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彭州市 赓续特色立园 加速企业满园 为成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10-23 02:49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彭州市 赓续特色立园 加速企业满园 为成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

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

在龙门山旅游度假区举行的2025熊猫蜀道山超级越野赛。 摄影 张鸿

成都国际陆港(濛阳辅港)效果图。 成都国际陆港(濛阳辅港)效果图。

就在10月13日,彭州市发布了特色产业园中园规划建设方案,标志着彭州向“产业集群成势”迈进关键一步,将持续深化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

2024年10月,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立园满园”行动的号角,为产业园区的改革升级指明了方向。彭州明确“2+2”园区体系,即2个省级园区(1个成都市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1个省级经开区——四川彭州经济开发区),2个成都市级园区(成都市目前唯一一个以户外运动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功能区——龙门山旅游度假区、1个农业园区——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

一年来,彭州市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抓手,依托“链长制”推动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让彭州成为四川省15个之一、成都市2个之一的市域副中心,为成都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彭州力量。

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

计划2029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

为打造成都都市圈绿色制造(北部)基地提供坚实支撑

“没想到成都大运会和世运会的氢能公交车燃料就来自这里”“现代化的工厂现在都是电脑控制了哟,长知识啦”……今年9月23日,在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市民代表在参观完该园区重点企业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作为成都市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也是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四川省能源化工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规划面积12.03平方公里,计划2029年实现营收1000亿元。

“立园满园”

构建成渝地区能源和化工基础材料保障基地

提到机场,大家想到的或许是繁忙的航班起降、匆忙往来的人流……而航空煤油就是支撑这一切的“能源底气”。在园区航空煤油生产区域,企业储运部员工乔艳超指着一条管线介绍道:“这条‘能源动脉’总长232.3公里,直接串联起生产基地和枢纽机场。目前,我们为成都双枢纽机场保障一半以上的国内航煤需求,更承担着几乎全部国际航班的保税航煤供应任务。”据了解,该项目通过“定制化罐车+科学化调度”的物流体系,不仅稳定保供双流、天府双枢纽机场,还实现了省内十余座支线机场全覆盖。与此同时,园区也在发展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成都大运会和世运会的氢能公交车燃料就来自这里。

按照规划,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氢能等产业,为省市大局作出了“2468”独特贡献——即保障成都市20%以上天然气消费量和电力调峰能力、供应成渝地区40%以上汽柴油、统筹60%以上化工原料省内销售、输送全川16个机场80%以上航煤,极大地增强了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成渝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础材料保障基地。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入驻企业38家,其中生产性规上企业12家、限上服务业3家。该园区连续两年跻身赛迪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2024年上榜中国化工园区30强,致力于打造成渝地区能源和化工基础材料保障基地。

高质量发展

建立项目推进机制 加强全程跟踪服务

园区头部企业的中央控制室,电子屏幕上,流量、温度、压力等工艺数据正不停刷新,犹如现代工业搏动的脉搏。“中控室就相当于我们人体的大脑,全厂所有设备的运行都由这里集中控制。”企业员工马子涵介绍道,“操作台前的操作人员,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在电脑前控制着现场成千上万的仪表与设备。”

结合“立园满园”部署,加快高质量发展,园区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行。今年1-9月,园区实现规上限上营业收入458.56亿元,完成固投8.74亿元。引进中聚和成等项目14个,协议总投资57.97亿元,其中,6个项目认定为成都市重大项目。截至目前,中聚和成项目总工程量完成约20%,华能彭州燃机项目总工程量完成约95%,宏川公路港项目竣工投用……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镇园之宝企业入选生态环境部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单位。

“下一步,园区将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项目、提能级,力争园区全年实现营收600亿元、全口径税收100亿元,为打造成都都市圈绿色制造(北部)基地提供坚实支撑。”园区负责人表示,坚持项目为王,接续发展动能,园区将精准发力项目招引,围绕成都市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重点产业链涉化材料做好配套,加快半导体化学品材料、光电显示材料等产业化项目及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洽谈;高效做好促建服务,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

加快推进“立园满园”

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中药研发制造基地

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中,百年药企济生堂生产车间装上“数字大脑”,引领“中药智造新时代”;诞生多个“全国首创”的中国原创新药领域标杆企业微芯生物在彭州投资的项目落地建设;首家本土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新绿色药业现代中药高科技产业化基地项目已建成投产……

