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2 21:01
(来源:光伏见闻)
罗斯资本(Roth Capital)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多晶硅产品进口关税细则最早可能于本月底正式公布,较此前预期的2026年3月大幅提前。这一决策提速背后,很可能与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直接相关。
该机构清洁技术领域董事总经理兼高级研究分析师Philip Shen在分析中明确,针对多晶硅及其衍生品进口的232条款关税,发布时间将早于市场预期。其援引消息称,白宫已明确“希望在本月底敲定关税公告”,并进一步预判细则“将在本月底或11月上中旬正式出台”。
232条款法定调查期为270天,原计划2026年3月才会公布最终裁定。Philip Shen指出,本月初中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强稀土出口限制,成为推动白宫加速推进关税决策的关键诱因——“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显著加快了白宫针对中国相关产业的政策落地节奏”。
自今年夏季美国启动232条款调查以来,多晶硅关税细则落地一直是全球光伏行业关注的焦点。就在上周的美国光伏电池技术大会上,仍有业内人士判断“美国政府或更优先推进半导体关税,多晶硅关税并非重点”,但当前政策推进节奏已彻底颠覆这一预期。
业内分析师普遍认为,此次232条款关税大概率覆盖全产业链——不仅包含多晶硅原料,还将涉及硅片、电池、组件等太阳能核心产业链环节。Philip Shen在报告中特别强调:“市场不应仅聚焦关税税率,配额结构的设计将更关键。”
据了解,美国繁荣联盟(CPA)已提交关税配额(TRQ)提案,建议对进口产品征收阶梯式关税:组件0.20美元/W、电池0.10美元/W、硅片0.07美元/W、多晶硅10美元/kg。同时为“可信盟国”(定义为“拥有安全非中资控制供应链”的国家)设定配额:硅电池、硅片及硅锭30GW,多晶硅4万吨。
这一提案已成为行业预判基准。罗斯资本9月行业报告就曾指出,尽管缺乏同类政策先例,但232条款最终裁定“大概率贴近CPA的产品专属关税方案”;另据PV Tech Premium报道,有行业分析师也明确表示,当前已将CPA提案作为关税落地的“基准情景”进行推演。
但Philip Shen在最新报告中给出更谨慎预判:CPA提出的配额标准“可能过高”,实际落地配额或“显著下调”,且不排除按国家分级设定配额的可能。这一变化将直接推高美国本土组件价格,进而影响光伏项目投资回报。
当前美国光伏制造业正面临“下游强、上游弱”的结构性矛盾:组件制造产能已实现规模化落地,但多晶硅、硅片等上游环节本土产能严重不足,高度依赖进口。232条款关税叠加即将实施的“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限制,将进一步加剧上游进口压力。
行业已开始提前应对。韩国化工巨头OCI集团上周宣布收购越南一家硅片厂多数股权,核心目的就是为其美国子公司Mission Solar规划中的电池工厂,锁定非FEOC渠道的硅片供应。
罗斯资本指出,First Solar或成为232条款的“最大受益者”。作为美国本土产能最大的组件企业,First Solar采用的碲化镉薄膜技术路线与硅基光伏完全独立,可彻底规避多晶硅关税及相关贸易限制的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若关税细则如期落地,全球硅基光伏供应链将加速向“美国盟国”转移,而First Solar等非硅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美国光伏市场格局可能迎来结构性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