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原证券迎“80后”新副总:频繁人事调整背后的转型焦虑

2025-10-21 18:06

【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在经历了董事长更迭、多位高管离任后,中原证券的人事调整仍在继续。

10月20日,这家河南本土券商宣布,滑欣辉正式出任公司副总经理,成为公司高管团队中少有的“80后”面孔。

这一任命早有铺垫。今年9月,河南省政府已发文任命滑欣辉为中原证券副总经理,如今走完内部程序正式履新,意味着这位来自银行体系、拥有丰富投行和资管经验的新锐将参与到这家区域券商的转型攻坚战中。

银行系高管空降,频繁人事变动折射转型阵痛

滑欣辉的履历颇具看点。这位1984年出生的金融从业者,职业生涯主要在银行体系度过,曾先后在中信银行、中原银行工作,历任中原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公司金融部总经理等要职,还曾担任过漯河分行党委书记兼行长,既有业务条线经验,也有一线管理经历。

从银行到券商,这样的跨界并不鲜见,但在当前时点显得意味深长。近年来,随着金融业态融合加速,银行与券商的业务边界日益模糊,尤其在投行、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两者竞争与合作并存。中原证券选择从中原银行“挖人”,显然是看中其在投行和资管领域的经验积累——而这恰恰是中原证券当前最需要补强的短板。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5年上半年,中原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仅为0.06亿元,资管业务净收入0.15亿元,两项合计不足2000万元,在营收结构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之下,经纪业务贡献了3.58亿元收入,仍是公司的收入支柱。这种过度依赖通道业务的收入结构,正是区域券商普遍面临的困局。

滑欣辉的加盟,只是中原证券今年以来一系列人事调整的最新一幕。回顾全年,这家券商的高管层可谓“大换血”。

4月,张秋云接替鲁智礼担任董事长,开启新一届领导班子。几乎同时,在公司工作7年、担任首席投资官5年的刘灏因“个人工作变动”离职。8月,在公司工作超过20年的老将王晓刚辞去副总经理职务,这位曾经负责经纪、财富管理、资管等核心业务的高管离开,被外界解读为公司转型压力的一个注脚。

如此频繁的人事更迭,在券商行业并不常见,尤其是多位核心高管在短期内密集离任,往往意味着公司正处于战略调整的关键期。从中原证券的情况看,人事调整与业绩承压形成了某种互动关系。

2025年上半年,中原证券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下滑23.14%。虽然净利润因成本控制同比增长29.34%至2.60亿元,但这难以掩盖收入端的疲软。更值得警惕的是自营业务的大幅滑坡——上半年自营收入仅2.4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83亿元腰斩过半,降幅高达57.18%。

在今年股市回暖、多数券商自营业务收入普遍大增的背景下,中原证券的表现堪称“逆势”。公司将此归因于“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减少”,这一笼统的解释背后,或许隐藏着投资能力不足、风控机制僵化等深层次问题。刘灏这位首席投资官的离任,与自营业务表现不佳的时间点重合,耐人寻味。

区域券商的突围之困,新副总能否破局

中原证券的困境,是区域券商群体的一个缩影。在头部券商加速全国化布局、互联网券商蚕食传统经纪业务份额的双重挤压下,地方券商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

以河南市场为例,虽然拥有超过1亿常住人口和可观的经济体量,但金融资源相对匮乏,本土上市公司数量有限,投行业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财富管理转型又面临客户基础薄弱、高净值客户外流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区域券商往往只能在经纪业务的红海中厮杀,通过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区域券商在人才、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积累都难以与头部机构抗衡。投行、资管、衍生品等高附加值业务,需要长期的团队建设和经验积累,非短期突击所能见效。这也是为什么中原证券的投行和资管业务收入如此微薄——不是不想做,而是缺乏做强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滑欣辉的加盟被寄予厚望。从其履历看,投行和资管恰是其强项。在中原银行期间,他曾主持资管部工作,推动资管业务转型;担任投行部总经理期间,也积累了丰富的投融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中原证券补齐短板至关重要。

更重要的是,作为“80后”高管,滑欣辉代表了年轻一代金融从业者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业务模式快速迭代的当下,年轻化的管理团队往往意味着更强的变革动力和创新意识。

不过,个人能力再强,也需要体制机制的配合。区域券商的转型,绝非一两位高管的个人秀,而是系统性工程。从业务模式到组织架构,从激励机制到企业文化,都需要深层次变革。中原证券能否借这一轮人事调整真正破局,还需要时间检验。

眼下,摆在中原证券管理层面前的考题并不轻松:如何在经纪业务持续承压的情况下培育新的增长点?如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守住基本盘?如何在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

“80后”新副总的到来,或许能为这家老牌区域券商注入一些新的活力。但要真正走出困境,中原证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在这个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转型的窗口期正在快速关闭,留给区域券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