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2 09:46
报告导读:
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菌灭藻剂、杀微生物剂等,通常是指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死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化学制剂。在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杀菌剂的分类方式较多,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工业杀菌剂和农业杀菌剂;按原料可分为无机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砷杀菌剂、取代苯类杀菌剂、唑类杀菌剂、抗生素类杀菌剂、复配杀菌剂和其他杀菌剂;按使用方式可分为保护剂和治疗剂;按传导特性可分为内吸性杀菌剂、非内吸性杀菌剂和保护性杀菌剂。全球杀菌剂行业规模稳步扩大,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19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15%。未来,在农业增产、公共卫生防护和食品安全保障等多重需求的驱动下,全球杀菌剂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8年,全球杀菌剂规模将增至229.42亿美元。数据显示,中国杀菌剂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36.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34%。中国作为全球杀菌剂的生产与出口大国,近年来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出口数量显著高于进口。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杀菌剂出口量为24.37万吨,同比增长40.43%;出口金额为78.85亿元,同比增长27.74%。2025年1-8月,中国杀菌剂出口量为19.14万吨,同比增长25.09%;出口金额为62.11亿元,同比增长27.77%。这主要得益于国内杀菌剂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成本优势。同时,随着国际市场对环保型、高效杀菌剂需求的增加,中国杀菌剂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在进口方面,中国目前以引进高端杀菌剂产品与技术为主,以满足特定领域和高端市场需求。随着国内产业持续发展,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度正逐步降低。2021-2024年间,中国杀菌剂进口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24年中国杀菌剂进口量为2.72万吨,同比下降4.98%;进口金额为20.44亿元,同比下降23.08%。2025年1-8月,中国杀菌剂进口量为2.25万吨,同比增长15.19%;进口金额为17.29亿元,同比增长21.71%。全球杀菌剂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清晰的梯队化特征。第一梯队由拜耳(Bayer)、巴斯夫(BASF)、先正达(SYT)、陶氏杜邦(DowDuPont)、UPL等国际农化巨头主导,这些企业凭借其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产品体系,在技术和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主要包括新安股份、安道麦、联化科技、利民股份、华星化工、辉丰股份、诺普信、扬农化工、中旗股份、海利尔、长青股份等一批具备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中国本土企业,它们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并持续拓展海外业务。第三梯队则由众多规模较小的区域性企业构成,在特定区域或细分产品市场中开展经营。整体来看,全球杀菌剂市场已形成跨国企业引领、国内骨干企业跟进、众多中小企业补充的多层次竞争格局。
基于此,依托智研咨询旗下杀菌剂行业研究团队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并结合多年调研数据与一线实战需求,智研咨询推出《2025-2031年中国杀菌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本报告立足杀菌剂新视角,聚焦行业核心议题——变化趋势(怎么变)、用户需求(要什么)、投放选择(投向哪)、运营方法(如何投)及实践案例(看一看),期待携手行业伙伴,共谋行业发展新格局、新机遇,推动杀菌剂行业发展。
观点抢先知:
相关概述: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菌灭藻剂、杀微生物剂等,通常是指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死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化学制剂。在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杀菌剂的分类方式较多,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工业杀菌剂和农业杀菌剂;按原料可分为无机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砷杀菌剂、取代苯类杀菌剂、唑类杀菌剂、抗生素类杀菌剂、复配杀菌剂和其他杀菌剂;按使用方式可分为保护剂和治疗剂;按传导特性可分为内吸性杀菌剂、非内吸性杀菌剂和保护性杀菌剂。
行业相关政策:中国杀菌剂行业正处于政策驱动与市场变革的关键节点。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深刻影响着行业的研发方向、生产规范及市场格局,推动杀菌剂产业向绿色化、高效化转型。例如,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提出要限制高毒、高残留以及对环境或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大的农药原药(包括福美类杀菌剂等)生产装置。2025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开展2025年“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提出农药执法要以除草剂、生物农药为重点,依法严厉打击生产经营禁用农药、假劣农药、未经登记农药,无证生产经营农药(含以委托加工名义出借农药生产许可证和农药登记证),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出具虚假登记试验报告等违法行为。
