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3 17:17
兰州百合,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甘味”品牌的亮丽名片,是全国唯一食药两用甜百合,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百合产业已成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特色产业,在全国拥有明显竞争优势,深受消费者青睐和市场认可。
“10万元资金一到账,我马上就能组织人手收百合,今年秋季的收成可算能稳稳接住了!”看着手机里的到账提示,从事百合行业10余年的康开斌难掩喜悦。
在兰州百合主产区的收购市场里,康开斌的收购点凭借着公道的价格和可靠的信誉,当地不少种植户都愿意将百合卖给他。可今年秋季百合采收旺季来临,想要扩大收购规模、保障种植户及时回款时,却被临时的资金缺口挡住了脚步。
“兰州百合金贵,一年就两季采收期,春季3-4月一批,秋季地冻前10月这批量更大、品质更稳,错过这阵再收就难了。”康开斌盘算着,秋季计划多收5000斤百合,按照当前收购价算,光收购资金就需要15万元,“手里的钱刚够支付前期的仓储费用,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金收储,真是犯了难。”
就在康开斌对着收购清单愁眉不展时,邮储银行兰州市分行的客户经理在百合产区走访调研中听说了他的难处。
“没想到,当天下午客户经理就带着材料清单主动上门了,结合我的情况推荐了极速贷。”康开斌回忆,从提交营业执照、收购合同等资料,到贷款审批通过放款,只用了3天,10万元贷款就顺利到账。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撑,一袋袋新鲜出土的百合整齐堆放,收购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三成。
“有了这笔资金,不仅能多收百合,还能及时给种植户结账,今年秋冬的加工和销售都有了保障,也能为咱们百合产业的兴旺添份力!”康开斌信心满满地说。
袁继强是邮储银行的老客户,深耕百合行业17年,从最初的小收购商到如今拥有自己的加工点和销售渠道,他的生意版图在兰州百合行业内不断扩大。近期,秋季百合采收进入关键期,袁继强计划大幅提升收购量,为后续的深加工和年关销售储备货源,可资金问题却让他的扩张计划迟迟无法推进。
“现在的加工点产能足够,但想趁着旺季多收1万斤优质百合,再添置一套新的清洗加工设备,算下来还差30万元。”袁继强说,之前也担心贷款审批流程复杂,会错过采收旺季,一直没敢贸然申请。直到邮储银行的客户经理在回访老客户时,主动向他介绍了“产业贷”的升级服务,才让他重新燃起了扩大规模的希望。
“客户经理详细了解了我的经营规划,查看了历年的销售流水和客户反馈后,告诉我30万元贷款不仅能批,还能享受老客户的优惠利率。”从线上提交申请到贷款到账,全程只用了2天,拿到贷款的袁继强立刻着手组织收购队伍、联系设备供应商。目前,新设备已到位调试,收购的新鲜百合也陆续送入加工点。
“有了这笔资金支持,今年的加工量能提升50%,年关前的礼盒装销量肯定差不了,不仅能带动周边种植户增收,还能让咱们兰州百合的名气传得更远!”
“给特色产业商户‘输血’,就是给地方经济发展‘添柴’。”正如袁继强所说,有了银行托底,种植户、收购商就敢扩产、敢投入,把品质做优、把品牌做响,生意自然越来越火,产业也能越来越兴旺。在邮储银行兰州市分行的助力下,越来越多像康开斌、袁继强这样的特色产业商户,正甩开资金包袱,在百合产业的发展浪潮中稳步前行。
邮储银行兰州市分行将始终扎根乡村沃土,深耕重点领域、不断创新产品和提升服务水平,让金融“活水”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地滋润希望的田野,让每一份努力耕耘,皆有丰收的回响。(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