作为彭州“2+2”园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全域统筹,布局构建起“种、研、制、贸、医、养”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奋力建设四川省中医药强省战略主引擎,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中药研发制造基地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

坚持特色立园 构筑产业比较优势

10月13日,彭州市正式发布成都首个“园中园战略全景图”,作为天府中药城园中园的中国西部香疗产业园,也于同日进行了专题推介。

中国西部香疗产业园整合中医香疗全链条资源,规划建设成为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展示、消费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推动中医香疗与睡眠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已成功孵化49家企业,其中包括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两大国家级技术平台,园区拥有28项专利与标准,并推动近百款验方与产品落地,多次荣获“杏林之光金奖”等行业奖项。

视野放大,作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彭州市中医药产业集群,目前聚集医药健康企业超300家,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400亿元,中医药规上工业产值超100亿元、排四川第一;还拥有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中药单品10个,占四川的一半。

园区现有工业企业923家,规上工业企业131家,1-9月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43.57亿元,同比增长6.6%。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将达到195亿元,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0%的较高水平。

坚持创新驱动 积蓄产业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园区的硬核支撑。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正加速“镇园之宝”——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建设,今年9月已开园运行,正在努力打造全国中医药领域创新平台集聚度最高、研发链条最完整的科研平台创新体系,剑指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中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拥有院士领衔的四川省经典名方二次创新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国内首家现代中药概念验证中心等28个平台,103个在研品种在这里开发转化,三年内有望实现15个新品种获批上市。同时,引入国内顶尖算法公司,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中药新药研发,提高研发效率;联合四川发展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彭州全球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已为17个新药研发项目投资3.3亿元。

坚持引育并举 加速产业集聚成势

今年以来,园区以“引育优质项目促倍增”为抓手,聚焦医药健康产业及高端制造、总部经济等领域,加大行业龙头企业招引力度,重点实施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新签约引进江苏一影、九州通医药等项目23个;推动艾立本呼出气检测质谱仪等16个项目落地开工;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等18个项目建成竣工,产业发展动能聚涓成流。

园区实施重点企业梯次培优行动,今年以来,推动14家企业上规上限,指导3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助力2家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14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四上企业达16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40家,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梯队发展格局。

龙门山旅游度假区

特色立园 奋力构筑国家级户外运动高地

奋勇实现百亿产业能级新跨越

进入秋季的龙门山,秋高气爽。宝山旅游景区里,不少亲子家庭结伴来到回龙沟,享受户外运动带来的惬意;熊猫运动公园旁,越野跑友们像开了倍速一样,在山间自由穿梭;葛仙山冰川瀑布下,玩溪降的“勇士”们,享受着“勇敢者游戏”带来的快乐……作为成都市级12个文旅园区之一,也是成都市唯一一个以户外运动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功能区,龙门山旅游度假区锚定“立园满园”目标,铆足干劲,全力打响“立体山水,户外天堂”山地户外运动品牌。

构建多层次山地运动发展体系

高质量建设国家户外运动目的地

龙门山旅游度假区总规划面积38.03平方公里,涵盖6个山区特色片区和1条历史文化街区。围绕山地运动、森林康养、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主攻方向,坚持山地运动特色立园,充分发挥成都市龙门山区位、资源、市场、产业等叠加优势,形成“一门户、两高地”——中国西部山地户外运动门户,公园城市国际户外运动赛事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户外运动产业高地。

特色立园,规划先行。园区构建多层次山地运动发展体系,绘就发展“大蓝图”。充分发挥地处横断山脉的门户优势,依托4300米海拔落差、独有的高地河谷的典型山地户外梯度效益,差异化塑造云下大众运动服务带、云中运动进阶体验带和云上专业运动挑战带三大功能板块。创办全国首个具备山地户外办学许可证的登山户外运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瞄准全龄层、全空间、全时段、全季候,实现山地户外运动的难度升级、内容升级、体验升级。

找准优势,精准定位。园区打造多元化赛事活动矩阵,不断扩大影响力。顺应“跟着赛事去旅游”的潮流,举办2025年“熊猫蜀道山”超级越野赛,吸引来自全球的3500名参赛选手,3天时间助力彭州市共接待游客53.29万人次,同比增长约6%,实现旅游总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约20.5%。爱丽丝仙境越野赛、耀骑成都BRM耐力骑行挑战赛等特色赛事接连登场,切实通过赛事举办,实现兴业、聚人、惠民、营城。

