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豪掷20亿,半导体寡头,惊天一步!

2025-10-21 17:09

(来源:老张投研)

半导体,竞赛升级!

长川科技瑞芯微炬芯科技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

当行业巨头在“增速竞赛”中狂飙时,扬杰科技却有些“格格不入”。

1020日,扬杰科技公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收53.48亿元,同比增长20.89%,实现净利润9.74亿元,同比增长45.51%

拉长时间线看,2024年,公司营收为60.33亿元,净利润10.02亿元,较2013年实现1010倍增长,成长稳健。

然而,这份稳健之下,却暗藏着一场豪赌。

9月中旬,扬杰科技拟斥资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交易对价,约是其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两倍多。

以母公司报表口径,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贝特电子股东全部权益账面价值为5.99亿元,评估增值16.21亿元,增值率高达270.46%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已是扬杰科技第二次试图收购贝特电子—就在7月初,它刚刚宣布终止收购。

一向稳健的扬杰科技为何对贝特电子如此执着,甚至不惜付出270%的溢价?

扬杰科技拥有从芯片到封装测试全套生产工艺。其中,半导体器件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在80%左右,相关产品已间接供货英伟达

不过,半导体器件种类繁多,行业呈现市场化程度高、集中度低的特点,竞争相对激烈。

目前,扬杰科技功率半导体市占率国内前三整流桥二极管市占率28%,暂列全球第一,肖特基、TVS(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全球市占率不足10%

扬杰科技要想继续提高规模,并购成了有效途径之一。

产品协同—从“单点器件”

到“完整解决方案”

尽管,贝特电子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其已经深耕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二十余年,其产品与扬杰科技形成深度协同。

一方面,贝特电子主营业务为电力电子保护器,与扬杰科技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流电压处理方面具备天然的互补性。

举个例子,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扬杰科技功率器件可负责电能转换,贝特电子保护器件则确保系统安全,这种组合能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

与此同时,贝特电子产品与扬杰科技TVSTSSESD等同属保护器件产品大类,产品的协同性或将强化公司的行业地位。

另一方面,双方客户群体高度重合,都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

当下,贝特电子客户覆盖比亚迪、美的、格力、三星等各行业头部,叠加,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行业供应商认证时间为6-24个月,因此客户黏性高。

一旦收购完成,扬杰科技可以借助贝特电子已经建立的客户关系,快速导入自身产品,避免自行开拓市场的时间成本,抢占先机。

出海协同—双品牌驱动

此外,双方还有一个关键的共同点:强劲的海外市场表现。

扬杰科技实行“强品牌+双循环”的业务模式。即,欧美市场公司主推“MCC”品牌,国内市场主推“YJ”品牌,并与行业头部客户达成合作。

2025年上半年,公司首个海外封装基地越南一期工厂进入量产,实现满产满销,首批两个封装产品良率达到99.5%以上,二期也已通线。

得益于此,2025年上半年,扬杰科技海外营收达到8.34亿元,同比增长34.95%,营收占比提高至24.13%,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49.1%,规模摊薄成本效应已显现。

根据贝特电子此前招股说明书,公司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为26.88%,这表明贝特电子具备一定的海外业务基础,或将推动扬杰科技进一步加速出海。

相比之下,2025年上半年士兰微海外营收占比不足4%,单一市场依赖程度比较高。

所以,从业务层面看,收购贝特电子完善了扬杰科技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布局,拓宽客户群;从战略层面看,此举收购支撑了公司的全球化目标。

业绩对赌,锁定底线

虽然战略意义重大,但高达270%的溢价风险不容忽视。为此,扬杰科技采用了业绩对赌协议。

根据协议,2025-2027年贝特电子净利润不得低于5.55亿元,若低于90%,贝特电子则需支付不超11.08亿元的业绩补偿。

为确保业绩承诺兑现,扬杰科技采用股份质押机制,即贝特电子需7.16亿元购买扬杰科技股份,并将其质押给扬杰科技子公司江苏美微科,锁定至20286月。

可见,不论贝特电子是否兑现业绩承诺,于扬杰科技而言都是一笔不亏的买卖。

何况,全球电路保护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的52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9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6.9%,贝特电子业绩有望受益这一增长趋势。

最重要一点,扬杰科技财务基本盘相对稳健。

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货币资金达到47.56亿元,交易对价约占公司货币资金的46.64%,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10.17亿元,同比增长15%

夯实当下之际,扬杰科技更为未来埋下了关键的伏笔:

碳化硅和机器人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因其高效、耐高压、耐高温的特性,正成为汽车电子、数据中心、光伏储能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并且,其市场潜力不小,预计到2035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超160亿美元,2024-2030年均复合增速约30%

日前,扬杰科技公司碳化硅工厂成功通线,并采用IDM模式实现了技术快速迭代。其650V/1200V/1700VSiC MOS产品从第二代升级至第三代,实现了从13mΩ到500mΩ型号覆盖。

此外,1020日,公司表示其IGBTTVSMOSFET等晶体管可用于人形机器人电驱及感知系统中,下游应用扩展至机器人领域。

所以,扬杰科技的豪赌,不在当下,而在下个十年。

收购贝特电子,是扬杰科技的当下棋;深耕碳化硅、加码机器人,则是它的未来局。看似稳健,其实锋芒正起。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