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保险业迎“换帅潮”,9月单月37家险企高管“换防”

2025-10-21 16:09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铁打的保险营盘,流水的高管将帅。

近日,中华保险原董秘刘元章被任命为集团新任党委书记,下一步或出任董事长。这只是2025年保险行业高管变动潮中的一波涟漪。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已有68家保险机构的87位高管发生职务变动,覆盖保险集团、人身险、财产险及资管公司等全领域。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人保等四大副部级险企悉数换帅,友邦人寿等外资头部机构也出现核心岗位调整。进入下半年,人事调整浪潮持续升温,仅9月单月就有37家险企及旗下子公司、资管公司完成核心班子更迭,副总经理、总精算师等关键岗位变动更是此起彼伏

这场席卷全行业的 "换帅潮",正深刻重塑保险业的治理格局。

#01

头部险企:集体换帅,保险集团延续调整态势

2025年保险行业的人事调整以令人侧目的广度席卷全行业。几大保险集团延续调整态势。

中国太平的“三重换帅”最具代表性。在集团层面,2月,尹兆君正式升任董事长,这位拥有26年银行从业经历的董事长同步兼任太平资产董事长,被业内期待推动集团资源整合。3月,李可东转正总经理,6月,罗朝晖获批副总经理,半年内中国太平完成了从核心到副手的完整班子搭建。与此同时,子公司战线同步换将,李伟升任太平科技临时负责人、秦明益获批太平养老副总经理、张双喜出任太平资管副总经理。太平人寿原副总经理赵峰3月份接棒到龄退休的程永红后,5月份即转任海南省副省长,王旭泽补任临时负责人。

中国人寿与中国人保则聚焦核心岗位补位。3月,中国人保公告显示,李祝用因工作调动辞去副总裁职务,此前其已调任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副书记,形成央企间高管流动的典型案例。10月9日,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张远瀚因工作变动离任。4月,中国人保再添新援,曾任工商银行多省分行行长的田耕获批出任副总裁,其银行系背景被视为强化银保渠道的关键布局。

华泰保险集团近两年也进行了管理层调整。710日,随着牛增亮担任华泰人寿总经理的资格获批,华泰人寿空缺三年的总经理职位终获填补

外资头部机构迎来战略型调整。友邦人寿在3月至6月完成董事长与总经理"双换帅":张晓宇接掌董事长之位,这位友邦"老兵"深耕内地市场多年;曾任平安人寿核心管理岗的余宏出任总经理,正值友邦冲击人身险企前三甲的关键期,其内地市场经验被寄予厚望。2024年友邦人寿保险业务收入达718.37亿元,同比增长18.23%,人事调整被解读为冲刺更高目标的铺垫。

#02

中小险企:频繁换将,经营承压动荡加剧

当头部机构有序轮换时,中小险企正经历更深层的基因重组。

寿险方面,瑞众人寿在2月迎来新任董事长赵国栋,这位原中国人寿副总裁的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标志着这家重组机构完成治理架构定型。信泰人寿在新股东入主后,上半年中高层换血高达16人次,9人卸任7人履新,精算、投资、营销等核心条线全面洗牌;5月,老牌合资险企中意人寿迎来董事长一职的新老交棒,赵雪松履新中油财务董事长,童天喜接棒。8月6日,幸福人寿发布公告称,经公司2025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决定选举8位新任董事,其中何六艺拟任董事长。9月,国宝人寿正式迎来新任董事长李世宏。

财险方面,前海财险在1月刚完成董事长霍建梅与总经理李功霓的 "组队",仅半年就遭遇管理层 "崩塌":6月李功霓辞任,7月副总经理李玮玮退出,董事长霍建梅被迫兼任临时负责人。中意财险因中方股东中油资本退出,变身纯外资险企,其人事也发生调整。9月19日,经监管批准,中意人寿迎来外资独资后首位董事长——Isler Renzo。9月17日,北部湾财险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并经监管机构任职核准,林峰先生任公司董事长;9月23日,江西金融监管局正式核准李劲担任恒邦财险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银行跨界人才仍持续流入。工银安盛人寿董事长王都富、中银三星人寿总经理邱智坤等银行系高管在2025年持续履职。8月4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王小青因工作原因,向公司董事会提请辞去副行长职务,与此同时,其兼任的招行系旗下基金、保险、保险资管董事长职务也同步调整。9月17日,招商信诺人寿披露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决议,王颖将正式执掌招商信诺人寿。

#03

换防背后:行业博弈,三重压力下的被迫转型

人事调整的高频背后,是低利率蚕食利润、新会计准则重塑报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三重压力,迫使险企通过“换帅”寻找破局之钥。

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分析指出,利率下行使传统利差驱动型业务模式失效,高管需快速推动产品结构优化与资产配置转型,要求决策更前瞻、更具专业性,容错空间变小。

同时,新会计准则强化了“经济实质优于形式”的信息披露原则,要求管理者更加注重长期价值管理,弱化过去以规模、增速为导向的“表面繁荣”,管理理念需同步升级。“风险出清周期开启,倒逼高管在处置不良资产、剥离无效渠道、压缩高风险业务等方面承担更大责任,增加职业不确定性。”朱俊生说道。

不同规模公司感受的压力也有显著差异。头部险企主动调适能力强、内部储备人才充足,人事更偏优化结构。而中小险企则股东更替频繁、盈利依赖单一渠道,缺乏抗压缓冲区,管理层更换频繁,多出于止损或战略重塑。

业内人事变动折射出部分机构治理的深层次挑战。短期人事动荡易引发战略断层与风控弱化,而股权冻结、股东债务危机与高管缺位易形成恶性循环,公司治理和人才机制亟待完善。

舵轮转向之际,中国保险业站在新老交替的临界点。当人事变动的涟漪扩散至整个保险业,这场高管权力交接,终将改写行业的基因图谱。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