产业链核心节点:杀菌剂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其中原材料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工原料,液氯、液氨、硫酸等无机化工原料,环丙基甲基酮、1,2,4-三氮唑、环氧乙烷等中间体。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精馏塔、干燥设备、包装设备等。产业链中游为杀菌剂研发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农业、林业保护、城市绿化、工业防腐、医疗消毒等领域。
全球市场规模:近年来,在全球农作物播种面积趋于稳定、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杀菌剂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农业领域,面对由真菌和细菌引发的各类作物病害,高效杀菌剂已成为保障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公共卫生领域在甲型流感、埃博拉等传染病频发的背景下,消毒防护需求显著增加,进一步拉动了杀菌剂的应用;此外,伴随全球人口增长与消费升级,食品行业对安全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杀菌剂在肉类加工、果蔬保鲜、包装消毒等环节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球杀菌剂行业规模稳步扩大,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19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15%。未来,在农业增产、公共卫生防护和食品安全保障等多重需求的驱动下,全球杀菌剂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8年,全球杀菌剂规模将增至229.42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杀菌剂作为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药剂,通过杀死或抑制病原物来保障作物健康与产量。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政策的推动,杀菌剂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增长。农业领域是杀菌剂的主要消费市场,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高效、低毒、环保的杀菌剂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工业杀菌剂在食品加工、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扩大。在此背景下,中国杀菌剂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杀菌剂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36.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34%。随着国内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政策的加强,预计中国杀菌剂市场将持续扩大,特别是环保型、生物型杀菌剂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
贸易情况:中国作为全球杀菌剂的生产与出口大国,近年来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出口数量显著高于进口。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杀菌剂出口量为24.37万吨,同比增长40.43%;出口金额为78.85亿元,同比增长27.74%。2025年1-8月,中国杀菌剂出口量为19.14万吨,同比增长25.09%;出口金额为62.11亿元,同比增长27.77%。这主要得益于国内杀菌剂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成本优势。同时,随着国际市场对环保型、高效杀菌剂需求的增加,中国杀菌剂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在进口方面,中国目前以引进高端杀菌剂产品与技术为主,以满足特定领域和高端市场需求。随着国内产业持续发展,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度正逐步降低。2021-2024年间,中国杀菌剂进口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24年中国杀菌剂进口量为2.72万吨,同比下降4.98%;进口金额为20.44亿元,同比下降23.08%。2025年1-8月,中国杀菌剂进口量为2.25万吨,同比增长15.19%;进口金额为17.29亿元,同比增长21.71%。
企业格局:全球杀菌剂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清晰的梯队化特征。第一梯队由拜耳(Bayer)、巴斯夫(BASF)、先正达(SYT)、陶氏杜邦(DowDuPont)、UPL等国际农化巨头主导,这些企业凭借其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产品体系,在技术和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主要包括新安股份、安道麦、联化科技、利民股份、华星化工、辉丰股份、诺普信、扬农化工、中旗股份、海利尔、长青股份等一批具备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中国本土企业,它们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并持续拓展海外业务。第三梯队则由众多规模较小的区域性企业构成,在特定区域或细分产品市场中开展经营。整体来看,全球杀菌剂市场已形成跨国企业引领、国内骨干企业跟进、众多中小企业补充的多层次竞争格局。
市场趋势:(1)未来,中国杀菌剂行业将朝着精准与高效的方向持续深化。其核心将超越单纯追求药剂毒力的提升,转而侧重于作用机制的优化与应用效率的突破;(2)绿色化将成为引领中国杀菌剂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未来的研发将更加聚焦于环境相容性高的产品,其内涵包括源头绿色与过程减排。
报告相关内容节选:
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
《2025-2031年中国杀菌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基于最新、最全的中国产业链数据,融合权威官方统计、深度企业调研、资本市场洞察及全球信息,通过严格的智能处理和独家算法验证,确保分析结论高度可靠、透明且可追溯。
智研咨询专注产业咨询十五年,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市场地位证明、专精特新申报、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企业排行、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