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千亿级市场将至!龙头强强联合,动力电池回收概念股成色如何?

2025-10-22 17:5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预计到2030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A股市场上,动力电池回收概念股共包括42家公司,多家公司已形成较大产能规模。近期,多家龙头企业官宣战略合作,有望实现强强联合。

来源:摄图网

来源:摄图网

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并透露,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根据新能源汽车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

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动力电池富含锂、钴、镍等重要金属,这些资源具有战略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当于开辟了“城市矿产”新来源,能够高效提取和再生利用这些重要金属,将有效降低对原生矿产的开采和进口,这既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有力抓手,也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司长刘洪生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动力电池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锂离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再生黑粉等多个方面,有力支撑和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企业实现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回收率达96.5%,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此外,动力电池结构复杂,应用场景多样,涉及行业众多,给高效回收利用带来挑战。为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工作统筹管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共同推动组建全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汇聚原材料、电池生产、整机装备、回收拆解、化学处理、再生利用等相关行业力量,统筹规划动力电池回收标准体系,强化产业链上下游标准衔接配套,面向汽车、船舶、储能、轨道交通、飞机等领域电池回收利用需求,尽快出台一批重要国家标准,为高水平标准供给提供技术组织保障。

动力电池回收概念股成色如何?

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动力电池回收概念股共包括42家上市公司,多家公司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产能规模较大。

其中,天力锂能(维权)301152.SZ)已建成年产1万吨碳酸锂回收产能,通过布局碳酸锂回收再生业务,公司有效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保障了关键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面对锂、镍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优化供应链管理,依托回收再生业务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公司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强供应链韧性,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天奇股份002009.SZ)锂电池循环业务核心子公司天奇金泰阁专注于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再生利用,能够循环产出电池材料,已实现锂电池全元素再生且生产全流程碳足迹可追溯。天奇股份目前已建成投产10万吨废旧锂电池(5万吨三元及5万吨铁锂)处理规模,主要产品包括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锰、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磷酸铁等。2025年上半年,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02%。

迪生力603335.SH)控股子公司广东威玛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锂电池综合回收处理和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之一,主要产品有电池级的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碳酸锂等锂电池基础材料。2024年,广东威玛综合回收处理硫酸镍、硫酸钴有价金属量约3800金属吨以及碳酸锂700实物吨,全年产品交付合格率平均为99.87%,并通过了《3万吨/年废旧动力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环评验收。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有望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实现强强联合。

中伟股份300919.SZ)9月3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厦钨新能688778.SH)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在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固态前驱体、富锂锰基前驱体等产品以及循环回收和锂产品的合作量预计达11.5万吨/年,其中四氧化三钴约4万吨/年,三元前驱体约5万吨/年,碳酸锂/磷酸锂约1.5万吨/年,回收料业务约1万吨/年,三年总量合计约34.5万吨。

格林美002340.SZ)9月18日披露,公司与欧美优势动力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企业ASCEND ELEMENTS, INC共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决定构建欧洲领先的动力锂电循环产业体系,包括合作建设欧洲领先的动力锂电池回收体系、拆解与黑粉制造体系、锂镍钴资源化与电池材料再制造产业体系,服务欧洲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发展,并将积极探索在美国合作推进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工程电池材料生产的可能性。

天奇股份9月2日公告,公司与亿纬锂能(维权)300014.SZ)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共同构建锂电池“制造—应用—逆向回收—再生利用”全链条闭环体系,通过强化回收网络布局、高效分选与再生利用等逆向供应链环节,共同构建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价值链闭环,提升产业链韧性。

有公司股东官宣减持计划

10月20日,共有32只动力电池回收概念股上涨,占比为76.19%。其中,天力锂能上涨11.68%,天奇股份、豪鹏科技001283.SZ)、国轩高科002074.SZ)、超频三300647.SZ)、南都电源300068.SZ)、宁波精达603088.SH)涨幅居前。10月21日,迪生力涨超6%。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动力电池回收概念公司近期发布了股东减持计划。

其中,浙矿股份300837.SZ)10月20日和21日均小阳线上涨。公司10月20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利华的一致行动人陈连方、陈利刚因自身资金需求,拟于2025年11月11日至2026年2月10日合计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00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9999%。

天力锂能2025年10月14日披露,公司股东安徽高新投新材料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于2025年11月5日至2026年2月4日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56.2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3%。

光华科技002741.SZ)2025年9月6日公告,公司董事长陈汉昭,董事、财务总监蔡雯,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杨荣政因自身资金需求,分别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65.02万股、8.33万股、4.46万股,即分别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02%、0.01%。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