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深交所监管函:李云龙存在违规行为!事发梦洁股份

2025-10-21 21:17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挖掘机007)

2025年10月20日,一封来自深交所的监管函悄然落在梦洁股份董事长姜天武的案头。与此同时,湖南证监局也下达了行政监管决定书。

文件措辞严厉,直指公司直营专柜与子公司福建大方睡眠公司存在收入成本跨期确认、销售返利跨期冲减营收、职工薪酬计提不实等多项财务违规。更严重的是,子公司通过往来款向法人叶某峰提供资金拆借,余额高达6338万元,且长期未采取有效追偿措施。

监管认定,姜天武、总经理涂云华、财务总监李云龙未能勤勉尽责,违反《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行为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整改期限为三个月,须提交书面报告。

这份迟到的监管文书,揭开了梦洁股份长达数年的治理黑洞,也将一位连续投出13次反对票的女董事——陈洁,推至聚光灯下。

自2022年2月当选董事以来,陈洁从未停止质疑。每一次董事会,她都对关键议案投下反对票。她质疑财报真实性,质疑资金占用,质疑管理层对重大风险的沉默。

她的声音起初被视为异类,甚至被边缘化。但监管函的发布,证明她并非偏执,而是早早就看到了别人选择忽视的问题。

问题的起点,是福建大方睡眠科技有限公司。梦洁股份持有其97%股权,而法人代表叶艺峰持股3%。2021年末,该公司以“往来款”名义向叶艺峰个人账户划款6602.73万元。当年即全额计提坏账,但资金始终未收回。截至2025年9月,拆借余额仍为6338万元。

陈洁多次公开指出,此行为已涉嫌职务侵占。她不解的是,为何公司仅以仲裁方式追讨,而不提起刑事控告?为何叶艺峰仍能继续担任子公司董事长?

她在2025年8月对半年报投反对票时强调,无法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并恳请监管部门彻查。

监管函证实了她的部分质疑。除了资金拆借,公司还存在多项财务跨期问题。2022至2024年,直营专柜收入成本确认不规范,销售返利冲减收入时间不当,职工薪酬计提亦存在滞后。这些问题叠加,使得财报的可读性与可信度大打折扣。

而这一切,发生在一场复杂的控制权更迭背景之下。2022年,梦洁实控人姜天武因定增兜底协议面临3.6亿元债务危机。危急时刻,金森新能源以3.85亿元受让股份并获得表决权委托,成为控股股东。表面看是一次市场化交易,实则背后暗藏玄机。

金森新能源的实际资金来源,最终指向中战华信集团实际控制人刘必安。此人曾以“中战系”名义在湖南多地开展非法集资,涉案金额数十亿元,牵涉投资者超两万人。2023年8月,刘必安被立案侦查,其资本版图迅速崩塌。

更蹊跷的是,金森新能源并未真正掌控梦洁。按协议,其应在两个月内主导董事会改组,委派总经理与财务总监。但直到2023年2月,换届才完成。11名董事中,姜天武阵营占5席,金森提名6人,包括陈洁。然而,此后李国富、刘彦茗、罗庚宝等人陆续辞职,仅陈洁一人坚守。

控制权交接过程中,还发生过一次关键篡改。2022年董事会决议原规定,管理层在过渡期内仅负责年报编制,不得擅自决策重大事项。但正式公告中,这一限制性条款被删除。三位董事当场反对,却被记为弃权。这一细节,暴露出公司治理中信息披露被操纵的风险。

2025年1月,局势再生变数。“创投大佬”吴世春通过旗下青云数科,斥资2.3亿元接盘姜天武前妻所持10.65%股份,正式入局。吴世春曾投资趣店、理想汽车,以高回报著称。他的入场,被市场解读为资本博弈升级。

同年8月,姜天武方面宣布解除与金森新能源的表决权委托协议。至此,梦洁股份形成三方对峙格局:姜天武持股13.52%,吴世春持股10.65%,金森新能源持股10.3%。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控制董事会,公司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刘必安所持股份目前处于司法冻结中。未来极可能被强制执行,用于清偿非法集资案受害人的损失。这意味着,梦洁股份的股权归属仍悬而未决。而吴世春的真实意图,也尚未明朗。他是否意在产业整合,还是另有所图?市场仍在观望。

尽管治理混乱,梦洁股份的经营数据却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回暖。半年报显示,营收7.34亿元,同比下降14.83%;但归母净利润达2541.5万元,同比增长26.27%。扣非净利润亦增长53.46%。市场似乎愿意为这一数据买单,股价从去年低点1.74元回升至4元,市值翻倍。

但这短暂复苏能否持续,仍取决于治理能否真正修复。监管已责令整改,但整改的深度与边界尚不清晰。是仅修正财务处理,还是重构权力结构?是追究历史责任,还是继续维持现状?

一家创立44年的民族品牌,曾以高端形象赢得市场。如今,它不再只是一个关于产品的故事,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资本市场中那些未被约束的权力、未被严格执行的规则,以及那些在信息披露缝隙中游走的灰色操作。当反对票成为常态,当监管函成为常态,我们不得不问:究竟需要多少代价,才能让一家上市公司回归本源?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