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3 06:56
10月21日晚间,上海银行公告称,该行拟于2025年12月19日赎回2亿股优先股,每股面值100元,总规模200亿元。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宣布赎回优先股或下调其票面股息率,反映出银行业在资本结构管理方面的积极调整。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通过赎回高息存量优先股、发行低息新工具,是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本效率的必然选择。
多家银行赎回优先股
近期,多家银行密集发布赎回优先股公告。
据悉,上海银行此次赎回的优先股为2017年12月非公开发行,发行规模200亿元,发行利率5.20%,2022年调整为4.02%。
进入10月以来,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先后发布公告表示,将赎回一批先前发行的优先股。
据悉,优先股介于股和债之间,是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渠道。自2014年优先股市场重启以来,多家银行成功发行优先股,用于补充资本。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A股上市银行累计发行境内优先股规模约8371.50亿元。截至2025年10月22日,共有存续银行优先股28只,存续规模为7011.50亿元。
“综合来看,发行人是否行使优先股赎回权,需要综合考虑自身资本充足率状况及再融资成本。”华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在研报中强调,在当前利率下行环境中,银行主动赎回优先股的动力较强。其中固定溢价较高的优先股,因其未来付息成本较高,银行赎回旧券、重新低息融资的动力较强烈。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当前银行业集中赎回优先股首先是出于成本优化考量,2015—2017年发行的优先股票面股息率普遍在5%—6.5%区间。而近年来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市场接受度提升,发行成本明显下降,为银行提供了资本置换的有利时机。
早在主动赎回优先股前,已有银行下调优先股票面股息率。由于多数银行采用分阶段调整的票面股息率定价方式,今年以来,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在新的股息率调整期选择下调优先股股息率。
不过,上述银行调整过的优先股票面股息率位于3.60%—3.80%,虽较此前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同期永续债的发行利率。例如,浦发银行“浦发优2”票面股息率由4.81%下调至3.80%,而该行于2025年6月发行的2025年第一期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票面利率仅为2.03%,成本优势明显。
旨在优化资本结构
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5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4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3%,均较上季度末有所上升,行业整体资本水平稳健。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9年以来,银行一级资本补充工具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优先股发行逐步减少,永续债成为“主流”。2021年至今,未有银行新发优先股。
而“二永债”(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发行活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二永债发行规模已突破1.26万亿元,票面利率普遍低于3%。其中,部分国有大行、股份行发行的“二永债”票面利率低于2%,如工商银行7月10日发行的二级资本债票面利率仅为1.88%。
曾刚表示,在净息差收窄、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通过赎回高息存量优先股、发行低息新工具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本效率。
他进一步指出,永续债将成为其他一级资本补充的首选工具,其免税优势使实际成本较优先股低约1-1.5个百分点,且发行机制更灵活,已获得保险、理财等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二级资本债将继续承担二级资本补充的主力角色,其成熟的市场机制和相对较低的发行门槛使其保持吸引力。
后续,银行业除了借助外部资本工具之外,需更加重视内源性资本积累,通过提升ROE水平、优化利润留存比例、加强轻资本业务拓展来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总体而言,未来资本补充将更加注重成本与效率的平衡,资本管理将从工具选择向全面经营管理深度延伸。”曾刚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