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值得关注】全市工业园区错位发展、协同并进、特色彰显——企业“向新”成长 产业“枝繁叶茂”

2025-10-22 09:24

(来源:广安市工商业联合会)

秋高气爽,奋进当时。广安各工业园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项目建设紧赶工期,生产车间流水线奔忙。园区干部与建设者们正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紧抓施工黄金期,全力推动园区建设掀起新高潮、跑出“加速度”。

一组沉甸甸的数据,见证着广安工业园区的坚实步履:截至202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控规面积达168.9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79.38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达100.41万平方米。截至今年8月底,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增至56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00亿元;园区在建工业项目58个,储备项目37个。工业园区正日益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引擎。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广安对工业园区建设的精准谋划与实干魄力。我市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深入研判各园区功能定位与资源禀赋,科学编制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全市工业园区错位发展、协同并进、特色彰显,形成了多点支撑、多元并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广安经开区: 链式思维锻造新优势

10月20日,广安经开区新桥化工园区内,广安摩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全速运转。

这家将研发中心设于上海浦东的科技企业,为何将其目前唯一的生产基地落户广安?“除了优越的营商环境,园区内完善的原料配套是关键。”公司总经理助理蒲桃道出缘由,“像诚信化工、玖源化工等企业,就是我们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

在新桥化工园区,企业间“隔墙供应”“隔街销售”的协同场景已是常态。以绿色化工为主导产业,广安经开区精准布局,集聚了利尔化学、诚信化工、玖源化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四川先易达农化有限公司利用上游企业提供的乙二腈、三氯化磷、甲醇生产双甘膦;诚信化工与上游玖源化工、下游利尔化学之间也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闭环。这种高效协同,极大降低了物流和交易成本,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精准的产业定位需要精准的招商来落地。广安经开区坚持“挂图作战”指导招商,围绕绿色植保、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精心绘制“两图一表”,靶向拜访“3类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8家,精准对接专精特新企业20余家,成功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数个重点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近年来,广安经开区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聚焦主导产业,强化链式思维,持续补链、延链、强链,积极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岳池经开区: 优化服务激发新动能

日前,广安炳德药业有限公司迎来利好消息:其利福喷丁药品生产许可顺利通过省药监局专家现场评审。“审批进度比预期快了至少两个月!”公司副总经理文永安难掩喜悦,“这得益于园区创新服务中心提供的专业支持,从资料预审到专家培训,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服务效能直接关乎发展动能。岳池经开区将提升园区服务与承载能力作为关键抓手。今年6月挂牌成立的广安市医药健康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从注册申报到产品上市的全链条加速服务。同时,园区整合全县13个部门的151项涉企服务事项,设立企业综合服务驿站,实现“一单尽览、一站办理”,切实为企业办事减负增效。

在优化“软环境”的同时,园区“硬配套”也在同步升级。公共食堂、便利超市、新增公交站点相继投用,一批人才公寓加快装修进度,全方位满足企业员工生活需求。通过“编制”引才、校地合作等渠道,园区持续强化人才支撑,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优越的软硬环境催生了项目建设“加速度”。今年1至8月,岳池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全口径产值153.9亿元,同比增长13.8%。1至9月,岳池经开区新开工2个、竣工投产3个医药项目,11个在建医药项目全速推进。园区平台能级持续提升,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产业承载力不断增强。一个服务生态与产业生态同步优化、沿着“建圈强链”路径稳步迈进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广安高新区: 创新驱动带来新成果

“38秒!比以前快了22秒!”10月17日,在广安高新区的四川劲德星科技有限公司注塑车间,负责人蒲俊指着全自动生产线产出的新型滚筒洗衣机分配器盒兴奋地介绍。这批5000件产品即将发往重庆海尔主机厂。

这家成长型企业,凭借“总部在邻水、技术部门在重庆”的“技术飞地”模式,成功完成设备升级,并于今年2月跻身海尔、海康威视等核心企业的配套商行列。

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的跨越,是广安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人才集聚的生动实践。作为省级高新区,园区紧扣“创新资源共享、人才引育”核心,打出“平台共建、技术共研、人才共用”组合拳。园区成立由党工委书记挂帅的科技创新工作专班,配齐配强科技骨干,精准指导企业攻关AI视觉识别、冷冲压仿真等关键技术,今年已成功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9项,获460万元资金支持。

创新平台的建设让企业研发“如虎添翼”。园区实体化运行西南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5名专家教授担任“科技顾问”;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劲德星科技借势建立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去年投入研发资金500多万元,2项发明专利转化后,生产效率提升15%,成本下降2%,今年产值预计突破1.8亿元,同比增长40%。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园区创新推行“编制在县、研发在企、成果共享”模式,为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引进20名紧缺高层次人才。这些“带编专家”扎根一线,成为技术攻坚的“尖刀兵”。同时,园区积极争取设备更新奖励,助力6家企业获得479万元资金,推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新装备投入,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2024年,园区企业研发投入达1.46亿元,同比增长9.89%。截至目前,园区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169项,42项发明专利、25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成功转化,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见证着创新的力量。

未来,广安高新区将聚焦壮大“112”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创新驱动,力争2025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65户,创建省级众创空间,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川渝汽摩智能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谱写崭新篇章。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我市各工业园区正以昂扬的姿态,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版图上描绘着更加壮阔的画卷,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坚实支撑。

(来源:广安日报)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