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2 14:55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前方发生矿山透水事故,需要紧急排水。”接到指令,大功率排水抢险车迅速开到指定位置。几名队员在指令下迅速行动:卸货、连接、调试……与此同时,电缆铺设小组已精准接通水下电源,并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很快,数条“水龙”喷涌而出,险情被成功化解。这不是某起真实的矿山事故现场,而是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排水组大流量排水抢险车操作项目的比赛现场。每名参赛队员都神情严肃,整个操作过程节奏紧张,团队配合有序默契,与真实救援现场无异。
在这里,各组队员在展现应急救援“速度与激情”的同时,更展现了对“安全、科学、高效”的极致追求。
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是由应急管理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组织,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济宁市人民政府协办,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竞赛,以“淬炼生命之光、铸就先锋力量”为主题,按照“贴近实战、突出专业、科学规范”原则,设置矿山、隧道、钻探、排水4个组、19个比赛项目,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委直属事业单位和中央企业的64支代表队700余名队员参赛,规模创历届之最。
沙场龙虎动、练兵气如虹。可以说,本届竞赛既是一场以赛促训的“公开检阅”,又是一次科技赋能救援的“集中路演”,更是一曲对标英雄楷模、锻造新时代矿山应急救援尖兵的“雄壮序曲”。
对标实战 锤炼硬核
立足主责主业打造“一专多能”
“这项竞赛1987年开始举办,今年已经是第十三届。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项目越来越贴近实战。救援需要什么,我们就比什么。”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副主任、本届竞赛裁判委员会裁判长李胜利道出了比赛的核心宗旨。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本届竞赛设置了19个贴近实战的项目。
矿山和隧道救援队伍不仅在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还在各自领域的事前预防和自然灾害抢险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矿山救援队伍的建设立足主责主业,朝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本届竞赛也通过拓展救援领域、创新竞赛科目、优化参赛队伍构成等,进一步推动矿山救援队伍加强一专多能建设。
“要提前把绳子捋好,找好绳头,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兵团队的队员一边旁观竖井提升项目其他组的比赛,一边总结经验、调整接下来的技术动作。
“竖井提升”项目作为本届竞赛新增的项目,重点考核救援人员运用绳索等救援装备,在有限空间等复杂环境下开展救援的实战能力。这个项目技术难度大、场地要求高,给参赛队伍带来严峻考验。刚完成这个项目的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铜川队队员赵嘉庭满头大汗地告诉记者,这个项目需要团队成员通力合作,最终将假人“营救”出井,对体能的消耗很大。“这个项目和‘综合八项’里的攀绳项目都体现出应急救援对绳索运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出现在国际救援赛事中的攀绳项目也出现在这届竞赛中,这既是赛事跟国际接轨的体现,也说明对我们救援队伍‘一专多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赵嘉庭说。
类似可应用于多元化救援场景的,还有大功率排水抢险车操作项目。比赛中用软管取代钢管连接排水,可以更好地适用城市内涝等洪涝抢险救援。“此前在湖南岳阳洞庭湖决堤抢险和今年内蒙古哈素海地区排涝救灾工作中,都运用了大功率排水抢险车。”李胜利介绍道。
此外,本届竞赛还设置了高空攀爬、巷道冒顶处理、高温高湿环境探查、现场医疗急救处置等贴合实战的科目,旨在以赛促战,推动矿山救援队伍将训练成果深度应用于救援实战。
“我们去年参加了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相比之下,本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对作业规范的要求更高。因为操作规范是安全救援的前提。”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能源队大队长、本届竞赛裁判组副裁判长任晓东说。本届竞赛评分更为精准,裁判会综合考量完成速度、流程规范、技术细节、安全意识和团队配合等方面情况。“提前一分钟打通,对里面的人来说就会早一分钟被解救。所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时越短,加分越多。但如果机械设备的操作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就会被扣分。”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总工程师、本届竞赛隧道组的裁判组组长王献泽说。精准化的评分看似苛刻,却能引导救援队伍在训练中追求效率的同时,将安全规范操作形成“肌肉记忆”,提升救援实战的安全性。
