年一季度以来增速明显加快,今年二季度人身险和财产险对股票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达47.9%42.8%

2.2

保险二级交易观察

2.2.1银行间市场

截至20258月末,保险机构在中债登与上清所的债券托管规模合计达50,333.11亿元,过去3年来规模稳定增长。利率债占比77.9%,其中地方债占比49.3%,是保险机构最主要的配置资产,其次是国债,占比18.4%

但托管数据无法区分期限的差异,由于地方债中超长债占比比较高,且保险机构在利率债中对地方债的配置占比最大,故我们将地方债的托管量作为保险对超长债配置力量的参考指标。

从地方债托管规模净增长来看,今年截至8月末,保险增持地方债3776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增持国债975亿元。从月度环比变化来看,保险今年持续增持地方债,仅在5月小幅减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衡量方法也做不到绝对准确,我们结合二级市场买卖情况进行判断,保险是增配超长债的绝对主力。

分期限和类型来看,2023年以来,保险持续增配20Y以上的利率债,并在2024年一季度后加大增持力度。保险对超长信用债的明显增持则主要发生在今年三季度。

从月度变化来看,保险在二季度后对信用债和利率债的配置力度都很强,明显高于20232024年的同期水平。今年二季度,保险累计净买入信用债规模1181亿元,远大于去年544亿元和前年的242亿元。二季度累计净买入利率债3068亿元,远大于去年1496亿元和前年的166亿元。保险在二季度对同业存单买入力度则弱于去年同期。

2.2.2交易所市场

交易所也是观察其信用债交易和配置行为的重要窗口。

截至9月末,保险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持有公司债规模分别为9318亿元和1816亿元,合计11134亿元。

保险在深交所持有的信用债规模较小,月度环比变动不到100亿元,我们关注上交所的情况。上交所持有情况显示,今年二季度后保险对信用债配置力度有所加强,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7-9月连续增持信用债239.41亿元。今年1-9月增持信用债218.0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64.8亿元。整体来看,保险对信用债同样以配置为主,月度交易规模占其持债规模比重极小,对信用债行情的影响也较小。

03

如何理解新准则影响?

保险机构未来对于超长债配置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保费收入维持平稳增长,配置需求持续存在;二是偿二代新规引导险企被动增配固收类资产,尤其是寿险企业会显著增配超长债;三是新保险合同准则下,负债端波动加大,对超长债的青睐可能提高。

2021115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二代”二期)在“偿二代”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保险公司需同时满足以下三方面偿付能力管理的要求:(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2)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3)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具体到超长债配置,第一,权益类、信托等非标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对合营和联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的风险最低资本基础因子有所提升,引导险资降低上述类型资产配置,被动增配固收类资产。

对于人身险公司利率债风险最低资本,则采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不涉及到基础因子,其规则变化进一步引导寿险类公司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明显鼓励长久期利率债配置。

而在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下,保险对未通过SPPI计入FVTPL的银行资本债配置会更加审慎。从中债登的托管数据来看,保险自去年3月以来连续减持商业银行债,从4000亿元上方减持至9月末的2437亿元。二级市场也能看出,保险在20244月至20255月间连续大幅抛售其他债券。

2026年后,所有险企实施新会计准则,都将面临净利润和净资产波动加大的压力,从对债市的潜在影响来看,保险可能会持续对未通过SPPI而计入FVTPL的银行资本债配置会更加审慎,转而腾挪至超长债的配置上(比如地方债和国债),这样的趋势预计还会持续较长时间。

但总体来看,由于保险资金的负债结构较为稳定,一般不会成为债市波动的放大器,更有可能是债市“越跌越买”的稳定器,且保险不是银行资本债的主要配置方,因此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对债市的影响相对有限。

风险提示

1、数据统计或有遗漏: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统计方法的差异、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或更新延迟,可能导致部分分析结果存在偏差。

2、经济表现超预期:宏观经济环境和财政政策是影响债券市场的关键因素。如果宏观环境出现超预期的变化,如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率波动或外部经济冲击等,可能会对信用债市场表现形成冲击。

3、信用风险事件发展超预期:若出现信用舆情事件,可能会对信用债市场形成短期冲击。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