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2 07:50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张申卉 本报记者 章丽铃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承力铸造厂崭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旁,企业主刘加发轻触电子显示屏,检查着实时生产数据。这个投资120万元建成的智能车间,正以每分钟浇铸3个汽车零部件的速度运转——谁又能想到,三个月前这家传统铸造企业还困在“想转型却贷不到款”的窘境之中。
“去年,我们接到新能源汽车配件大单,但因为设备老化根本不敢接。”摩挲着自动化铸模机的金属外壳,刘加发说,“多亏邮储银行那笔138万元的贷款,让车间至少提前半年完成升级。”
这场“及时雨”的背后,藏着马鞍山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变革的密码——“资金流画像”信贷模式正重构银企信任的基石。
数字破壁:从“看报表”到“看流水”的信贷革命
在制造业重镇马鞍山,2.7万家中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市53%的就业岗位。在这座拥有35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工业之城,传统信贷模式与新兴产业的碰撞愈发激烈。
“设备订单、专利技术、产能预售都可能成为企业需求资金的节点,但传统尽调方式很难捕捉这些动态。”邮储银行马鞍山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陈钢说,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的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落地,银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把握更加精准。
客户经理张娟拿起办公桌上的平板电脑演示起来,同时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通过企业授权接入银行、税务、供应链等多维数据,我们能绘制出动态资金轨迹。”记者在电脑屏幕上看到,承力铸造近5年的收支波段清晰可见:每年4月、10月订单高峰,稳定的月均流水,12个月零逾期的履约表现。
据介绍,这些“数字足迹”比财务报表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生命力。通过平台提供的动态资金流水数据,邮储银行马鞍山市分行分析了企业近5年的收支活跃度、偿债能力及经营稳定性后,仅用3天就完成了从贷前调查到贷款发放的全流程,138万元贷款顺利汇入企业账户。
链式服务:当银行开始“读懂”产业周期
距离承力铸造12公里的博望高新区,安徽东海裕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正在处理一批刚解付的承兑汇票。这家专业生产光纤激光切割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今年3月因拓展市场出现短期流动资金缺口。
“邮储银行主动提议用承兑汇票置换贷款,利率直降1.2个百分点。”企业负责人孙绵玉说,“他们甚至注意到我们客户的结算周期特征,给出定制方案,不仅在传统贷款业务上支持,还解决了我们在资金管理上的痛点。”
彼时,邮储银行马鞍山市分行客户经理鲁俊通过资金流平台发现,企业日常结算中承兑汇票占比达30%,且结算周期稳定。基于这一洞察,她主动向企业推介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详细解释利率优惠与手续简便的优势,最终企业在该分行办理2000万元票据承兑业务。
从半信半疑到赞许,孙绵玉说出了缘由:“像这样主动分析我们结算习惯、推荐定制化方案的银行,还是头一回碰见。这种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模式,让我们感受到了邮储银行的专业与用心。”
这种精准服务源自资金流数据的深度解析。邮储银行马鞍山市分行当涂县支行副行长田琦翻开工作日志:“分析企业近三年资金轨迹时,发现其下游客户多使用商票结算,且账期集中在季度末。仅靠单一产品难以完全匹配。”
基于这一判断,分行为其量身定制了“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敞口额度”的组合授信方案。其中,1500万元的敞口额度专门用于支持企业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这一综合性方案有效满足了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显著降低了综合融资成本。
生态重塑:普惠金融进化论
在马鞍山市“智造名城”建设规划中,产融协同场景正在深化,“数据赋能——链式营销——综合服务”的普惠新模式,正成为邮储银行马鞍山市分行的“金字招牌”。
通过资金流平台,银行实现了对小微企业的精准画像,解决了首贷难题;通过深度洞察客户结算习惯,实现了链式营销;最终通过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形成银企双赢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该分行已通过新模式累计为31家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支持,贷款余额1.94亿元,客户综合贡献度提升21%。
站在机床飞溅的火花旁,刘加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升级后的数字化车间,能耗显著降低,产能大幅提升,没有那笔及时贷款,我们可能错过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期。”
另一边,邮储银行马鞍山市分行风控部的最新模型显示,运用资金流画像技术后,小微贷款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夜幕降临,长江东岸的智能装备产业园灯火通明。当金融科技穿透传统信贷的信息壁垒,当数据流动消弭银企之间的信任鸿沟,无数个“承力铸造”的故事正在这座制造重镇上演。正如邮储银行马鞍山市分行行长胡翔在采访中所言:“我们不仅要当资金输送者,更要成为企业经营的数字分析师。在产业智能化浪潮中,这才是普惠金融该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