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3 14:47
(来源:中工网)
作为湖北省荆门市工业经济的主阵地、主力军、主支撑,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以不到全市4%的总面积、不到15%的总人口,贡献了全市56.5%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培育出4家年产值超300亿元企业。近年来,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588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921亿元,技能人才占比从2020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58%,高级工以上人才突破8000人,实现产业工人队伍从“工”到“匠”、从“制造”到“智造”、从“数量积累”向“质量跃升”的转变。
铸魂赋能筑根基,构建技能提升全链条体系
掇刀区总工会以“培训赋能+竞赛淬炼+平台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工人向“技术工”“创新工”转型,为产业发展注入“硬支撑”。
在政治引领上,该区总工会持续以“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为抓手,邀请劳模(工匠)、专家走进企业、社区及工会阵地,开展主题宣讲10余场次,覆盖产业工人3000余人;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线,宣传6名本地劳模先进事迹,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
精准赋能方面,依托“校企融合、工学一体”模式,与荆门技师学院、荆门职教集团等共建36个产教合作平台,开设亿纬动力、长城汽车等企业订单班、冠名班8个,年均解决技术难题超200项,培训技能人才5500人次。围绕“三大千亿”产业,举办2025年湖北亿纬动力电池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荆门格林美电废拆解技能大赛等10余场赛事,覆盖职工5万余人次;组织7家园区重点项目参与湖北省职工百优“五小”创新大赛,5个项目斩获荣誉;深化“安康杯”竞赛,在化工循环产业园等重点区域建立安全培训基地,开展安全演练20余场次,推动长城汽车、中集宏图等企业建设“五型”安全班组,实现技能提升与安全生产双赢。
平台激励创新上,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施训”,今年组织16家企业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及骨干、30名企业焊工技能人才在湖北金石炼化开展2025年群众性创新活动,破解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依托格林美搭建综合创新平台、开放中试基地,加快推进亿纬动力湖北龙泉实验室建设;航特、亿纬等4家企业获省技术创新项目立项。深度融入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转化重大技术成果26项,持续夯实创新“硬支撑”。
等级认定立标尺,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晋升通道
为打破产业工人成长“天花板”,掇刀区总工会推动企业自主评价与社会化认定并轨,建立“以能定级、以绩取酬”的激励机制,为产业工人铺就成长“快车道”。
协同机制建设上,年初该区总工会与人社局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技能人才等级评定、工匠人才培育、职工权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等工作协商联动,建立政策协同、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活动联办的产改协同机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实现“1+1>2”的联动效果。
成长通道打通方面,积极推进技能人才等级认定,引导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目前全区已有航特、宏图、长城、格林美、新港等5家企业评价机构,以及金盾、汇才、领航、菲朗等4家社会评价机构;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新增1398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今年,航特杨成、金石肖强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全区此类专家已达9人;在宏图、航特推广新八级工制度,选拔3名高技能人才评聘特级技师,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
要素保障强化上,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技能人才薪酬制度,推行“凭职业技能资格等级、业绩贡献定收入”的激励机制。其中,亿纬动力率先实行九级技师制度,每升一级按标准兑现晋级工资,高级工月薪较基础岗高出30%以上,技术骨干可享“股权分红、住房补贴”等福利,企业技能人才占比超80%,还设立“锂电人才创新基金”支持职工创新项目。目前,航特、长城汽车等10余家企业已建立技能人才薪酬制度,一线工人最高月薪增幅达20%,真正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权益护航暖人心,打造产业工人服务保障“暖心巢”
掇刀区总工会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维度发力,构建全方位维权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权益保障机制建设上,深入推进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78份,覆盖职工39870人;推动福耀玻璃等企业签订“新八级工”专项集体合同,增设岗位职级、师带徒津贴等4类激励;推行“一函两书”制度,下发监督提示函2份;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平台,联合人社部门设立维权服务站,处理劳动纠纷195件,办结率达98%,切实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生活服务供给优化方面,围绕“提升产业工人归属感”,筹措资金157.35万元开展“四送”、困难帮扶、爱心消费等活动,惠及职工5200余人;超额完成职工医疗互助年度目标;高标准打造官堰湖青年社区“我的工会・厚道之家”职工服务阵地;在长城、亿纬等厂区设立医务室;实施“四扩一建”工程,新增优质学位7700个;出台《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管理办法》,已初审入学申请54人;在市级购房补贴基础上额外加码,为355户产业工人发放补贴608.95万元,推动“以产带城”向“以城兴产”转变。
激励表彰方面,目前一线产业工人占群团组织代表比例超25%;去年评选80名区级劳模及先进工作者;今年初在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首次表彰10名“掇刀工匠”、10名“凤凰英才”,一次性发放资金40万元;荆门宏图公司李中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积极推荐选树2025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1个、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申报荆楚工匠1人;分5批次组织在职劳模和优秀职工参加疗休养,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浓厚氛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吴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