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2 00:00
□ 本报记者 盖颐帆 张蓓
10月18日,青岛。在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现场,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海外合作伙伴,穿梭于近300余件展品之间。
客商交谈、合作意向等勾勒出山东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产品“出海”的新图景。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三多三少”:高端市场多了,同质产品少了;产业协同多了,“单打独斗”少了;解决方案多了,单一产品少了。
优质产品是“硬通货”
今年9月,中国客车品牌首次进入迪拜公共交通领域。这笔包含100辆公交车(含40辆纯电动汽车)的订单,创下阿联酋最大批量纯电动客车订单纪录,意味着中国新能源客车在高端市场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征服”以严苛著称的迪拜市场,并非易事。“迪拜的标准比欧洲还要严格,我们的产品能过关斩将,证明了中国制造已具备国际竞争力。”中通客车董事长王兴富说。
今年前三季度,中通客车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远高于销量增速,体现出高端产品的价值跃升。
无论外贸还是内销,优质产品都是“硬通货”。潍柴负责东南亚船用动力应用配套业务的杜冬风介绍,70多艘搭载潍柴甲醇发动机的货船已在长江投用,相较传统柴油货船减碳约90%。更关键的是,潍柴通过材料升级和设计,破解了甲醇腐蚀、溶胀影响机械的行业难题。
协同出海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全球化竞争中,单打独斗已成为过去,生态与协同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山东重工集团国际商务部部长兰俊杰介绍,目前,山东重工旗下传统企业共有海外渠道超1000家,其中协同式渠道超200家,同时代理潍柴、中国重汽等企业产品。
山东重工积极推进新能源战略转型,构建涵盖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工业叉车及动力系统的新能源产业链。在大会新能源展区,纯电、混动、氢燃料电池及氢内燃机等多技术路线的整车整机与核心“三电”系统集中亮相,展现出全产业链的技术储备。
在占据重卡出口半壁江山的背景下,凭借集团全产业链出海,中国重汽也实现了新能源技术质的飞跃。上个月,中国重汽实现了目前续航里程最长的重卡出口——续航超500公里、搭载800度电池的纯电重卡,已发往拉美地区。与此同时,企业在中东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8.7%,展现出强劲势头。
“不管是本土还是海外供应商,都要跟着集团整车整机本地化步伐‘走出去’。”山东重工集团总经理王志坚说,这种“协同出海”的模式,不仅能规避贸易壁垒风险,更通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形成区别于欧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
从卖产品到供方案
新能源展区内,华为液冷超充解决方案展台前人头攒动。2.4兆瓦充电桩可为轻卡等商用车充电,满足800公里/天的续航要求,10分钟就能将400V电池从10%充到80%。
“除依托自有产品外,我们结合华为等优质外部资源,构建起产业协同的超充生态圈。”山东重工集团新能源转型总监王琛表示,通过与华为合作,山东重工成功解决了海外用户的续航焦虑。
目前,华为超充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形成“车桩协同”出海新格局。山东重工和华为合作的充电站落户墨西哥,为一家物流公司的电动汽车提供绿色能源。
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非洲市场,山东重工还专门成立电力装备公司,为客户提供基于太阳能和传统发电的自供电解决方案。
由产品制造商向提供综合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产品服务商转型,是山东重工的目标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山东重工产品出口收入达727亿元,全年目标锁定千亿大关,其中,新能源产品的贡献已初见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