今年5月,龙门山旅游度假区顺利加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与瑞士阿尔卑斯山等世界名山同为“盟友”。

探索推进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模式持续升级

切实以引领性项目支撑园区发展

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就在今年1月,彭州市与迪卡侬成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西部县域城市首次与国际体育巨头深度绑定。双方将在龙门山旅游度假区共建“迪卡侬(成都)·彭州户外活动中心”与户外运动教育基地,共同提能彭州户外运动IP,开发“体育+消费”新场景。今年8月,占地9.6亩的彭州“龙门径”户外运动中心(白鹿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可满足户外运动全链条服务需求。

围绕主攻产业方向及产业细分领域,园区签约白鹿河谷中法历史文化交流中心等6个、总投资23.3亿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有力有序加快43个项目建设,推进旅游区作为四川省首批第一梯队申报国家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切实以引领性项目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园区还以创新供给沉浸式场景为抓手,释放文旅消费新活力。以“彭派生活”为内核,创新打造“龙门越野”等四大垂类IP,深度融合文商农旅体业态。目前已成功呈现如通济海窝子探险公园等89个特色消费场景,总投资达43.97亿元。截至今年8月,已助力彭州接待游客15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96亿元。

接下来,园区将以高标准打造龙门山旅游区的百亿级文旅产业园区为目标,以特色品牌、赛事、产业“立园”,场景、项目、企业“满园”,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助力营造文商农旅体融合发展的“最北成都 彭派生活”城市氛围。

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

以“立园满园”为契机

加快推进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在位于彭州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天府蔬香园)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濛阳辅港),其场站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快进行着前期工作,为正式开工做准备。预计随着项目完工,彭州濛阳辅港将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好服务,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按照“立园满园”行动相关部署安排,天府蔬香园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加速建设“一带一路”商贸物流枢纽核心功能,一体推进“强功能、拓通道、兴产业、提质效”,奋力打造成都西北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高地。

加速濛阳港项目建设

在枢纽能级上强突破

今年5月,成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选址彭州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彭州片区)和简阳临空经济产业园电商智慧物流区(简阳片区)。“国家级物流枢纽成功落子,不仅标志着成都‘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三维协同格局全面成形,更以彭州为战略引擎,构建起‘买全球、卖全国、保西部’的农副产品保障体系。这对于彭州物流枢纽构建,按下了‘加速键’。”园区负责人表示。

目前,彭州片区立足“西部农副产品保供基地”定位,正在积极构建“3高3快3轨2站”立体交通网络,其中通过成汶铁路衔接中欧班列,依托濛阳港实现公铁多式联运,冷链物流设施覆盖西南地区80%的生鲜配送需求。

“彭州片区作为成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一环,将通过铁路干线衔接中欧班列,与青白江陆港、天府空港形成‘陆海空’立体联动,构建起覆盖欧亚的商贸物流网络。这既可以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保供支撑,也可以通过‘通道+枢纽+产业’模式,带动川西北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预计到2027年,成都国际铁路港(濛阳辅港)建成投运后,将带动就业5万人,货物运输量达3500万吨,成为成都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主骨架的关键节点。”该负责人介绍道。

随着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濛阳辅港)集疏运项目的建成投运,临港枢纽经济产业园建设也在同步全力推进,以强化陆港联动、探索陆港空港联动、完善立体通道为内容的国际枢纽功能也将进一步强化。

做强现代物流产业

在集聚发展上强突破

凌晨4点,当城市还在睡梦中,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濛阳市场)内就已灯火通明,来往货车川流不息,一片繁忙景象。濛阳市场每日果蔬交易量达1.5万吨,其中蔬菜近万吨,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国家级“南菜北运”转运站。

剑指“立园满园”,目前濛阳市场已落户成都永辉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老邻居云仓冷链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2025年上半年,园区实现规上限上销售额71.6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以商贸物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借着“立园满园”的东风,彭州正全力打造国际陆港绿色食品贸易枢纽。预计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数字化升级项目完成后,年交易量将突破1000万吨、交易额达7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交易量第一的国家级蔬菜市场、西南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国、保成都”。

园区以推动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力争到2027年,基本完成物流枢纽核心区建设,枢纽基础设施、功能设施基本健全,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和“优势互补、业务协同、利益一致”的枢纽运营机制。到2029年,物流枢纽功能持续增强,“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的枢纽经济进一步壮大,成为辐射全国的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标杆。

袁弘/文 图片据受访单位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