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持续升温,中国企业重塑产业格局

2025-10-23 13:56

在当前AI发展重心逐步向端侧迁移的背景下,智能眼镜作为AI应用落地的最佳载体,正进入新一轮爆发阶段。

10月20日,IDC发布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其中,ER眼镜市场出货增长率达到95.2%的高位水平。

今年以来,国内外科技企业密集发布智能眼镜新品。IDC表示,在AI技术赋能、供应链优化、光学方案发展,以及巨头入局引领生态构建的共同驱动下,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中国企业凭借差异化优势与海外市场的加速拓展,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联想集团、小米、Xreal、Rokid、雷鸟等优秀中企代表,正成为重塑全球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

老玩家加紧布局,新玩家跑步入场

在上半年统计数据之外,下半年以来的企业产品表现,进一步印证智能眼镜行业的市场热度。

9月末,Meta发布Ray-BanDisplay智能眼镜,获得消费者热捧。Meta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表示,Ray-BanDisplay智能眼镜在各地的实体零售店几乎已经售罄,且在11月之前的试戴也几乎全部被预约满。据VR陀螺报道,在中国大陆电商平台上,这款原价约合人民币5800元的眼镜,最高售价已飙升至15000元。

在市场火热背景下,从全球市场来看,智能眼镜行业呈现出老玩家加紧布局,新玩家跑步入场的持续升温态势。

老玩家中,除Meta之外,联想集团今年内进行了两次智能眼镜新品的发布。一次是在年初的CES2025上发布了全新升级的LegionGlasses 2,这款设备被誉为次世代的可穿戴设备,旨在成为游戏玩家的随身私人影院,进一步巩固联想在AR游戏和娱乐市场的领先地位。

另一次是在5月举办的联想2025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正式发布联想Lecoo斗战者G1拍摄类AI眼镜及联想V1AR智能眼镜两款新品,这也是联想集团旗下率先搭载“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两款智能眼镜。

近日,联想集团宣布,其升级后的LegionGlasses 2将于10月24日在日本市场推出,表明公司在智能眼镜赛道上仍在加紧布局。

苹果则于10月15日推出搭载M5芯片的VisionPro,显示渲染更出色、AI工作流程更快、电池续航更长,实现性能的飞跃提升。此前,彭博社称,苹果公司正调整其智能眼镜产品路线图,计划2026年发布、2027年发售首款AppleGlass,研发重心从VisionPro转向更轻便形态,先推不含AR显示屏的N50型号,再推出带显示屏版本,以加速追赶Meta。

此外,作为智能眼镜行业的重要开拓者,谷歌时隔10余年重返智能眼镜赛道,其在5月的GoogleI/O大会上,宣布与Xreal、WarbyParker、GentleMonster等多家公司合作,推出基于AndroidXR平台的智能眼镜产品,并加大对智能眼镜领域的投入。

新玩家中亦不乏国际科技巨头。如10月22日,三星发布其首款混合虚拟现实眼镜ProjectMoohan,并宣布其即将推出AI眼镜的计划。其表示,未来将推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眼镜,并正在与谷歌以及知名时尚眼镜品牌合作开发此类可穿戴设备。

此外,阿里、百度、字节、小米等众多企业,亦均在最近一年内公布其首款智能眼镜产品或相关计划。

银河证券指出,今年推出的新型可穿戴设备有望推动市场复苏,随着AI+AR技术的成熟,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代主流计算终端。根据Counterpoint的预估,更多公司可能会在2025年和2026年陆续进入市场,随着入局者的不断增加,预计AI智能眼镜将进入到新品密集发布期。

对于今年以来科技企业密集布局智能眼镜的深层原因,平安证券指出,生成式AI重塑了终端设备的人机交互格局,让交互维度更加丰富多元,也更贴近人类的自然交互习惯。大模型的演进与终端侧处理能力的持续提升,极大地拓宽了人机交互的边界。

平安证券表示,当前智能眼镜正处于AI功能集成带动产业热潮的新阶段。AI技术赋予的更智能的语音交互、个性化推荐、实时信息处理等功能,使智能眼镜逐渐从简单语音助手,向实现多模态交互的智能助理转变,带动了国内外各大厂商对打造AI智能穿戴设备的热情。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老玩家的加紧布局,还是新玩家的跑步入场,国内外科技巨头在智能眼镜赛道的布局,都不仅是在抢占一个新兴赛道机遇,更是在瞄准智能眼镜这个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争夺AI时代的全球话语权。

长远来看,IDC预计,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相当于2024年的约4倍。其中,中国市场预计五年复合增长率(2024-2029)将达到55.6%,增速位居全球首位。无论是Meta、联想集团、苹果、谷歌等老玩家,还是三星、阿里、百度、小米等新入局者,都将成为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受益者。

技术、渠道双线发力,中国厂商重构市场

从产品形态看,目前智能眼镜行业呈现差异化布局,多数厂商仍聚焦单一赛道,科技创新型厂商深耕技术构建细分市场优势,互联网与硬件厂商则偏向在商业模式成熟后逐步拓展产品线以控制风险。

在此过程中,市场竞争格局正被改写。IDC在报告中表示,尽管国际品牌在消费级市场仍占据重要地位,但中国厂商通过积极的营销投入与渠道拓展,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报告显示,2025上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厂商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64.2%,占据全球26.6%的市场份额。

细分市场来看,音频与音频拍摄眼镜(Glasses)作为驱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品类,中国以35.5%的市场份额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IDC预计,鉴于以字节、阿里、百度、魅族为代表的多家厂商,将陆续推出以AI功能为主打的音频与音频拍摄眼镜产品,下半年开始厂商格局将迎来重大变化。

在双目、非双目全彩眼镜领域,中国厂商更分别以超97%、65%以上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在全球AR眼镜(AugmentedReality)市场的探索阶段中,中国厂商凭借消费级产品快速落地与技术迭代建立先发优势,2025上半年占据57.3%市场份额。

IDC表示,中国供应链在光学模组、传感器到整机组装等环节的全链条优势,为品牌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联想集团推出的联想V1AR智能眼镜为例,得益于莫界科技的树脂衍射光波导技术,在保证光学性能与玻璃材料几乎无差异的情况下,将眼镜的重量减轻到38g,便于携带,充电30分钟即可续航一整天。此外,联想V1还打造了多模态感知交互系统,不仅支持多语言翻译和AI问答,更融入了AI提词和智能导航等实用功能。

此外,IDC还表示,中国厂商正通过深化本地化合作、布局多元化渠道等方式,在巩固本土市场的同时,加速拓展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前述联想集团在日本市场推出LegionGlasses2的计划,即是覆盖本地化合作与多元化渠道布局的一个典型案例。联想集团通过此前对NEC、富士通两家日本通信和计算机巨头旗下PC业务的收购,以及后续与当地零售商和运营商的合作,在日本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渠道能力,为其智能眼镜产品在当地的推广铺平了道路。

IDC中国市场分析师叶青清认为,尽管智能眼镜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下半年多方力量的涌入将推动行业从硬件竞争升级为硬件、生态、渠道的综合竞争,市场进一步细分,各垂直赛道凭借独特优势展开激烈竞逐,共同推动行业向更成熟、更良性的价值竞争阶段演进。联想集团等中国厂商,若能将当前的供应链与本地化、多元化渠道优势,转化为长期的技术与生态壁垒,将在未来的智能眼镜赛道,乃至AI技术应用中,占据更稳固的有利地位。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