“以往的模拟救援项目像演习,但这次更接近实战。”结束了模拟救灾项目的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中国有色)大冶队的领队感叹道。这个项目中,队员头戴头灯,深入井下,随时要准备应对无光源、通道遇阻、模拟火灾等多变情况,还要搜索伤员、勘察伤情、实施医疗救援。视线受限、地形复杂、救援任务紧急,给参赛队员带来很大的心理挑战。如何锻造一颗处变不惊的“大心脏”,也是本届竞赛为参赛队伍日常训练提出的新命题。“与竞赛时的紧张不同,在实际救援中,被困的是我们的工友,救援就是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紧张程度会高于竞赛。所以队员的心理建设非常重要。”
应邀出席本届竞赛的国际矿山救援组织秘书长埃里克斯·格雷斯卡对本次大赛印象深刻。他认为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不仅在模拟环境中考核队伍的表现,更尽可能地在真实条件下检验队伍的应急能力,是提升矿山救援水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体系化的模拟实战项目、精细化的评分标准和对心理建设的重视,使本届竞赛抓住了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牛鼻子”,起到了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作用。
科技赋能 精准高效
从人海战术到人机协同
赛场上的“救援橙”格外耀眼。他们身穿的橙色制服耐磨防水,头顶的安全帽可以加装不同设备套组,脚下的防护鞋轻便稳定,身后背着小体积高性能的空气呼吸装备……从个人装备开始,科技感就已拉满。
更大的变化在于大型设备。场地内不管是大型钻机还是大功率排水设备都装上了“轮子”,救援的速度、效率进一步提升。
本届竞赛,传统意义上“泥泞”与“汗水”交织的画面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与装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场景。
“以往救援主要靠人,用老话说叫‘人替人’。现在这种情况因为装备的发展有了显著改变。”任晓东说,救援装备科技水平的提升不但可以增强救援的效果,还可以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提升被救者的生还率。
搭载智能定位系统的水平钻机能够扫描周边环境、分析地质结构、锁定被困方位、规划钻进路线;定向仪器实时追踪轨迹、动态调整角度、定位救援路径,为救援行动找到“最优路径”;灾害气体分析快速识别有害气体种类和浓度,为科学制定救援方案提供支撑……这些项目在本届竞赛中悉数亮相,突出科技应用,通过运用救援新技术,提升救援精准度,从而引导救援队伍主动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
场外的技术装备展区,如同救援科技装备博览会现场。这里有场内巡逻的救援机器狗、探查多重地形的生命探测仪、可以标注井下人员位置的空气呼吸器、可以助人轻松搬起重物的外骨骼装置……
为加强矿山救援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本届竞赛开辟了矿山救援先进技术装备展区,分为应急救援装备展区和钻探救援装备展区,集中呈现我国矿山隧道救援技术装备的创新成果。
应急救援装备展区以“科技赋能新质救援能力”为主题,面积达12300平方米,有来自155家企业的710余台(套)各类技术装备,涵盖了矿山救援“侦测—决策—救援—保障”全链条,综合展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国内外矿山、隧道救援先进适用技术。
钻探救援装备展区以“精准打通生命通道”为主题,展示了来自52家企业的172台(套)技术装备,包括大口径垂直水平钻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可满足全流程钻探救援需求。
“中国日益增强的工业制造能力,是助力矿山救援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埃里克斯·格雷斯卡在参观应急救援装备展区时说,“多年来,中国在矿山救援领域的装备建设和技术进步,例如自动化、生命探测等方面,值得全世界学习。”
展区内,多支国家级矿山、隧道救援队伍也带来了自主研发、设计的多种救援装备。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特勘队自主研发的模块化泥浆泵组,解决了泥浆泵体积大、运输安装不便的问题;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自主研发的“先锋号”救援盾构机,可快速打通坍塌体,开辟逃生通道,帮助被困人员快速逃生,填补了以往长距离坍塌没有专用救援装备的空白;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西特勘队研发的矿山垂直生命探测仪,搭载多种探测装置,可以为快速找到被困人员提供帮助。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科技建队’工作要求,我们结合救援实战需求创新改进应急救援装备,这次带来了‘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科技创新成果。”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西特勘队常务副队长张秀泉说,“平战一体是很多钻探组、隧道组队伍的管理特色。救援技术装备研发也是我们队伍的一个发展方向。”近年来,救援工作的重心不断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延伸,矿山救援队伍承担的预防性安全检查、危险作业监护等安全风险防范任务也日渐增多。“救援装备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也是我们促进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
“展示活动搭建了供需交流的平台,来自全国的矿山救援队伍、科研机构、企业代表通过现场观摩、技术交流,共同推动研发更加贴合矿山救援实际、更加先进、更加智能的应急救援装备。”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技术装备部科技处的戴其浩说。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光荣旗帜下的薪火相传
