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2 19:25
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与荒滩,变身巨大的发电场;横跨千里,清洁能源毫秒之间东西“闪送”……“十四五”以来,中国逐绿而行,在广袤山河间,铺展能源绿色变革的壮阔图景,神州大地上,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正在改写。
10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专题报道指出,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十四五”目标如期完成。
在取得这一巨大成就的征程中,中国能建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力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压气储能成为新型储能靓丽标识
报道指出,新型储能第一次出现在五年规划中,靠重力储能、靠压缩空气,今年夏天,这些巨型“充电宝”大规模参与迎峰度夏战役,成为电网应对“尖峰时刻”的定海神针。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储能规模增长将近30倍,达到9500万千瓦,各种超级“充电宝”加速化解新能源“靠天吃饭”的难题。中国能建始终勇担新型储能的主力军。新型储能EPC市场份额占30.3%,截至2025年2月,公司获得39个新型储能项目,规模合计710.6万千瓦。
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十四五”期间,研发形成“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系统解决方案”,打通天然盐穴和人工硐室两种关键技术路线,提出66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启动3060兆瓦新型储能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推动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新型储能原创技术策源地顺利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第二批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布局。2025年,“能储一号”全球首台(套)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湖北应城全容量并网发电,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纪录,形成专利、专有技术、标准规范共计200余项,引领我国压缩空气储能率先进入300MW级工程化新时代。
在重力储能领域,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张家口赤城重力储能国家示范项目是全球首个竖井式重力储能工程化应用项目,已列入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单机功率、单模块功率、单体项目装机规模三项世界第一。
擦亮美丽中国的鲜明底色
报道指出,今天的中国,一年发电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全社会用电中,每3度就有1度来自风吹日晒水流的馈赠。这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绿色奇迹。
中国能建勇当“能源革命、水资源安全保障的排头兵”,将新能源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赛道之一。“十四五”以来,风光新能源业务签约逐年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风光新能源业务累计签约12450.6亿元,占累计签约总额的26.9%,公司累计获取风光新能源投资开发指标7044万千瓦,是“十三五”期间及以前累计获取指标的31倍。
近几年,中国能建推动库布齐等12个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参与建设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乌兰察布绿色电站、全球规模最大的“沙戈荒”风光基地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投资建设的安徽绩溪高空风能新技术示范项目于2024年1月7日成功发电,成为我国首个并网高空风能发电项目。
助力我国稳居“世界水电珠峰”
报道指出,长江干流上,六座大型水电站拦江而立,串联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这条走廊跨越1800公里,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它充分彰显“一滴水发六次电”的核心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中国能建作为骨干参与建设。其中,独家建设葛洲坝水利枢纽,承担了乌东德水电站75%,三峡工程65%以上的施工份额。
在乌东德水电站建设中,创造了世界最薄300米级特高拱坝等多项“世界第一”,创下全坝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等15项“全球首次”,攻克百万平米自然边坡治理、450米高边坡开挖、100米水头下导流洞封堵等多项世界级水电建设难题。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先后创造了112项世界之最、934项发明专利、135项三峡工程质量标准。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中,首创百万千瓦水轮机组数字化、精益化安装技术,更助力我国稳居世界“水电珠峰之巅”。
成为世界名片中的名片
报道指出,5年间,19条特高压开工建设,织成了一张电力输送的超级网络,如今,从西到东跨区域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增长了70%,来自西部的绿电,支撑了东中部地区1/5的用电需求。
从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建设的220千伏输电线路,到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首条超高压工程330千伏刘天关送电线路,再到世界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国能建一直深度参与,助力我国逐步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中国能建服务纳规22条跨省跨区特高压通道;参与设计了全部投运的特高压工程,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金上—湖北特高压工程将西南地区的充沛水电源源不断送至华东、华中负荷中心;哈密—重庆、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推动西北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集约化开发和“沙戈荒”电力大规模外送。
其中,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当时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工程。9月16日启动建设的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迄今世界上输电容量最大、技术最难、投资最高的特高压柔性直流项目,建成后西藏清洁能源可9毫秒“闪送”粤港澳大湾区。
多年来,中国能建先后承担能源、电力“十四五”规划研究支撑工作,圆满完成了新时代我国70%以上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90%的特高压工程勘察设计任务、60%以上核电机组常规岛、50%以上大型水电工程、30%以上新能源工程设计建设任务,能源保供与安全支撑作用全面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