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1 08:33
今天是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农历八月二十九。每一个秋日的清晨,方正研究向您提供及时新鲜的研究观点,秉持“独立、客观、理性、真诚”的理念,珍重您的信任,保护您的投资。
“晨观方正”将为大家带来:
行业时事
【医药 | 李霁阳】创新药多个BD落地映证产业趋势持续,关注In-vivo CART 赛道
【地产 | 王嵩】香港楼市是怎样止跌回稳的?
行业时事
医药 | 李霁阳
创新药多个BD落地映证产业趋势持续,关注In-vivo CART 赛道
本周(2025.10.13-2025.10.17)申万医药指数跌幅2.48%,沪深300指数跌幅2.22%,跑输沪深300指数0.26%,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6位。截至本周五(2025.10.17)医药生物行业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为30.03倍,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为13.41倍,医药生物行业相较于沪深300指数的估值溢价率为123.96%,仍处于历史低位。
创新药多个BD落地映证产业趋势持续,关注in-vivo CART赛道。创新药一周内4个BD落地,再次爆发。包括翰森制药将CDH17 ADC新药HS-20110授权给罗氏,普瑞金生物与吉利德就体内CAR-T疗法达成合作,Dianthus Therapeutics与维立志博就DNTH212(BDCA2和BAFF/ARIL抑制剂)达成协议,奥赛康与 Visara就ASKG712(VEGF/ANG-2)达成授权。
In-vivo cart赛道热度不减,普瑞金与吉利德达成合作。体内CAR-T赛道从去年底以来爆发,2024年12月阿斯利康以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2025年6月,艾伯维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2025年10月,BMS宝以15亿美元收购Orbital,三项重磅交易覆盖了慢病毒、LNP-mRNA、环状RNA三条技术路线。
国内公司中,云顶新耀自体CAR-T平台有望在2026年获取首批人体临床数据;思路迪加快肿瘤疫苗和体内CAR-T/NK研发;安科生物参股公司博生吉In vivo CAR-T慢病毒载体平台目前已经完成临床前的开发,正在进入到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阶段。阳光诺和投资元码智药布局体内CAR-T。今年1月,EsoBiotec宣布与普瑞金生物合作开发的ESO-T01的IIT研究(在中国进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投资建议:1)In-VIVO CART赛道关注:阳光诺和、云顶新耀、思路迪医药、安科生物等;2)当前更多关注已有大BD以及有明确BD预期的公司,均有明确投资价值。已BD的公司确定性高,关注临床进展带来的远期空间,建议关注百利天恒、三生制药、科伦博泰、联邦制药等,明确BD预期的公司关注数据速度及质量优势,港股建议关注中国生物制药(pde3/4)、石药集团(EGFR adc)、康方生物、荣昌生物、君实生物(pd1+)、信达生物、欧康维视(阿托品)、荃信生物(自免双抗);A股建议关注京新药业(口服lpa)、益方生物(tyk2)、一品红(urat)、海思科(pde3/4)等。
风险提示:创新药进展不及预期、海外BD不及预期、其他系统性风险。
相关研报:《创新药多个BD落地映证产业趋势持续,关注In-vivo CART 赛道》2025.10.20
地产 | 王嵩
香港楼市是怎样止跌回稳的?
2024年2月香港全面“撤辣”开启政策松绑序幕,2025年美联储降息带动本地利率中枢下移,多重利好共振下,香港楼市从“阴跌不止”转向“量价企稳”。
这场止跌回稳并非偶然,而是“政策精准发力+利率周期传导+需求结构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究竟香港此时的止跌回稳是否稳固?撤辣政策的利好如何与利率下行形成共振?
一、核心驱动因素
政策破局:撤辣拆除交易壁垒。2024年2月全面取消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等“辣招”,1000万港元物业购置成本节省150万港元(首付门槛降30%),但初期因高利率制约,2024年4-9月楼宇当月成交金额从774.56亿港元跌至208.38亿港元。
利率催化:流动性宽松激活购买力。2025年美联储降息后,金管局注入1294亿港元流动性,1个月期HIBOR从4.07%骤降至0.58%,新造按揭利率跌破3.5%,租金回报率超按揭利率,实现“以租养贷”。
需求托底:人才新政补充刚需。截至2025年6月,香港人才引进计划吸引超22万人抵港,10万人获批,叠加“低利率+置业补贴”,新市民居住需求成为市场“压舱石”。
二、趋势预判与风险提示
支撑力:美联储降息周期延续(预期2026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降至3%)、后续政策储备充足(如首置按揭成数提升)、高才通94%续签率释放持续需求。
风险点:未来三年10.1万套潜在供应或致外围区域供需失衡、美国通胀反弹拖累降息节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滞后压制中端盘需求。
三、内地镜鉴
可借鉴香港“梯度化政策(刚需零税费、豪宅正常税费)、畅通化利率传导(首置房贷定向优惠)、分类化需求激活(人才购房补贴)、匹配化供需调节(轨交沿线刚需用地供应)”,同时需强化“保障房+商品房”双轨制,三四线城市聚焦去库存而非盲目利率刺激。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利率下行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速修复不及预期。
相关研报:《香港楼市是怎样止跌回稳的?》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