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2 09:50
(来源:黄山在线)
转自:黄山在线
秋日的黄山大地,处处升腾着发展的热浪,时刻跳动着奋进的脉搏——
一个个项目部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一处处建设点铆足干劲奋勇向前,一批批重点工程正在高速度、高标准推进,为黄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硬核支撑。
“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强化项目支撑作用,做好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群策群力、凝心聚力,以昂扬姿态迅速掀起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潮。
加快项目推进
筑牢高质量发展“硬底盘”
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项目现场,运料车与摊铺机协同作业,双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小型压路机联合碾压,施工有序高效;新安江防洪治理工程现场,巨型钢模台车巍然矗立,钢筋焊接火花与机械轰鸣交织成独特交响,510.09米长暗涵主体正在紧张建设中;黄山盛龙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超10亿元的年产4万吨高档新型装饰纸、2000万张浸胶纸及产业研究院建设项目,100多名建筑工人在各自作业区域内忙碌,土石浇筑、钢筋绑扎等关键基础工作有序进行……
秋日时节,行走在黄山大地,城乡各个施工现场都开足马力,演绎着项目建设“速度与激情”,一幅不断追赶超越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正徐徐打开。
大项目如火如荼的背后,是我市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不断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子”,我市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坚定不移谋项目、招项目、干项目。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市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00余个,总投资4800亿元,投资运行和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黄山T1线一期工程、屯溪区工业母机、高新区光洋精密零部件和瑞兴汽车零部件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新安江防洪治理工程、银联黄山园区首期建设、歙县盛龙高端装饰纸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农夫山泉黄山生产基地、中安科创城、市妇幼保健医院等一批项目已建成投运,对投资稳增长起到良好支撑。项目质量总体较高,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我市省级开工动员项目开工率、纳统率均为100%,均居全省第一位。
一个个新项目加速落地,一批已建成的项目释放强劲动能,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筑巢引凤招项目
构建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招商引资既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之核”,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后劲之源”。
“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招,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积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今年1—9月,全市共招引落地项目306个,总投资367.6亿元。新签项目涉及汽车智能网联、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奇瑞科技旗下莱特思创、德恒汽车零部件超级工厂、博泰车联网、英飞凌首批“蒲公英俱乐部”成员经纬达、汽车工业基础软件蜂巢互联、高性能VCSEL企业激光医美等项目相继落地。农夫山泉茶饮线、光洋股份精密轴承项目开工建设,奥飞亲子乐园项目落户黟县……以项目比发展、凭招商讲奉献、从落地重实干。成绩的背后,是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落笔有力。
紧锣密鼓走访企业、诚心诚意推介招商、速战速决促成合作、快马加鞭推动落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建立新安茶会、周六会商、要素敲门行动等一系列顶格推进机制,定期召开重点招商项目研判调度会,坚持招商项目“137”工作法,推动项目快速签约落地。
以“链”布局,因“链”集聚,靠“链”发力。围绕“1+4”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文旅产业优势打造高端服务业高地,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及精密零部件制造、健康养生等七大重点产业领域集聚发展,紧盯未来产业,谋划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加速形成“链主引领、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
招商引资的竞争,本质上是方法策略的竞争。我市精准把握国家政策变化,重点支持人才团队、创新研发、智改数转等方面,发挥黄山天然场景赋能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从“政策洼地”向“产业生态高地”转型;深化与东方富海、招商局资本等头部资本合作,借助专业“智囊团”力量精准开展项目招引、研判;设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15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近200亿元;通过资本运作实控上市公司,在黄落地项目的同时快速整合产业链条,其中光洋股份实现当年签约、当年产值过亿,完全达产年产值超20亿元,积极参与奇瑞、图达通、博泰车联网等企业港股上市基石,发挥链主企业招商作用,招引更多项目落地;与园区、国企、专班定期会商,提高项目研判质量和推进效率。
崛起的黄山,孕育无限商机;开放的黄山,期待合作共赢。
围绕主导产业聚项目
投出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黄山旅游集团大位智算中心正式运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项目;黄山建投集团参与图达通DE-SPAC上市、奇瑞港股IPO基石投资,实现资本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黄山产投集团投资一兮生物,建成全国最大MHO合成生物基地;黄山开投集团并购实控上市公司锐新科技,补强汽车零部件链条,加速集聚新质生产力……
依托基金资金支持,以投带引、以投促产、以投强链,实现从产能提升到市场拓展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政府性引导基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政府投资基金作为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的有力抓手,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创新创业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记者从市国资委获悉,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基金丛林’,全面对接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和“坚持‘园区+国企+基金+专班’协同发力的‘四位一体’招商机制”部署,我市充分发挥基金在产业招商中的优势作用,政府性产业基金矩阵加速形成。
“十四五”期间,全市新设产业基金32只,新增规模207.69亿元,市本级产业基金共投资优质项目53个、投资额32.8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汽车电子、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我市制造业发展。
我市鼓励市属国企围绕主业设立产业基金或并购基金,建立各类产业基金与优质项目双向推送对接机制,重点推动我市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融资发展。深化与招商局资本、诚通混改、敦钧资本等省内外优质投资机构合作,招引专业化服务团队,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上市培育、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资本运作。联合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担保等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投贷批量联动”,鼓励开发完善相关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定制化金融服务支持。
企业发展从“单兵作战”变成全链推进,产业发展从“单体突进”迈向产业集群崛起……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市以“资本+产业”双轮驱动,聚链成群,蓄势腾飞。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黄山正拼出发展新气象。在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土地上,项目投资浪潮澎湃、重点项目蓄势赋能、资本驱动产业突破,一幅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