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海研究 | 摩托车行业数据更新/史丹利/大族数控—晨听海之声1023

2025-10-23 10:28

(来源:国海证券研究)

国海机械·张钰莹团队 |机械行业专题报告:摩托车行业2025年1-9月数据更新

国海化工·李永磊&董伯骏团队|史丹利(002588)2025年三季报点评: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看好复合肥量利齐升

国海先进制造团队|大族数控(301200)2025年三季报点评:2025Q3归母净利润环比高增,毛利率显著提升

机械:机械行业专题报告:摩托车行业2025年1-9月数据更新

报告作者:张钰莹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2日

报告摘要:1、燃油摩托车行业追踪:

1-9月内外销:销量1279万辆,yoy+17%;150<排量≤250cc销售151万辆,yoy+9%;排量>250cc销售76.1万辆,yoy+33%。

1-9月外销:销量942万辆,yoy+22%;150<排量≤250cc销售127万辆,yoy+24%;排量>250cc销售41.2万辆,yoy+65%。

1-9月内销:销量337万辆,yoy-3%;150<排量≤250cc销售25万辆,yoy-33%;排量>250cc销售35.0万辆,yoy+8%。

2、公司追踪:

春风动力

1-9月燃油摩托车内外销:销售19.6万辆,yoy+0.3%;150<排量≤250cc销售3.2万辆,yoy-53%;排量>250cc销售15.5万辆,yoy+36%。电动摩托车销量22.5万台,同比+6.2倍。

1-9月摩托车外销:销售10.0万辆,yoy+17%;150<排量≤250cc销售2.1万辆,yoy-45%;排量>250cc销售7.3万辆,yoy+63%。

1-9月摩托车内销:销售9.6万辆,yoy-13%;150<排量≤250cc销售1.0万辆,yoy-63%;排量>250cc销售8.2万辆,yoy+19%。

1-9月全地形车:销售13.9万辆,yoy+11%。

钱江摩托

1-9月内外销:销售30.4万辆,yoy-12%;150<排量≤250cc销售6.2万辆,yoy+10%;排量>250cc销售10.15万辆,yoy-4%。

1-9月外销:销售15.6万辆,yoy-7%;150<排量≤250cc销售4.4万辆,yoy+38%;排量>250cc销售4.22万辆,yoy+28%。

1-9月内销:销售14.9万辆,yoy-17%;150<排量≤250cc销售1.8万辆,yoy-27%;排量>250cc销售5.93万辆,yoy-19%。

隆鑫通用

1-9月内外销:销售106万辆,yoy-10%;150<排量≤250cc销售30.9万辆,yoy+8%;排量>250cc销售10.8万辆,yoy+30%。

1-9月外销:销售98万辆,yoy-10%;150<排量≤250cc销售28.4万辆,yoy+14%;排量>250cc销售6.3万辆,yoy+71%。

1-9月内销:销售8万辆,yoy-12%;150<排量≤250cc销售2.5万辆,yoy-33%;排量>250cc销售4.5万辆,yoy-3%。

我们认为摩托车出口仍然保持较高景气度,维持摩托车行业“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中大排量摩托车增速不及预期;禁限摩政策影响;关税加征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本数据为跟踪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化工:史丹利(002588)2025年三季报点评: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看好复合肥量利齐升

报告作者:李永磊/董伯骏/李娟廷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2日

事件:2025年10月22日,史丹利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2025Q3公司实现营收28.99亿元,同比+31.41%,环比-2.89%;实现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35.36%,环比-34.61%;ROE为2.88%,同比增加0.5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58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15.57%,同比下降1.6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8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7.56%,同比增加0.9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59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磷肥出口带来利好,2025Q3利润同比增长

2025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9亿元,同比+6.93亿元,环比-0.86亿元;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0.54亿元,环比-1.11亿元;毛利润4.51亿元,同比+0.71亿元,环比-1.57亿元。据Wind数据,2025Q3氯基复合肥均价为2562元/吨,同比+4%,环比-1%,价差为288元/吨,同比-1%,环比-13%;磷酸一铵均价为3387元/吨,同比+3%,环比+1%,价差为357元/吨,同比-58%,环比+3%。据Wind数据,2025Q3我国磷酸一铵出口均价为698美元/吨,折合人民币约为4993元/吨,远高于国内平均价格。