开幕式上,以“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王菊喜为代表的8名英模,迈着整齐的步伐,护卫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会旗庄严入场。这面旗帜承载着光荣与使命,也见证着薪火相传。
在分赛场的展区中,3台水平钻机“身披”大红花,作为“功勋装备”接受往来人员的注目礼。
赛场上,多支英雄救援队伍的旗帜飘扬,队员们胸前的铭牌诉说着他们曾经的英勇。
…………
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发展至今,已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1354支、8.8万余人,形成了涵盖矿山、危化、隧道、油气、专业支撑保障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应急管理部建部7年以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事故灾害救援1.8万余起、抢救遇险人员8000多人,创造了很多教科书式的救援奇迹。
今年,安徽淮南潘二煤矿“2·17”冒顶事故中15人涉险,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出动救援,成功救出14人。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中,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西藏队、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第一时间出动救援。今年汛期在内蒙古哈素海地区,集结了20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排涝救灾工作,累计排水4500余万立方米,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这支救援队伍还走出国门。在缅甸7.9级地震救援中,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被编入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跨国救援,是第一支灾后抵达缅甸、第一支救出被困生还人员的国际救援队伍,展现了中国救援队伍的良好形象。
赛场上,这种使命传承无处不在。在考验极限的攀绳比赛现场,总有队员咬牙坚持,他们一边给自己加油一边往上爬的身影,就是这支队伍永不放弃的写照。即使比赛时下着大雨,参与小导硐项目比拼的队员也在泥水中用力挖掘,奋力向前。快一点,被困人员获救的希望就大一点。“为了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我们这支队伍就应该弘扬这样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李胜利动情地说。
“我们这支队伍要坚定地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我再三要求队员确保操作安全,一方面是为自己负责,另一方面也是为被困人员负责。”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四川排水队的叶勇辉说,如今“灰犀牛”“黑天鹅”事件不时发生,更需要应急救援队伍冲锋在前、奋勇拼搏。
参赛队员的坚持和拼搏,也给现场观战的一线矿工带来了满满安全感。“在井下可能随时面临危险,对于我们井下一线工人来说,通过观看比赛也获得了安全感。”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南屯煤矿的掘进工王彦钊说。
“这次参赛的队员基本上都来自于生产一线,长年在野外工作的他们,非常能吃苦。”张秀泉在介绍起自己的队员时充满自豪感。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西特勘队曾参与过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救援,他们打通救援孔,为矿工的成功获救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里有功勋卓著的“老牌劲旅”,也有浙江省矿山救护队这样的“新生力量”。“国家队的正规化建设,比如人员的配备、装备的配置、日常的训练和队伍的管理都给我们很大的触动,从中学到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浙江省矿山救护队副中队长尹夏勇说。通过同场竞技,各支队伍在技能较量、意志比拼的同时,也互相交流、查找不足。
参赛队员的构成也呈现年轻化、多元化趋势。“我们这次参赛的队员有1989年的,也有‘00后’,这些队员参加了比赛后,会将学到的经验技术带回队伍,传递给其他一线救援队员。”张秀泉说。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福建队的徐莉是比武场上为数不多的女队员之一。“我认为勇气和力量不分性别,希望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可以更多地到一线开展救援”。在医疗救护项目中表现出色的她,认为应急救援事业很崇高,自己会持之以恒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这边巾帼不让须眉,那边脱下军装依然奋战在保护群众第一线。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五局贵阳队的彭乾曾在西藏驻守8年,脱下军装后毅然加入应急救援队伍。他认为:“在西藏保家卫国十分光荣,加入应急救援队伍,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一样光荣。”
赛场的硝烟已经散去,守护生命的战斗永不落幕。这支用责任、科技、大爱锻造出的应急救援铁军,正时刻准备着,响应国家救援调度,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赴汤蹈火、竭诚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