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0-21 19:33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全球季度个人计算设备追踪报告》,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PC市场出货总量达到7590万台,同比增长9.4%。
与过去多年不同,全球PC市场的重新繁荣并非是因厂商库存调整,而是进入了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轮市场爆发周期。IDC的这份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AI PC市场占据优势的头部厂商的市场份额加速攀升,在端侧AI的竞争格局中亦形成战略领先。
其中,联想集团(00992)以25.5%的市占率将与排名第二的厂商惠普(市占率19.8%)的差距拉大至5.7个百分点。17.3%的超高增速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9.4%。 与此同时,戴尔在本季度仅实现了2.6%的增长,市场份额也从去年同期的14.2%下降到13.3%。

头部厂商的增长分化证明,在技术更迭、尤其是在AI技术上优势明显的企业加速刺激了换机需求的爆发,行业市场集中度有加速上移趋势。
抢夺端侧AI入口
联想集团与惠普在PC市场的竞争已并非仅是基于销售规模,而更多是由抢夺端侧AI入口的战略驱动。
AI计算的初期阶段,核心能力集中在云端,但这种模式的固有缺陷已日益暴露:高昂的API调用成本、网络往返造成的高延迟,以及企业对敏感数据隐私和主权的严格要求。
英伟达、OpenAI、微软等全球AI巨头已对端侧AI的巨大潜力形成共识:必须将算力竞争推向终端设备,将AI从“云端工厂”带至“物理世界”,而在AI终端中,PC是数量规模最为庞大的。
稍早前,英伟达宣布将以50亿美元注资英特尔,其中一项重要的合作就是关于AI PC。按照黄仁勋的说法,由这次合作带来的“AI PC”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00亿美元。英特尔对英伟达的战略价值是可在1.5亿台笔记本电脑市场、万亿美元AI终端入口中形成上游控制力。这背后不仅是英伟达寻求形成与AMD的竞争优势,更是要将PC产业从“性能竞赛”转向“生态战争”。
在英伟达“物理AI”的框架下,PC作为AI智能终端的角色被重新定义:比如AI PC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处理工具,而是Agentic AI的本地执行终端和传感器入口,负责将云端训练的模型应用于实际用户环境。这种战略定位将AI PC视为实现智能体运行和协作的关键硬件载体。
英伟达技术最为领先的基于Blackwell架构的GeForce RTX 50系列GPU,承诺为游戏、内容创作和企业应用提供“前所未有的性能提升”。这表明英伟达将PC GPU视为生成式AI在消费者和专业领域落地的核心算力。“AI超级计算机”Project Digits的出现,是英伟达边缘战略的又一个强烈信号——意味着其计划将原本属于数据中心的AI全栈能力(训练、测试、推理)下沉到桌面系统,模糊了专业工作站和个人电脑之间的界限,确立了PC在高性能AI工作流中的地位。
微软则通过Windows生态与Copilot深度集成,推动AI能力原生嵌入操作系统,强化PC作为“AI助理”入口的地位。
OpenAI公司CEO奥尔特曼早前已承认这家公司也正在探索硬件领域。
OpenAI是生成式AI的开创者,在与英伟达和AMD建立超大规模的合作中,可确保其在下一代大型模型训练和云端API服务上的领先地位。然而,为了应对企业对数据隐私和成本控制的需求,OpenAI还是采取了战略转向:发布了其开源模型GPT-OSS系列,推动AI在PC端实现任务自动化与交互智能化。其战略意图清晰:即便算力去中心化,OpenAI的模型标准仍要在终端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AI巨头的共同选择均是出于同样的战略考量:确保在端侧AI中的战略存在。他们选择将AI PC作为端侧AI入口,考虑的是AI PC本身具备的三大优势:一是本地算力可控,可实现数据隐私与低延迟;二是用户交互高频,是Agentic AI的理想试验场;三是生态成熟,具备快速规模化部署能力。
而在这场端侧AI的新战局中,联想的“混合式AI”战略与上述巨头的布局高度契合。其提出的“云-边-端”协同架构,正是对巨头本地化模型、边缘推理与终端执行需求的同频响应。联想将AI PC定位为实现“个人AI”和“企业AI”的终端载体,不仅是硬件提供者,更是AI能力落地的“系统集成商”。
AI重塑联想估值
端侧AI趋势下,AI PC帮助传统PC厂商在全球AI产业链中占据战略地位。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预测,从2024年到2028年,AI PC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高达44%,到2028年,其出货量占比有望达到惊人的70%。这一远超传统PC市场的复合增速,一定程度证明AI PC所带来的新增市场价值。
综合各大厂商在AI PC领域的推进情况来看,联想集团的领先是断崖式的。
在2025年Q3,联想PC出货量达1940万台,市场份额25.5%,稳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速17.3%,远超行业平均。更重要的是,数据显示其AI PC出货量占比已超过30%,在中国市场更是达到笔记本出货量的27%,并稳居全球Windows AI PC市场第一。
这帮助联想集团在端侧AI生态中掌握绝对话语权,因为上亿级的终端用户数量正是全球各大AI巨头眼中推进端侧AI战略最好的平台。事实上,在PC时代联想就已是英伟达、英特尔、微软等最为关键的合作伙伴。
当然,重构PC业务增长逻辑的同时,在端侧AI也正重塑联想在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
相比传统PC,AI PC被定位为具备高附加值的溢价产品。AI PC出货量以及其在营收占比中的提高可推高联想集团整体毛利率。
联想真正的估值跃迁机会,在于其高利润的服务业务(SSG)与AI PC的深度融合。联想可以利用其在服务业务上连续保持高增长和高利润率的优势,将AI PC与定制化的AI服务捆绑,实现硬件和软件服务价值的同步提升。最新财季数据显示,SSG业务运营利润率高达22%,远超硬件业务。而随着AI PC部署复杂度提升,企业对AI托管、模型训练、数据安全等服务需求激增,SSG有望持续高增长和高利润率的稳定贡献。
对于联想集团,AI PC不仅是硬件更新,更是联想从“卖设备”转向“卖服务”的战略转型中的关键一步。从而帮助联想实现从传统的周期性硬件制造商(OEM)向高增长、高黏性的“混合式AI服务赋能平台”的根本性转型。
与此同时,联想正在持续大举投入超级智能体领域,推进“一体多端”战略,将PC、手机、平台等终端的AI生态打通整合,提升用户粘性,拉动硬件溢价与复购。
上述结构性转变是支撑联想获得更高估值溢价的核心依据。
相比竞争对手,联想的其中一大竞争优势尤其应被关注。在通信领域关键组件供应和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联想的供应链和运营韧性成为维持市场领导地位的关键护城河。满足企业大规模、高标准采购需求的高效成本控制和快速交付能力,是联想能够持续抢占市场份额、稳定盈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