期间费用方面,2025Q3公司销售费用为1.02亿元,同比+0.08亿元,环比基本持平;管理费用为0.77亿元,同比-0.11亿元,环比+0.06亿元;研发费用为0.94亿元,同比+0.17亿元,环比-0.07亿元;财务费用为+0.06亿元,同比+0.08亿元,环比-0.02亿元。2025Q3公司投资净收益为0.89亿元,同比+0.39亿元,环比+0.31亿元,主要系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环比增加所致。2025Q3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95亿元,同比+59.49%。

 龙头企业优势显著,看好复合肥量利齐升

受供需矛盾、出口政策博弈及国际能源波动等因素影响,尿素价格呈现“先涨后跌”的剧烈波动行情;磷酸一铵和钾肥价格则维持高位,主要受硫磺价格攀升、磷肥出口政策调整、国内钾肥减产、钾肥进口货源紧张及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原料价格波动对复合肥企业经营产生了多维度影响:成本端,原料价格高企推升了复合肥成本,原料价格波动加剧了原料采购难度和库存管理压力;需求端,原料价格波动叠加天气因素影响,导致下游需求释放延迟、销售发货滞后,复合肥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蓄水池”功能。在此背景下,复合肥行业经营压力显著增加,中小企业因抗风险能力较弱加速出清,头部企业凭借渠道、品牌及产业链等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随着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持续改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施肥环节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推动复合肥产品向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升级,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3、146、1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2、14亿元,对应PE分别10.60、8.74、7.51倍。公司立足复合肥主业,在品牌力、营销渠道建设、新产品研发、农化服务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积极推进磷化工项目建设,形成磷化工—磷肥—复合肥的完整产业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未来需求下滑;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先进制造:大族数控(301200)2025年三季报点评:2025Q3归母净利润环比高增,毛利率显著提升

报告作者:杜先康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2日

事件:大族数控10月21日发布2025年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9.03亿元,同比增长66.53%;实现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142.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181.89%。

投资要点:2025Q3归母净利润环比高增。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同比高增,主要原因包括,1)AI算力高多层板及高多层HDI板市场规模增长和技术难度双重提升,对高技术附加值专用加工设备的需求持续上升。2)公司持续提升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多层板及HDI板加工设备的综合竞争力,钻孔类、曝光类及检测类设备等产品性能和加工效率不断优化。2025Q3公司实现收入15.21亿元,同比增长95.19%,环比增长6.96%;实现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281.94%,环比增长55.9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406.06%,环比增长59.78%。

 2025Q3毛利率同环比进一步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1.73%,同比增长3.74pct,净利率为12.51%,同比增长3.85pct。2025Q3公司毛利率为33.99%,同比增长8.56pct,环比增长3.26pct,净利率为14.90%,同比增长7.24pct,环比增长4.68pct。2025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6.87%,同比下降2.88pct。

 全球PCB专用设备领先供应商,受益高端PCB扩产趋势。2025年以来AI算力数据中心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等终端需求延续强劲态势,PCB产业直接受益,以高多层板为主的细分市场需求快速攀升,促使下游PCB企业投资力度加大。Prismark预计,2025年PCB产业营收和产量分别增长7.6%、7.8%,其中AI服务器和交换机相关的高多层板及HDI板增长最为强劲,2024-2029年产能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2.1%、17.7%。公司是全球最大的PCB专用设备供应商,产品涵盖PCB生产工序诸多关键设备,通过AI专项研究小组持续推动PCB刀具产品高端化,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未来成长可期。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全球PCB专用设备领先供应商,有望受益PCB产业扩产和技术难度提升趋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收入54.10、81.27、105.6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70、10.90、15.71亿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64、39、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品研制及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布局与下游发展趋势不匹配;原材料供应等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