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明智撤退,阿里套现20亿,将有大事发生

2025-10-21 13:53

  来源:老高电商圈子

01

一年减持两次,阿里“断舍离”进行中

阿里巴巴又在“断舍离”

这一次,阿里将目光聚焦在已战略投资了10年之久的圆通身上。

圆通速递公告,称阿里旗下杭州灏月将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转让公司股份不超过68,450,994股,拟转让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以当天股价16.5元,市值为564.72亿元计算,杭州灏月可套现1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减持计划是出于股东自身发展战略和资金筹划考虑,本次减持完成后,杭州灏月仍为圆通速递第三大股东。

  实际上,这已不是杭州灏月对圆通的第一次减持。

今年3月,杭州灏月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圆通不超过2%股份(约6893.51万股),减持价格区间为12.03-12.69元,套现约8.47亿元

这意味着,杭州灏月在今年内套现近20亿元。

而此番做法的背后,源于阿里两年前确立的“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聚焦核心业务的发展信号更加清晰。

同时,物流作为配套服务板块,已无需维持高强度资本绑定,阿里转而将资源集中投向国内外电商、阿里云及AI等核心业务。

另一方面,菜鸟的“二次创业”调整成为此番阿里物流策略转变的关键转折点。

2025年初,菜鸟将服务速卖通的团队转入电商事业群,剥离了与平台强相关的业务,彻底转型为专注物流运营的实体。

这意味着菜鸟不再需要通过持股通达系来保障服务,而是转向以市场化合作筛选伙伴。

  放眼行业,快递行业正逐步进入整合与优化的新阶段,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头部企业优势愈发明显。

  就目前来看,阿里的竞争对手如抖音、快手和拼多多等对快递公司的持股比例较低,但物流体验并不差。

  因此,阿里调整对快递企业的投资策略,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竞争。

02

阿里开始大清仓

这股减持的风,从2023年刮来。

彼时,阿里换帅,吴泳铭走向台前。上任仅三天,他就发布全员信,明确将用户为先、AI驱动确立为集团两大战略重心。

  战略的威力很快显现。

他带领阿里云选择了少有人敢走的纵向全栈路线 ,并推动通义全系列模型开源开放。

  但仅有战略、技术还不够,还得压重注。

今年,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在云和AI基础设施上将投入3800亿元。

3800亿,对于阿里巴巴这一巨轮而言,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因此,通过战略聚焦,缩减非核心业务规模就成了生产粮草的方式之一。

记得去年,阿里的一次季度财报会上,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表示,阿里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它们不是核心聚焦业务,退出是合理的。

  同年,阿里开始大量清仓或减持,包括快狗打车、小鹏汽车、网易云音乐、哔哩哔哩、陌陌、宝尊电商、丽人丽妆、乐华娱乐等股份。

这些清仓大甩卖的举措反映了阿里巴巴在新战略下,正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聚焦电商和云计算等核心业务发展。

而备受瞩目的要数今年年初,阿里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

高鑫零售成立于2015年,旗下拥有大润发和欧尚两大知名品牌,是中国领先的零售商,主营大卖场业务。在阿里入股前,高鑫零售已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不难看出,在前有拼多多,后有字节跳动的态势下,行业老大哥也不得不严阵以待,哪怕是割下一块肥肉。

又在两个月前,阿里的“快刀”瞅准了旗下另一实体零售资产“红星美凯龙”。杭州灏月通过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减持红星美凯龙股份(不超过3%,按当前股价测算套现约4亿元。

显然,当年疯狂砸钱布局的商业生态如今正成为阻碍企业聚焦核心业务的“累赘”

03

电商下一时代关键词:聚焦为王

曾经的跑马圈地、多元布局时代已经逐渐远去

如今,聚焦为王” 正成为电商下一时代的关键热词。阿里频繁减持圆通等非核心资产,正是这一趋势的鲜明体现。

  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演进与消费行为的深度变革,电商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与结构性重塑并行的新阶段。

  流量红利见顶、购物渠道碎片化、消费者决策逻辑更新,使得粗放式经营难以为继。

电商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深度整合供应链,精准服务用户需求。

以阿里为例,其确立用户为先、AI 驱动” 的战略重心后,聚焦于国内外电商、阿里云及 AI 等核心业务,通过减持非核心资产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同样,其他电商平台也在纷纷聚焦核心业务,如京东围绕供应链做业务,拼多多加码直播与出海业务等。

显然,在未来的电商竞争中,垂直深度将成为关键。只有聚焦核心业务,电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筑起长期的护城河,实现可持续发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